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登月历史:阿波罗计划是确有其事还是精心策划的骗局?(一)

老安说军事 2024-05-29 14:01:35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印象中,阿波罗计划是美国实施的一系列载人登月任务。

但近年来,阿波罗计划一直饱受质疑,许多人认为这个计划是个骗局,事实真的如此吗?

由于文章内容较长,我分两篇来写,我们先来看看阿波罗计划的历史。

史无前例的登月史

在这个计划中,美国成功地进行了六次登月任务,并从月球上带回了总计约382千克的月球土壤和岩石样本。

第一次登月:阿波罗11号的机组成员包括三位宇航员:指令舱飞行员迈克尔·柯林斯、登月模块飞行员巴兹·奥尔德林,以及任务指挥官尼尔·阿姆斯特朗。

1969年7月16日,这艘飞船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搭乘着强大的土星五号火箭进入太空,经过约76小时的飞行,阿波罗11号到达月球轨道。

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坐名为“鹰号”的登月舱,与柯林斯驾驶的指令舱“哥伦比亚号”分离,开始向月球表面下降。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遭遇了生死几分钟,因为登月舱的计算机警报提示过载,但通过紧急预案,他们成功避免了灾难,最终在月球的静海区域平稳着陆。

当阿姆斯特朗宣布“鹰号已经着陆”时,地球上的控制中心和无数观众都屏息以待。

几个小时后的1969年7月21日(美国东部时间),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走下登月舱的梯子,成为了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

他那句著名的“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随之传遍全球,成为永恒的经典。

奥尔德林紧随其后,两人共同在月球表面展开了约两个半小时的活动,

期间他们部署了科学实验仪器,采集了月壤和岩石样本,安装了测量月震的地震仪,以及设置了反射镜用于激光测距实验等。

他们还竖立了一块铭牌,上面写着:“1969年7月,来自地球的人类首次在此踏上月球。我们为全人类的和平而来。”

完成任务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返回登月舱,休眠一段时间后点燃上升段引擎,与柯林斯会合,随后抛弃登月舱,启程返回地球。

7月24日,阿波罗11号安全降落在太平洋,完成了这次历史性的任务。

第二次登月:1969年11月14日,阿波罗12号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二次成功的载人登月任务,它的目标是在月球上进行更为深入的科学研究与探索。

与阿波罗11号相比,阿波罗12号的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的停留时间更长,活动范围更广,收集的样本也更加丰富多样。

此次任务的宇航员团队包括指令长皮特·康拉德、指令舱驾驶员理查德·戈尔登以及登月舱驾驶员艾伦·宾。

他们的登月地点选在了月球正面的风暴海区域,一个名为“调查者号”的无人探测器在1967年曾在此着陆。

他们驾驶的登月舱“无畏号”于1969年11月19日成功着陆,而康拉德和宾成为了第二批踏上月球表面的宇航员。

宇航员们进行了两次舱外活动,总时长大约为7小时45分钟。

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安装了多种科学仪器,进行了现场的地质考察,还完成了一个特别的任务——访问了“勘测者3号”着陆器的残骸,

为研究长期暴露在月球环境下的材料退化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工作完成后,宇航员们于1969年11月20日离开月球表面,于11月24日安全落于太平洋,成功完成了这次太空探险。

接下来美国的目标着陆区是月球的弗拉·毛罗高地,这一地区被认为含有由古老的撞击事件抛出的物质,对于了解月球的历史和地质非常重要。

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13号发射升空,但在前往月球的途中,服务舱内的一个氧气罐发生爆炸,损坏了舱内的多个系统,包括电力、氧气供应和水循环系统,对飞船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一事件迫使NASA取消了登月计划,转而全力确保宇航员的安全返回。

NASA的工程师和飞行控制人员利用登月舱的生命维持系统作为“生命艇”,保持宇航员的生存环境,但宇航员们仍旧忍受着低温、食物和水的短缺的痛苦。

1970年4月17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阿波罗13号终于安全落在太平洋,所有宇航员均被成功救出。

第三次登月:由于阿波罗13号的事故导致任务未能完成,所以转交给了阿波罗14号。

1971年2月5日,艾伦·谢泼德和埃德加·米切尔驾驶的登月舱“安泰”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

第四次登月:阿波罗15号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首次携带并使用了月球车,这极大地扩展了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的探索范围。

斯科特和艾尔文驾驶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行驶了大约28公里,远超以往任务中宇航员的步行探索距离。

这次任务还首次使用了岩石钻探工具,获取了大量的月球深层的岩石样本。

第五次和第六次登月:阿波罗16号和阿波罗17号分别在1972年4月16日和1972年12月7日发射,其任务是第四次登月的延续,让人类更好地了解月球。

塞尔南作为最后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在返回登月舱之前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来过这里,我们现在要离开。

如果情况允许,我们还会带着全人类的和平与希望回到这里。”这句话成为了阿波罗时代的标志性结束语。

12月19日,随着阿波罗17号安全降落在太平洋,标志着阿波罗计划的正式结束,也为人类的首次月球探索时代画上了句号。

人们质疑阿波罗计划造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974年,比尔·凯兴出版了他的著作《我们未曾登陆月球:美国的300亿美元诈骗》。

这本书是早期质疑阿波罗登月任务真实性的重要出版物之一,凯兴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论点,声称美国宇航局(NASA)伪造了登月任务。

自此之后,尽管阿波罗计划的真实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包括科学证据和目击者的证词,这类阴谋论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流传并引起公众讨论。

1978年,中美关系回暖,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决定向中国赠送1克月球岩石样本,

尽管数量极少,但对于当时缺乏月球物质的中国科研界而言,仍然是个宝贵的研究机会。

但近年来,随着中国航天能力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嫦娥探月工程的实施,中国开始有能力自主获取月球样本。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完成,这是中国首次实施的月球样本返回任务,从月球表面的风暴洋地区采集了1.7公斤的月壤样本并带回地球。

标志着中国是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

但两国取回的月壤在相似度上却相当低,有报道称,中美两国取回的月壤在相似度上不足25%。

这一报道引发了轩然大波,“阿波罗造假”再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对此,科学的解释是,美国宇航员们采集的月壤主要集中在月球正面,地点大多属于月球的较老区域,地质年龄约为30亿至40亿年。

而中国的嫦娥五号任务着陆点位于月球正面的风暴洋北部地区,这是一个相对年轻的玄武岩平原,地质年龄约为10亿至20亿年。

风暴洋区域富含火山岩,由于其年轻,这里的月壤含有更多由火山活动产生的成分。

而阿波罗任务取回的月壤中,撞击熔融形成的玻璃质物质较为常见。

换句话说,不同区域的月壤成分不一样,很正常,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但这个解释依然很难打消人们的疑虑。

继而又抛出美国国旗飘动问题、照片看不到星星、技术能力质疑等等,这些问题科学是怎样解释的?

我们放在下一篇文章讨论。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