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贫苦无告而又热爱艺术的青年梁黄胄、方济众、徐庶之先后来到赵望云家学画,吃住在家里。黄胄跟赵望云学画,是在1943年底由豫剧演员樊粹庭介绍的。赵望云见了黄胄和他的画,兴奋地对别人说“今天遇到了一个小孩子画得非常好。我从不收学生,但是今天我收了他做学生。”
黄胄作品
黄胄从小流落街头,17岁以后到赵望云家里一起生活。老师要求很严,教导他说,生活、创作、技巧是统一体,艺术是从生活中来的,这是方向。老师的房里挂了一幅张大千仿黄鹤山樵的山水画,题目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老师对传统笔墨是刻意追求的,这一点,对他很大教益。
黄胄作品
“在生活中写生,从写生中塑造个人风格”,是赵先生传给黄胄的艺术理念。黄胄的画风,不管是他的人物画,还是他画驴、画马,其基本方法甚至基本的笔墨感觉,也都是从赵望云的人物写生、动物画法中提炼出来的。
赵望云作品
黄胄在赵望云身边一直跟了5年多。老师很宠爱这个思维敏捷的学生,让他一个人住一间屋子,他用笔豪放,满屋子都是墨点,被子和衣服也不收拾,整天喜欢出洋相。夫人希望他对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多关心些,赵望云说,孩子学生是国家的人,都应当多关心,说我偏向黄胄,我就是喜欢冒尖的,谁冒尖我就喜欢谁。
方济众作品
1946年夏秋之际,中学毕业升学未中的方济众,忧郁地徘徊于西安街头。他在北大街看了赵望云画展,好像一下了抓住了命运的稻草,当即到文具店里买了速写本,坐在展室里,开始一幅幅描摹起来。连续3天,方济众在这里勾了100多幅画。
之后的一天,方济众鼓足勇气,来到粮道巷,敲开了赵望云家的门。那天是平明画会的例会,大家都在观摩画作,方济众的作业也被大家评头论足了一番。散会后,方济众留下来与赵望云攀谈,方济众说,想让赵先生介绍他去上北平艺专或西湖艺专。
方济众作品
赵望云说,贫寒子弟,怎么能上得起那种洋学堂?还是从生活中找出路吧。于是,失学又失业的方济众,经常去看赵望云作画,有时也帮做些家务事。后来,赵望云为他谋了一个中学老师的职务,才算安定下来。之后,方济众又住进了赵望云家,成了家庭的一员。
当时,除了老师、师母,便是3个小弟弟,加上他和做饭的老孙,家里7口人。物价飞涨,赵望云只有每天画一张画,每年办两次画展,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从师学画1年多的方济众,懂得了为什么画画。到了这年的冬天,他穿着赵老师送的新棉袄,翻过大雪纷飞的秦岭,回老家去了。
徐庶之作品
徐庶之,是在1948年春通过青门美术社经理田亚民引荐给赵望云的。当时,徐庶之是一个无隔宿之粮的流浪者,赵望云收他为弟子,负担了他的食宿和学习费用。
徐庶之发现老师作画时,不是一次画完,先用水调淡墨打稿,进行流水线作业,把第一张画完第一遍,就去画第二张,然后是第三张,循环往复。当时,老师一次最少要画三幅画,一张画画四五遍,直到满意为止。而每一幅画在构图上是不重复的,题材多得很,信手拈来。老师的点景很简单,他喜欢吸烟,不喝酒,常在画动物或人物时,用吸烟点燃后的火柴棒来构画,画完后用手弹一下。老师画画用过张大千送他的大千纸,是用丝和麻做成的,有一张方桌那么大,上下两边都是云图图案。徐庶之住在老师家学画,出外画速写,在艺术创作上打下了良好基础。
徐庶之作品
1946年底,在赵望云主持下,由大千肥皂厂经理、同乡贾若萍出资,郑伯奇作创刊词,出版了《雍华》图文杂志。《雍华》社址在菊花园对面,后移至粮道巷10号赵望云的家里。赵望云任总编辑,黄胄任编辑,每月一期,内容为描写各地人文自然情况,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刊登改造中国绘画的理论文章。徐悲鸿、张大千、姚雪垠、黄苗子、丁聪等,都给予热情支持。出版十期后,由于经费困难停刊。
赵望云作品
1948年春秋之际,应西北文化建设委员会会长张治中约请,赵望云与学生黄胄、徐庶之同行,第三次旅行大西北。西至青海,再游新疆,先是在兰州举办描写祁连山少数民族生活的画展,后在迪化完成西行画作数十幅,由天山学会出版。
赵望云作品
西安临解放前,赵望云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指控他与共产党有联系。包括弟子徐庶之,一家人四处奔跑,探听下落,后去太阳庙门的牢房里探望赵先生,在多方营救下获释。
西安刚解放,在赵望云的推荐下,他的学生黄胄、方济众、徐庶之先后参加了革命工作,之后,成了知名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