70多年前,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
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加入了这场保卫国家的战争。凭借着坚韧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抗美援朝的胜利,是无数英雄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还使中国的国际威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为以后的和平发展提供安全和平的环境。
在众多牺牲的烈士中,有一位特级英雄——邱少云。在重庆铜梁县巴川镇,还有一座专门建立的邱少云纪念馆。
就在2017年春节前,邱少云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突然接到了一通特殊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老人,声称自己是邱少云的战友,手里还有一张邱少云亲手赠送的签名照。
听到这个消息后,工作人员在震惊之余马不停蹄地出发,前往贵州......
老人真的是邱少云的战友吗?那张照片又是否真的存在呢?
特级英雄邱少云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之一。
1952年10月,邱少云的连队接到了一项任务,上级命令他们攻击联合国军前哨阵地,抢占三九一高地。
然而,当时的阵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间,隔着三千米宽的开阔地带,这片开阔区也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
想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向敌军发起进攻,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为了缩短距离,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军队领导决定在发起总攻的前一天,让部队趁着夜色潜伏到敌人阵地的前沿地带。
在执行潜伏任务前,邱少云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在申请书中写着这样的一句话“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邱少云在距离敌人前沿阵地不远处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炮火打击后,便迅速派出了侦察飞机,由于潜伏部队隐藏的很好,所以美军侦察机便只能向地面发射燃烧弹,想要以此找出潜伏部队的位置。顿时,一片片火海升腾而起。
不幸的是,恰巧有一颗燃烧弹落在了邱少云不远处,散落的火星在他的左腿上燃烧了起来。
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的位置目标,邱少云强忍着皮肉燃烧的剧烈疼痛,一声不吭,一动也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年仅26岁的他,永远的留在了那片战场。
邱少云牺牲后,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邱少云“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一次。
英雄“画像”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听到老人手中有邱少云的照片后,便急急忙忙的赶到贵州桐梓县老人的家里。
因为当时战争等原因,牺牲的烈士并没有留下太多遗物,甚至有的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即使是邱少云纪念馆里都没有一张他的照片,所以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工作人员难免会兴奋不已,同时也产生了一丝怀疑。
来到老人的家里,只见一位满头白发,身形枯槁的老人已经在等候他们的到来。
经过一番交谈了解后,工作人员得知老人名叫陈大权,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一位老兵。同时他更是邱少云生前的战友,在邱少云执行潜伏任务被燃烧弹的火星波及时,陈大权就在几十米之外的地方,可他和战友们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什么也做不了。
在讲述当年的这一幕时,老人忍不住哽咽,控制不住的流下眼泪。
工作人员赶忙一番安慰,等到老人平静下来后,他从兜里取出一块旧方布,用有些颤抖并且布满皱纹的手缓缓地打开。
等到完全打开后,工作人员才看到里面到底放的是什么,那是一张微微泛黄的老式相片。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从老人手里接过照片,有些激动地打量了起来。
只见照片里是一位穿着军装,面目清秀,英气勃发的年轻人,军装胸前的口袋还别着两只钢笔。
在照片的反面还写着一段文字——赠亲爱的陈大权同志,战友邱少云,1952年2月19日。
在看到这句话时,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们都很惊讶,同时对照片的真伪有了一些评判。然而,由于这件事非同小可,于是,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立马向上级汇报,很快军区领导也知道了这件事情,并且高度重视。
许多的专家都不太相信这张照片的真实性,毕竟,就连邱少云纪念馆里这么多年放着的都是邱少云的画像,而没有他的真容。
这位老人真的是邱少云的战友吗?照片里的人真的是邱少云吗?这些问题都需要经过一番调查,才能得到答案。
多方调查,辨别真假在和老人的聊天过程中,听他讲述了自己和邱少云一起经历过的事情。
在两人刚加入志愿军的时候,机缘巧合的就被分配在同一个班里,又由于两个人远在异国他乡,一个来自四川,一个来自贵州,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和人生经历,家乡情结更让他们多了一份特殊感情,于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格外亲密,平常一起吃饭训练,渐渐的他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然而,没过多久,两人就因为组织的调配而被分配到不同的连队,两人在分别之际,决定将照片当做分别礼物赠送给对方,并且约定以后再聚。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分别就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虽然了解到照片的由来,可是,专家和工作人员们对于照片的真实性却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工作人员又向陈大权询问邱少云的外貌特征,同时还找到一些曾经和邱少云在同一部队待过的老兵,请他们共同回忆描述对于邱少云的印象。可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后来,专家们又分析了照片背面的字样,发现其中“赠、亲、权、为”四个字竟然都是用繁体写的。
专家们根据当时的文化背景,分析出在抗美援朝时期,当时由于简体字刚刚推行不久,这种简体字和繁体字混用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在很多的志愿军战士的书信里这种情况都得到体现。
这一情况的证实使得照片的可信度大幅提高。
最后,在经过多方求证之后,终于证实了照片的真实性。随后,工作人员向将这张照片无偿转赠给纪念馆的陈大权老人表示感谢。
永垂不朽2018年11月14日,陈大权老人因病去世,享年88岁。
陈大权老人年轻时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立过大大小小的战功。
在一次采访中,陈大权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
“参加上甘岭战斗的时候,我们班的阵地在上甘岭中段的位置,战友们全部都牺牲了,只剩下副班长和我被敌人围困。
因为我的枪法准,副班长就负责给我子弹,把牺牲战友的枪支弹药也都运了过来,我们依靠地形高的优势,用手榴弹炸,用机枪扫,敌人根本弄不清楚山上究竟多少人。
敌人发起很多轮的进攻,但又都被打回去了。我们死守20多天的时间,最后保住了阵地。”
那场战斗过后,陈大权所在的连队最后只剩下了30多人。在陈大权老人的《立功证》上面,虽然部分内容已经磨损的看不太清楚,但姓名栏里的“陈大权”三字和功劳等级栏里的“一”字,依然隐约可见。
1956年4月,陈大权退伍。
组织安排他去新疆工作,但他因为想念家乡亲人,于是回到了老家参加建设,土地到户后回家务农。
在桐梓县武装部的一份档案中,有一份关于陈大权在部队时的表现鉴定书。他的连长、政治指导员、副连长3人的签名盖章证明上这样写道:
“自从朝鲜打坑道、扛木料和运送弹药等劳动中,一贯表现积极,在上甘岭战役中,上级交给他的任务,能很好的去完成,吃苦性强,别人不能干的工作,他能完成……
回国的时候,在军事训练中,操作动作正确,能帮助新同志瞄准、射击要领。团结性好,在肃反表现中很积极。自己体会有了缺点,就能即刻提出纠正不对的地方,并能协助正副班长教育新同志……”
陈大权的身上有多个部位都曾被子弹打穿过,然而他仅仅只是用随身携带的救急包简单处理一下后又继续开始战斗。留下的伤疤至今仍在。
正是因为许许多多像陈大权和邱少云这样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人民英雄,我们的国家才能如此的繁荣强大。
他们默默无闻,保卫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幸福,他们是英雄!就像烈士纪念碑上的无数战斗英雄一样,永垂不朽!
(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