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间到配置,第七代伊兰特给A级市场带来太多惊喜

汽车小妙招 2021-08-05 21:14:02

在大多数人心中,A级车都是满足家用代步的普通小轿车,颜值不高、空间不大、功能不多、动力不强,不求彰显身份,只求遮风挡雨。

如果时间倒退10年甚至5年时间,这样的观点没什么问题。但如今,随着95后新生代对车有了更高的追求,只有通过产品升级和创新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车企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而当前的国内A级家轿市场上,多款车型都经历了更新换代,其中轩逸和第七代伊兰特都是当下的热销车型,那么谁是那款打破人们心理预期,提升A级市场标准的车型呢?

伊兰特越级尺寸 突破A级车空间壁垒

想要打破人们心中对A级车的刻板印象,首先就要扭转消费者对A级车空间“紧凑”的认知。

第七代伊兰特从出身便占据优势,基于第三代i-GMP平台打造而成,其车身姿态更加修长、低趴,轴距长达2720mm,达到了同级最优的水平。就连一直以乘坐舒适和空间优越闻名的轩逸,轴距也仅仅在2712mm。很多消费者可能没有概念,普通的B级车,轴距也是在2700mm起步的水平。第七代伊兰特的乘用空间不光是达到了越级的水平,更是比不少B级车都优秀。

在第三代技术平台i-GMP的加持下,第七代伊兰特的车身高度、车厢地板和座椅位置也都进行了下调,同时还最大限度保持了车厢地板的平坦,使车内空间利用率大幅提升。这是由于第七代伊兰特将排气管和传动轴等部件隐藏在了不影响乘坐空间的地方。以往后排中间的地板若凸起过高,乘客便只能将腿岔开放在两边。不光影响舒适度,更是一种安全隐患,伊兰特则用巧妙的设计,完美的解决了这个乘坐问题。

舒适一直是轩逸的主打卖点。轩逸基于日产的CMF平台打造,轴距和车宽相比其自身的老款都有所提升。CMF平台的首发年份在2014年,因此从技术性上来说,肯定不如第三代i-GMP平台更加先进。在车高的调整上,轩逸与伊兰特相似,使用了车身重心降低的设计策略,但降低后的高度仍不及第七代伊兰特更加低趴。从车身数据对比来看,除了车宽的优势,优化后的轩逸仍无法对第七代伊兰特造成太大威胁。

伊兰特“高智商”配置 重塑A级车功能印象

除了空间小之外,A级车“配置不高”的形象同样深入人心。好在目前科技飞速发展,要打破人们的心理预期并非难事。

坐进第七代伊兰特的驾驶舱后,首先会被中控台和仪表盘的双10.25英寸智慧连体屏吸引。饱满的色彩和清晰的画面,尽显未来感,让人眼前一亮。车内配备的手机无线充电功能也是印证了第七代伊兰特对科技感的响应。

不光在内饰布局上花了心思,第七代伊兰特还有着深度体验才能发现的“内秀”,其搭载了Hyundai SmartSense智心合一安全系统,同级最多的23项ADAS配置为出行保驾护航。BCA盲区防碰撞辅助、RCCA后方交叉防碰撞辅助、SVM360°全景影像等都是同级独一无二的功能。当开车上路时,无论是交叉路对向车还是后方盲区来车,当可能发生碰撞危险时,车子会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如果情况紧急还会介入刹停,避免事故的发生。

L2+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是第七代伊兰特送给用户的另一惊喜。城市通行,可以打开SCC智能巡航控制,伊兰特会在定速巡航状态下,自动保持与前车距离稳定行驶,还可以跟随前车减速、刹停,即使遇到堵车交给伊兰特也能完全放心。NSCC基于导航智能巡航控制功能,让车主在高速行驶时也能获得轻松体验,无需担心普通巡航功能带来的“罚单”,NSCC会基于导航自动识别区间内的测速摄像头和限速标志,并将车速调整到限速值,完美通过限速区间后,还能自动恢复初始速度。

和老款车型相比,十四代轩逸的内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显示屏、仪表盘和方向盘造型上,都能看到天籁的影子。不过虽然拥有智能屏,但轩逸的中控台依然保留了大多数机械按键,且数据线接口为手机充电,对比第七代伊兰特显得有些不便。

在安全配置方面,十四代轩逸同样有着大幅提升,IFCW超视距碰撞预警、CTA倒车车侧预警、BSW变道盲区预警和IEB预碰撞智能刹车等功能,基本上可以保护十四代轩逸在行驶中的安全。不过缺点是,这些安全配置都有相应的限速标准,并非像第七代伊兰特那样,全速域都能起到安全保护。

此外,十四代轩逸全系都没有自适应巡航功能,需要车主购车后自行加装,费时费力费钱,而这一点也遭到很多消费者吐槽。

经过对比可以看到,十四代轩逸相比经典款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配置基础的特点依然明显,并未给消费者带来太多惊喜。第七代伊兰特则刚好相反,无论空间还是各项配置,都诚意十足,大大突破了人们对于A级车的期待,也满足了当下年轻新生代对于高品质座驾的需求。

0 阅读:4

汽车小妙招

简介:关于爱车保养知识点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