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四皓
古代有不少名士常常隐居,隐居者当中有不少灵人。商山四皓就是四位高风亮节的隐士。四皓,是四位皓首银须老人,他们就是秦末汉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唐秉、甪(lu)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避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劫,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
刘邦久闻四皓的大名,曾请他们出山为官,而被拒绝。他们宁愿过清贫安乐的生活,还写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四老登上商山,但见青山苍苍,碧野茫茫,泉石青幽,草木含情,比起繁华喧闹的京都咸阳,真是人间净土。这儿听不到刀枪鼙鼓惊鸣,看不见残暴无道杀戮,见不到争宠斗势恶棍,觉不到尔虞我诈之寒惨,也没有卖官鬻爵小人,遂决心“岩居穴处”,“紫芝疗饥”,在商山隐居下来。 四皓在商山避秦隐形不久,刘汉王朝统一天下。刘邦曾征召四位出山,然力辞不就。当汉高祖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另立赵王如意时,刘盈母亲吕后,经张良策划,约请四皓出山。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四皓出山改变了刘邦废太子的初衷,终使刘盈做了汉惠帝,四个功高盖世老人,尽可高官厚禄颐养天年。
可是,他们却功高身退,重返商山,终老山林,死后便葬于商镇,史称四皓墓。其冢高5米,径7米,辽阔墓区,高槐深竹,松相干霄,身入萧寂幽古氛围,不禁令人肃然起敬。相传,汉惠帝曾派三千御林军每人自长安携土十斤来商山为四皓墓培土,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汉惠帝、柳宗元、王禹偁曾为 “四皓”撰碑。魏晋时期的阮籍、唐朝李白、白居易、元稹、贯休等都有歌咏“四皓”的诗作。 高山流水、清风明月。千年古柏道沧桑。四皓冢头杂草丛生。
他们曾经在商山丹水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里生活过;淡泊明志、修身养性、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蛊。易经》)所以刘邦屡次征召不出。四皓从秦始皇虎狼之口逃脱,怎么又甘心再陷入刘家纷争中去,他们和一般逐鹿问鼎的名利之心大相径庭。他们追求读书人的宁静生活。
商山四皓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是所以他们辅佐刘盈太子坐了皇帝后功成身退。 隐士遁世,君子退隐而道亨。(《易经。天山遁》)闭关修炼,保身之道也。趋吉避凶,守正也。乐而忘忧,以待天命。是以渊明爱菊,解印绶而去,不为五斗米折腰;周敦颐爱莲,守太极之道,清心寡欲,出淤泥而不染,翩翩隐士之遗风。青松古柏,贵其老也。甘于寂寞,大器免成。清气、正气、和气常修也,化为中正之美德,卓尔不群、独领风骚。“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