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对我国而言是一个十分动荡的年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少人选择了参军,或许一开始只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但是在最后的时候,都是在为了革命付出,而当时在我国有两股力量,一股是共产党,而另一股则是以蒋介石为主的国民党。
国民党想要走的是一条一家独大的道路,所以一直以来其重心都放在了对付共产党上面,而后期在抗日胜利后,蒋介石再次发起内战,这让许多国民党军队中一心想要革命的人十分不满。这其中就有董其武,在自己的上司傅作义联合共产党一同和平解放北平,董其武也追随了共产党,并且在后来抗美援朝战役中担任志愿军兵团的司令员,但是在抗美援朝战役结束后,他却被降为军长,当时毛泽东还亲自写信说明情况,之后授勋仪式依旧被授予上将军衔。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在这之后,日本侵略者陆续发动华北事变等一系列侵略事件,对中国虎视眈眈。客观来说,当时中日之间的国力有一定差距,因此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极力避免与日本人正面交锋。
日本侵略者却得寸进尺,不断侵略我国北方。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绥远抗战爆发。绥远抗战是绥远地方部队与日伪军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抗战中,有一位将军星夜奇袭日伪军,出其不意绕到日伪军后方,一举取得绥远抗战的胜利。
这位为绥远抗战胜利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是谁呢?他就是开国上将董其武。时任218旅旅长的他率领步兵第率步兵2个团及炮兵1个营部队,长途奔袭红格尔图的日伪军王英所部,一战歼敌将近3000人。这一仗也是国军在全面抗战前少有的大胜。到了全面抗战,董其武也参加到了忻口会战中,在作战中胳膊被日军火炮所伤,但真汉子的他却依然轻伤不下火线。董其武不仅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而且在解放战争中,董其武更是率领10万军政人员起义投诚,促使绥远和平解放,创造了“绥远模式”。
董其武
董其武(1899年11月27日——1989年3月3日)是山西河津人,出生在一个贫农之家,父母根本无力资助他上学,但是好在董其武的外婆十分心疼这个孩子,所以在董其武很小的时候,外婆就把他带走抚养了,在外婆的资助下董其武得以进入学堂学习知识。
后来初中的时候,董其武是在自己的舅舅创办的学校里就读的,董其武深知自己能读书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学堂里十分刻苦,成绩常常名列前茅。
而后来的时候,阎锡山创办了一所军校,面向全国招生,此时的董其武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所以在舅舅的帮助下报了名,这个学校在当时非常的火热,刚开始的时候,报名的学生竟然就已经有七千余人,所以后来开学前举行了考试,择其优择录取。董其武也非常争气,此次考试中,他的成绩是第一名,就这样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了这所军校,在学校中,董其武也十分刻苦,和以前一样,成绩一直都是班上的前几名,后来没过多久,快到了要毕业分配的日子了。
按理来说,想董其武这样成绩如此优异的学生,肯定会进入到阎锡山所属的部队下当兵的,但是就在临近分配的时候,董其武因为一些事情与校内领导起了争执,而就是因为这次争执,董其武失去了到阎锡山手下当兵的机会。所以后来在毕业之后,董其武被分配到了国民党第二军,这个军队跟阎锡山的部队相比差了很多,但是在这里董其武也十分认真办事,后来直接被提升为该队的副队长。
但是没多久,国共合作要一起打击反动军团,也就是所谓的国民大革命,在此次革命中,他通过国共联合创办的报纸了解到了共产党的革命思想,虽然十分向往,但是他知道他此时身上所披的是国民党的军装,是断断不能有叛变国民党的思想的。所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董其武都是作为国民党的战士在从事革命工作,后期的抗日战争中因其高超的指挥才能,在战中多次立下战功,深受蒋介石的重视,共产党也曾说过他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军事人才。
董其武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董其武担任65军101师师长,在傅作义的指挥下参加了一系列的战争,包括包头战役、五原战役等。董其武也凭借战功晋升为暂编第三军军长,官至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董其武被任命为绥远省(注:如今内蒙古的一部分)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他反对内战,不愿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这也导致蒋介石对他怀恨在心,暂停了董其武的军费以及补给。董其武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发动士兵开垦屯田,逐步实现了自给自足。
在解放战争的后期,当时的解放战争对中共来说只剩下最后的一里路,那就是北平的解放工作,但是此时北平内大多数都是国民党的军队在驻守。加上此时中共的部队其实差不多已经将北平包围了,所以其实北平解放已成定局,但是中共希望使用和平手段去解放北平,于是就与驻扎北平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一同谈判。
谈判了多次,但是傅作义都未给出明确的答案,而后来蒋介石在与傅作义通话的时候想要让傅作义出兵去偷袭我党的革命要地西柏坡,但是当时的形势下,其实傅作义根本就出不了北平,所以与蒋介石商量另派他人,但是蒋介石执意如此。
如此下去其实双方都知道结果,傅作义必然会沦为此次战役的牺牲品,而且从这通电话来看,是蒋介石要把自己的军队往火坑里送,所以在综合考虑之后,傅作义决定配合中共和平解放北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19日,在傅作义的全力协助下,董其武带领着四万人的部队顺利发动起义,以零伤亡的方式平安解放了绥远。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胜利,彰显了董其武和他的战友们的勇气和智慧。在正式宣布之前傅作义与自己的士兵们说了这件事。大多数士兵们都同意这个想法,而那些不同意的则被傅作义送上了返回南京的飞机,董其武知道这件事后,毫不犹豫就联系到了中共的人员说自己也想要跟随中共一同进行相关的解放工作,面对这样的人才,中共自然是会抛出橄榄枝的,就这样董其武入了党。
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共的解放工作就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除了要进行一些肃清运动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事情了,所以之后就开始筹备开国大典已经授勋仪式的事情,但是没想到的是,开国大典完成后的第二年我国就要再次出兵去援助朝鲜。
此次董其武也参与在内,他是以志愿军23兵团司令员的身份率领36和37军入朝作战,负责机场和基建以及镇守志愿军大后方任务。在战中多次率领自己的部队取得大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也成为了一支较强的军队。
建国初期的中国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工业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特别是在战斗飞行方面,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美军抓住了这个弱点,利用先进的战斗机对我军进行狂轰滥炸,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董其武深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的军事力量在飞行作战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特别是面对美军强大的战斗机压制。他决心解决这一难题,为国家的战斗力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寒风凛冽,大地被白雪覆盖,董其武率领的工作队奋战在修建飞机场的战斗线上。他们的任务是建造三个飞机场,为解放军提供战斗的起降和补给基地。
董其武
工程艰巨而紧迫,但董其武心怀信念,带领着团队毫不退缩。他们的工作地点位于遥远的边疆,偏远且恶劣的自然条件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他们用毅力和智慧克服了每一个难关。
董其武亲自踏上前线,与工程兵们肩并肩地工作。他们挥锹铲雪,打通了被冰封的道路;他们驾驶工程车,运输着沉重的建材;他们挥汗如雨,紧张地施工着跑道和停机坪。在这个凛冽的冬季,他们像战士们一样奋战在战斗的第一线。他们面对寒冷、风暴和艰苦的工作条件,坚持不懈地推进工程进度。
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以日以继夜地奋斗,终于建成了第一个飞机场。那是一座雄伟而坚固的基地,象征着胜利与希望。董其武站在飞机场的顶端,迎着寒风,眺望着远方。然而,他们的任务并没有结束,还有两个飞机场等待着他们。董其武没有给予团队休息的时间,他鼓舞士气,再次带领着大家踏上新的征程。
经过不断的努力,他们最终完成了所有的飞机场建设任务。那些飞机场成为解放军的坚实后方,为战斗机们提供了强大的支援和补给。在那些坚实的跑道上,解放军的飞机展翅高飞,凌空而行。董其武看着那些战斗机腾空而起,心中充满自豪和喜悦。
从此,我军在航空部队方面的短板逐渐得到弥补,尽管仍无法与美军的空中力量相提并论,但我们不再被他们完全压制,拥有了一定的还手之力。
董其武
之后我军撤出朝鲜,但是关于回国后的军职授予却出现了问题,按理说董其武在战中打下这么多战功,就算不升职也不应该降职啊,但最后的结果却是董其武被任命为69军军长,这实际是降职了,但是董其武不在意这些,能加入中共他其实已经很开心了。
但是后来毛泽东还是给他亲手书信一封,跟他讲了此次降职是无奈之举,毕竟当前部队中确实需要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所以此时董其武是最佳人选,董其武也对毛泽东表达了自己对军职没有什么野心的想法,加入中共已经是三生有幸了。
1955年春天,风雨过后的国家正沐浴在新的曙光中。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刻,一个名字却在国家决定授予勋衔的时候引发了轰动。
董其武,一个建设者、一个奋斗者,对自己的过去犯下的错误怀着深深的懊悔。他是那个曾经的错误的见证者,曾因执行蒋介石的命令驻守绥远而成为国共战争的一员。
绥远,这个战略要地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共产党派遣贺龙前去夺回,但时机却被国民党抢先一步。在战火中,双方展开了惨烈的厮杀。最终,面对实力的悬殊,贺龙不得不选择撤退。
董其武因为他所执行的命令,因为他所参与的战斗而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然而,这并不能掩盖他心中的痛楚和内疚。
那些战斗,尽管董其武竭尽全力,但都以共产党的失利为结局。这些失败对解放军的作战计划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董其武深深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他为自己的错误而痛心,为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而自责。
他本是国民党高级将领,蒋介石授予其上将军衔。当国家决定授予他上将军衔时,他心中的矛盾和痛苦达到了顶点。他坐立不安,决定给毛泽东写信,请求降低自己的级别。董其武清楚地知道,他的过去错误不应该被掩盖,更不应该被光荣所掩盖。他迫切希望通过降低自己的级别,以此来表达他对过去的悔悟和对国家的忠诚。
这封信寄出后,董其武并没有追求更高的荣誉和地位,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继续为国家和人民默默奉献。他将自己的心思和精力放在改进战略和战术上,为解放军的作战部署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董其武深感愧疚,他一直将自己视为历史的罪人。然而,当他的谦逊之举传达到毛泽东那里时,却引来了意想不到的反应。
董其武
毛泽东收到董其武的信后,他哈哈大笑,对这位将军的谦虚表示欣赏:“这个董其武实在太谦虚了。他是一位为解放战争作出过贡献的起义将领,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他都应该接受上将军衔。”
董其武得知毛泽东的回复后,内心感到无比的感动。毛泽东的肯定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看到自己曾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他决心要以更大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回报党对他的信任。
即使在退休后的晚年,董其武依然充满活力,利用自己以往的人脉和经验,积极促进海峡两岸的沟通与交流。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统一和繁荣贡献一份力量。晚年的董其武先后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以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上世纪80年代,董其武被任命为政协副主席,成为副国级干部。1989年,董其武因病去世,终年90岁。
董其武获得上将军衔,这是实至名归的荣誉。他的故事将继续激励着人们,他的悔悟和对党和人民的无私付出的精神将永远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