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
在大球时代力量打法大行其道的今天,马龙可以说是传统古典打法独树一帜的存在,同时也是把小球打法运用到大球时代演绎到了极致。那么同为传统古典打法的陈幸同为什么始终不温不火,到底是打法问题还是个人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陈幸同
把陈幸同和马龙放在一块比较,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之所以陈幸同与马龙打法相似但成绩不可同日而语,主要还是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陈幸同缺乏马龙的思想。马龙
说白了,就是同样的传统打法,马龙打球肯动脑筋,而陈幸同更多时候是在硬抗,传统打法下女子选手本来就缺少杀板,与孙颖莎、王曼昱这种力量型打法对垒之下势必处于下风,没有主动性的节奏、旋转、落点变化,往往就会败下阵来。
马龙劈长
反观马龙,我们何时见过他在处理正手为短球时像樊振东、王楚钦那样使用反手拧,何时像水谷隼、丹羽孝希那样使用捺,但马龙总会时不时摆短、时不时劈长,主动打乱对手第一预判。
马龙
照理说传统古典打法在当下已经不占任何优势,但马龙总能见缝插针地把这种相对落后的打法运用到极致地扬长避短,很少和对手硬碰硬拼力量与速度,而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赶,很多时候对手明明占据场面优势,但总能被马龙的变化“捆绑”,造成得势不得分的窘态。
陈幸同
而这一点陈幸同显得相对死板,有点像过时的教科书。
二、陈幸同没有马龙的防守能力。马龙
马龙之所以被称为“六边形战士”,就是马龙的古典打法登峰造极,没有明显短板,原本不先进的技术构架下,马龙却有强大的防守实力,看龙队比赛,特别是巅峰时期与樊振东、张继科的对峙,面对对手强大的进攻,马龙总能迎刃而解,没有霸王拧、没有逆旋转发球的马龙总能用最朴素方式赢得比分,这一切都是基于马龙扛住对手疯狂进攻之后的再发力。
陈幸同
再看陈幸同,面对孙颖莎、王曼昱、王艺迪甚至是伊藤美诚都很容易洞穿她的防线,这也直接导致后段的被动,在技术构架不足的前提下没有足够厚实防守支撑,加之进攻端一味左来坐拨,右来右攻,很难撕破对手防线,所以就会在形势上造成长久的被动。
三、陈幸同不及马龙的阅读比赛能力。马龙观察
很多时候看马龙比赛,会发现他很少出现逆风球,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他阅读比赛的能力,这里行不通,他立马改变策略,对方在起势,龙队就会放慢节奏,对手稍微松懈,龙队立马穷追猛打。
马龙
另外,只要被龙队看穿战术意图,他会非常果断强攻,通过多次试探当发现对手技术漏洞 ,龙队就会专攻短板,让对手有力使不出,这也就是俗称的“绑大闸蟹”。
陈幸同
而陈幸同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每次高强度对抗都处于思维和行动上的被动,很容易被对手牵制,说到底,还时阅读比赛能力不足。
四、陈幸同缺乏马龙式的“冠军渴望”。邓亚萍
记得邓亚萍曾经说过,马龙的开局能力特别强,属于那种投入比赛特别快的选手。这一点在整个马龙的职业生涯都表现极为明显。
马龙 樊振东
尽管后来随着樊振东、王楚钦的崛起,马龙的胜率开始下滑,但何时不见马龙对冠军的渴望。东京奥运前,樊振东多次击败马龙,但到了奥运决赛场上再兵戎相见,到了拼刺刀时,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一个满血复活的马龙。
马龙
再看陈幸同,无论大小赛事,从身体调动到面部表情,始终不温不火,打好了也就那样,没打好还是那样,让球迷很难感知到她对胜利的极度渴望,当面对孙颖莎等主力,缺乏战胜对手的勇气与拼搏冠军的决心,这或许也是陈幸同始终无法跻身进位的一个原因。
陈幸同
或许再过几年,我们就很难看到“中规中矩”式的古典打法,随着马龙、陈幸同这一批选手的谢幕,这将成为一段历史,但现在的陈幸同再不从马龙身上“取经”,可能就永远成为孙颖莎、王曼昱、王艺迪等人的背景,成为永远的“国乒第五人”。
陈幸同
对马龙和陈幸同古典式打法,大家又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