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诚东鉴 2024-06-30 12:31:04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信贷条件等手段,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系列措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政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我们梳理下这些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2006—2010年(“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的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到“适度从紧”,再到“从紧”,2008年下半年转向“适度宽松”。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1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2011—2021年,11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确定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我国已连续12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资难、融资贵问题。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措施包括通过逆回购操作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以及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工具来调节市场资金。此外,央行还在香港成功发行了多期人民币央行票据,促进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

进入2024年,中国的货币政策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调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在此期间,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并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此外,央行还强调了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和加强风险防范化解的重要性。

0 阅读:0

诚东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