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重大逻辑错误:不是“劳动创造人”,而是“创新创造人”

谢雨钢 2024-06-02 22:58:44

一、“劳动创造人”的来源

第一个提出劳动是财富源泉的是亚当·斯密,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 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从而与以往货币主义的金钱、重商主义的贸易、重农主义的农业生产是财富源泉进行了区隔。虽然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但什么样的劳动能创造多少价值仍不明确,斯密只是把劳动区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认为“生产性劳动”能创造价值,“非生产性劳动”并不创造价值。

李嘉图则在斯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商品价值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 而不取决于付给这种劳动报酬的多少,但斯密与李嘉图对劳动的认知仍局限于经济领域。

黑格尔通过对斯密等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研究,第一个把劳动引入哲学领域、精神领域,创造性地把劳动当作人自我证实的主要方式,在主奴关系的辩证发展中,劳动推动奴隶的人格独立和平等意识的觉醒,标志着自由意识的诞生,从而突破了康德、费希特等人主张的人类实践活动内在性。

马克思发现了黑格尔哲学中劳动对人形成的重大作用,因此在《巴黎手稿》中认为,黑格尔发现了劳动的本质在于产生人,“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63页)。

马克思在黑格尔的哲学基础上,对“劳动”进行了重构创新。首先,批评“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强化了“唯物主义”,突出劳动的物质属性;其次,在物质劳动基础上,提升到哲学高度,把劳动看成人的产生过程、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统一过程、人的社会关系构建过程,是一种全面的劳动;第三,以劳动为基础,构建出“生产”、“创造”与“满足”三层内涵,使其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以此解释与改造世界。所以,“劳动”是其整个理论体系大厦的基石。

科耶夫、马尔库塞、泰勒、恩格斯等思想家基本接受了这种“劳动”概念创新,扩大了“劳动创造人”等思想的传播与影响。

二、黑格尔在主奴关系的论证中存在重大逻辑错误

“劳动创造人”起源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主奴关系,主奴关系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极为重要,造成了后世人类社会思想、社会实践的重大分裂,但黑格尔的主奴关系论证却存在重大的逻辑错误与缺陷,因此误导了后世的很多思想家。

黑格尔利用主奴关系说明,自在自为的自我意识的辩证与统一。在两方的生死之争中,一方因为勇敢成为了主人,另一方投降者成为了奴隶,主人有力量占有和支配奴隶, 自我意识分化为主动的意识与依附的意识,奴隶固然不存在自为,但主人需要依赖奴隶对物进行改造加工,他的自为并不是真实的独立,因此主奴双方都没有达到自在自为。奴隶虽然处在被支配的状态,但先通过恐惧意识到潜在的自为存在,然后通过“陶冶事物”(对物的独立自主加工改造)的劳动,成为自在自为的存在。

但黑格尔的主奴关系既存在重大的逻辑错误,又不被历史发展常识所证实。

黑格尔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陶冶事物”的劳动,并不是重复性劳动,而是创新性活动,重复性劳动不可能成为自为存在。在主人眼中,奴隶只是如同牛马一样的“会说话的工具”,奴隶每日被监督着强制重复劳动,盲目地服从主人的命令,这是人为了满足基本生存的动物性, 并不是自主自觉的活动,奴隶在重复劳动中感到痛苦和不自在,只有在重复劳动之外才能感到幸福与自在,在这种情况下,奴隶怎么可能成为自在自为的存在。

只有在创新性活动中,奴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物进行独立自主加工改造,展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才能,从而不仅超越了其他奴隶,也超越了主人,这时候奴隶逐步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增强了自信心,才能觉醒出自己的独立自主意识。而奴隶在创新性活动中展示出的与众不同才能,一方面会让主人发现,这样的奴隶并不是低贱、平庸的工具,其能力甚至可以超越自己,从而使其反思,承认这样的奴隶并不是工具,而是与自己同样高贵的,具有创新力的人,通过否定之否定,主人与奴隶形成了平等,自身也实现了自在自为;另一方面从事创新活动奴隶的杰出表现,也会让其他奴隶觉醒,自己也具有与众不同的潜力,并不是低贱的工具,同样可以成为自在自为的存在。

创新活动引发自我觉醒的现象,可以被人类发展历史常识所证实。古罗马帝国通过战争获得了大量奴隶,大部分人沦为低级奴隶,被用于农场、牧场、矿区工作,每日从事重复体力劳动,生活非常艰苦,只有少部分具有一定能力的工匠、学者成为高级奴隶,从事教仆、艺术辅导、文书、商业代理、会计、裁缝、木匠、厨师、理发师等技术工作,奴隶主给予较好的食物、住宿供给,以换取其提供较好的服务,特别是教仆、艺术辅导、商业代理、文书、会计,他们的创新质量直接关系主人子女教育和自身经济利益,主人通常会给予他们座上宾式尊重和坦诚相待般信任以换取忠诚。

高级奴隶们按照主人的意愿进行创新工作,增强了自己能力,比如很多雕刻家都是奴隶,他们按照主人的趣味和意向雕刻石像,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并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奴隶更容易赢得主人的尊重与信任,其获得自由的可能性也高于低级奴隶,很多著名学者都是被释奴,古希腊《伊索寓言》作者伊索、古罗马戏剧家泰伦斯、斯多葛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都因自身杰出的学识和智慧而被主人释放。

很多高级奴隶与主人关系亲密,受到信任,获得自由后,仍会帮助主人处理重要事务。比如提罗发明了提罗速记符号,有些符合至今仍在使用,他被主人西塞罗释放,同时还获得了西塞罗的名和族名,成为了西塞罗家族成员的亲密朋友,他在西塞罗死后,还收集并出版了西塞罗的著作。皇家被释奴甚至成为了国家行政官员,史料记载,尼禄前往希腊期间,他把罗马帝国交给他的被释奴赫利乌斯管理,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行政部门几乎清一色地由皇家被释奴担任。

这些高级奴隶也引发了主人的反思,西塞罗、塞内加、小普林尼等奴隶贵族,都主张给予奴隶宽厚仁慈待遇,因为他们接受过精通希腊哲学高级奴隶的教育,奴隶的杰出才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斯巴达克起义是古罗马帝国最大的一次奴隶反抗事件,色雷斯人斯巴达克被罗马人俘虏后,因为聪明、体格健壮,主人将他送到角斗士学校,想把他训练成角斗士,斯巴达克利用自己的才能成为了角斗士的领袖。觉醒后的斯巴达克利用一切机会劝说角斗士们为自由而奋斗,不再成为主人的工具,由此爆发了大规模奴隶反抗起义,大起义推动罗马帝国颁布了保障奴隶有限权益的法律。

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看,随着奴隶自我意识的普遍觉醒,人类社会为了获得更大的价值,统治者就必须解放自由意志,构建更有序、更高效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变化有利于社会的大多数阶层,在变化的时间点也有利统治者自身。所以这种社会变革既有自下而上的推动力,但主要还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力,为了扩大整个社会的价值总量,需要赋予奴隶人身权、财产权,由此带来了自我意识的彻底觉醒,最终推动人类奴隶社会走向了灭亡。

三、为什么黑格尔会出现重大逻辑错误

黑格尔受到了斯密的启发,把社会关系投射到意识结构之中,让劳动发挥核心作用,以此6证明自我意识的形成。但在这个过程中,黑格尔没有意识到“劳动”在经济学和哲学、社会学的应用场景不同,在人类经济运行中,重复性劳动可以产生价值,但在哲学、社会学中,重复性劳动对人的工具化使用,会造成人性的压抑,根本无法使奴隶自我觉醒,只有创新性活动才可以让奴隶觉醒。黑格尔在引用劳动概念过程中,无意识地泛化、扩大了创新性活动概念,把创新性活动扩展到包含重复性劳动和创新性活动的广义劳动,犯了“混淆概念”的重大逻辑错误。

黑格尔认为“真正的思想和科学的洞见,只有通过概念所作的劳动才能获得”,只有概念才能产生知识的普遍性,才能超越普通常识的不确定性和贫乏性,由此黑格尔构建出纯粹概念编织的庞大哲学体系,但黑格尔受到时代的局限、个人认知的局限,其根据自身认知建立出的纯粹概念体系,其实很难说是绝对理性的。而哲学是指导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工具,如果哲学体系不能与现实世界对接、影射或反馈,那再庞大的哲学体系也不过是黑格尔个人的脑力游戏,因此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必须与现实世界常识进行一定程度的连接或影射。

黑格尔的主奴关系论证既具有创新性,又具有内在缺陷性。如果只是个人的纯粹概念体系,人们很难发现体系的问题,但当纯粹概念体系与现实世界常识连接时,由于黑格尔概念体系并非绝对理性,就必然暴露出概念体系的内在缺陷,这就是黑格尔自身的矛盾性,也是导致黑格尔出现重大逻辑错误的根源所在。

四、为什么后世两百多年没有准确认知到黑格尔的逻辑错误

黑格尔哲学体系与现实世界常识的偏离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工业革命时期,劳动分工导致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在执行一项高度重复、简单机械的任务,人们只不过是机器的一部分,按照程序反复做同样的动作,劳动者只会把重复性劳动看成负担,而不会投入真正的热情、专注与努力,也无法运用创新力、巧思和才能去应对挑战,因此根本无法实现自我的觉醒。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这种错误也有所察觉。所以其批评黑格尔“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的方面,而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

但是其也没有去仔细分辨“劳动”概念是否正确,而是接受了这个整体概念,并对这个概念进行了重构,认为黑格尔主张的是“精神劳动”,没有考虑到劳动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异化劳动”,主张应当通过劳动者的“联合劳动”来扬弃异化劳动,以获得人的彻底解放,这其实也没有看到问题的本源!

黑格尔固然偏离了现实世界常识,因为他引用了错误的概念,盲目扩大了概念的内涵,而马克思试图将“劳动”概念,按精神属性一分为二,分为唯心与唯物,将黑格尔的“劳动”概念缩小为“精神劳动”,以此来调和矛盾,这种方式同样是错误的。首先,“异化劳动”是指劳动导致的现象,而非劳动本身概念的区分,是事后而非事中,这种提法本身就没有对“劳动”产生清楚的概念认知;其次,“联合劳动”中每个人从事的仍然是重复劳动,也不具有“创新性”,同样无法使人自我觉醒,成为自在自为的存在。

人类社会重大思想的进化其实极为缓慢,在黑格尔去世近一百年后,“创新”概念才由熊彼特提出,所以二十世纪以前的思想家并没有真正的“创新”概念,因此难以准确认知黑格尔真正的逻辑错误。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也局限于经济生产领域,并没有上升到哲学、社会学等领域,也没有推广到其他学科领域,创新还没有真正成为跨领域大系统学科的基础,所以黑格尔在主奴关系中的重大逻辑错误直到目前才被发现。

五、为什么要把创新性活动从劳动中独立出来

广义的劳动确实包含重复性劳动和创新性活动,但广义劳动中重复性劳动占绝大比例,而创新性活动只占极少比例。如果认为劳动包含创新性活动,就可以使用“劳动”替代“创新性活动”,就会导致以下问题:

第一,概念不准确。占“劳动”绝大比例的是重复性劳动,而非创新性活动,会造成概念理解出现严重偏差。

第二,导向不一致。由于“劳动”绝大比例是重复性劳动,重复性劳动会将注意力引向存量资源再分配,通过阶级斗争、资源再分配等方式来解决矛盾;创新性活动会将注意力引向人的精神自由、创新和增量价值,通过创新制度、激发人的创新潜力等方式来解决矛盾。

第三,结果不一致。关注重复性劳动,聚焦存量资源再分配,会导致社会发展停滞;关注创新性活动,创造增量财富,会推动社会财富不断增值,社会阶层良性循环,社会不断进步。

所以,“劳动创造人”其实是错误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创新创造人”!

将创新性活动从劳动中独立出来意义重大,可以提升整个社会对创新的认知,使整个社会发展建立在创新的稳固基础上。

六、厘清主奴关系的重大价值

黑格尔在主奴关系上的逻辑错误,是思想家们的陷阱,很多思想家都误入其中,造成了后世人类社会思想的大分裂,人类社会实践的大动荡(可参看上一篇文章,黑格尔陷阱:三百年人类思想混乱源头)。厘清主奴关系的概念,明确社会性创新是人与人类社会的主要推动力,有助于从源头上愈合人类社会思想的巨大分歧,推动全球人类社会共同携手,以创新为基础,开创一个全新的大纪元时代。

未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机器人终将取代人类全部的重复性劳动,人类只有创新之路可以走,在这种情况下,厘清主奴关系的概念,不仅具有现实价值,也具有未来价值。《聚势:开创全球科技、商业、经济新趋势》以人的自由(起源)、创新(方式)、价值(结果)三位一体为基础,构建了全新的未来学、战略学、经济学,是人类在新纪元时代的社会整体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人类打开未来之门。

本文节选自《聚势:开创全球科技、商业、经济新趋势》,此书即将上市,推演未来500年人类命运,站在无尽的时间长河之上,以未来的眼光,穿透当今全球社会的重重迷雾,直面本质。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本文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0 阅读:10
评论列表
  • 2024-08-18 10:53

    学哲学,首先你得小心那些犹太弯弯的黑水,把各种书词义的扭曲和稀泥写成一坨的样子。其次,你要学会辨别真哲学和伪装骗人的假哲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老子的道德是人的道德,孔子的道德是鬼的道德。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精髓。

谢雨钢

简介:未来学者、管理学者,盛唐天策管理咨询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