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位国民党悍将,才是解放军的最大威胁,薛岳张灵甫都不够格

大叔说事务 2024-01-11 14:27:05

早在1945年下半年,国共两方军队就在局部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期间,国共两党经过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短暂促成了和平。

只是,当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国内追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公然撕毁《双十协定》,也就意味着国共内战避不可免。

国民党内,有三名悍将被视作是解放军的最大威胁。名气很大的薛岳和张灵甫都不在其列。那么,这三个人到底是谁?

薛岳和张灵甫

提起国民党的名将,很多人都会想到薛岳和张灵甫。

只是,这两名将领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其实并不出彩,不足以对解放军造成强势的威胁。

薛岳名声大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粟裕评价他用兵机敏果断,“是一名干将”,事实也是如此,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8年的时间里,他指挥所部共歼灭日军10余万人,被认为是抗战期间毙敌最多的中国将领。

国民党也因此造势,称他是抗日“战神”。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更是被任命为南浔线受降司令官,在南昌主持了受降仪式。

薛岳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让蒋介石对他寄予了更大的期待。1946年,薛岳被任命为国民党徐州“绥署”主任,发动了进犯鲁南解放区的一系列战役。

只是,薛岳“走马上任”后,半年多的时间里却称得上是连战连败,被解放军打得没有还手之力。这让他在国民党内部引起了许多非议。蒋介石也感到很是失望,将他调至后方任职。薛岳就再没有直接参与一线作战,自然不能称作是解放军的“最大威胁”。

如果说薛岳的确是一名干将,只是偏偏和解放军“犯冲”的话,那么,张灵甫的名气就更多是人为夸大的。

不同于薛岳,张灵甫在抗日战争时期可以说是籍籍无名,从未指挥过大的会战的他属实不应该被拔高为“名将”。

他真正“扬名”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也就是1947年他于孟良崮战役战死之时。

当时蒋介石出于政治目的,着意造势,专门下令在南京玄武湖边为这个“杀身成仁”的典型建碑修墓,一些人、一些媒体在后来也就其容貌、其埋葬地大肆炒作,这才让很多人受到错误引导,在一味吹捧中夸大了他的功绩。

实际上,1947年张灵甫战败,还和他冒进、急于抢头功有关。如果不是他特地甩开两翼掩护部队,孤军深入,华野也很难抓住机会对其实施围攻,并在孟良崮山麓将其全部歼灭。

就连张灵甫的死因,国共两党也未达成一致口径。一方称其被击毙,一方称其是不愿被俘而决意自杀。

不管真相如何,张灵甫都称不上是解放军的“最大威胁”。

悍将傅作义

真正被解放军视作“最大威胁”的国民党悍将有三位。傅作义就是其中之一。

在军事界,傅作义能攻善守的军事才干得到了公认。这是他被解放军视作“最大威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傅作义扬名很早。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还是晋军第4旅第8团的上校团长的时候,他就凭两场作战给世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第一场作战发生在1927年。当时直奉联合晋军进攻国民军,作为晋军的一员,傅作义奉命率第8团驻守天镇,在那里拦截国民军宋哲元部。

此战中傅作义展现了自己的守城才能,任凭宋哲元部攻城三月,他也没有丢了天镇。傅作义也因此立功,在极短的时间里当上了第4师中将师长。

但傅作义扬名更多是在第二场作战——涿州之战。

当时晋军攻打奉军,傅作义利用奉军换防之机,迅速从太原深入奉军腹地,竟然极为快速地攻下了涿州,也就相当于往奉军的心脏“插了一刀”,给奉军造成了致命威胁。

如果此时晋军各主力部队能够迅速驰援,两相配合之下必然能够击溃奉军。

不料,这边傅作义刚刚攻下了涿州,那边晋军各主力部队就在各自战场迭告失利。他们纷纷撤离京汉、京绥两铁路线,这也意味着,据守涿州的傅作义部反过来被奉军包围了。

一时间之间,傅作义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当时傅作义率领的部队人数并不多,甚至还不足一万人,和奉军大部队比可以说是“螳臂当车”。但他还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干,率部死守涿州,尽量争取时间等待救援。

谁也没想到,傅作义这一守竟然守住了百日之久,奉军想尽招数也拿他没有办法。

后来还是阎锡山示意傅作义与奉军停战议和,傅作义才率残部7000余人出城接受奉军改编。

这一战成了我国近代军事史上城市攻防战中著名的一场战役,傅作义“能攻善守”的美名也在这之后彻底深入人心。

傅作义被视作“最大威胁”,还和他很得官兵、百姓信赖与爱重,在抗日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有关。

早在1931年,傅作义就呼吁各方团结抗战。1933年,他更是率部开赴抗日前线,亲临指挥,无奈被强令停止战斗并撤出阵地。

但1936年主政华北时,傅作义抓住机会,以“万不得已”为由,不顾蒋介石“不愿动兵”的真实意愿,动员官兵开始了对日军和蒙奸的反击,并且取得了胜利。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傅作义率部南北转战,碍于种种原因,经常陷入孤军作战的困境,却哪怕战败,也要拼死重创日军,使其短时间内无力继续南犯。

傅作义曾为更好一致对敌,与共产党加强了合作,壮大了抗战力量,却因此引起国民党当局的责难。一直到后来取得五原大捷,名声大振,方才不必被追究“罪责”,反而受到了嘉奖。

但傅作义坚称这是全体官兵的功绩而非他个人的功绩,拒绝领取国民党内最高荣誉奖章“国光勋章”。

傅作义有才、有德、有功,是国民党内有名的悍将。考虑到种种影响,解放军解放北平时更愿意说服其起义,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而非直接动用武力。

悍将黄百韬和胡琏

被解放军视作“最大威胁”的国民党悍将,除了傅作义,还有黄百韬和胡琏二人。

在国民党军官体系里,黄百韬算得上是一个“异类”。他既不是黄埔军校或保定军校出身,也不是由军官举荐,在国民党部队里没有靠山,没有根基,没有派系,甚至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自己的部队,能够一路拼出个名堂来完全是靠他自己足够争气。

战场上,黄百韬敢打敢冲,自有一股“狠”劲。他对自己的性命都没有太看在眼里,认为“能战则战,不能战则死”,打起战来从不束手束脚,反倒有极大的杀伤力,堪称国民党杂牌军中的王牌将星。

难得的是,他作风廉洁且愿意善待手下官兵,在带兵、练兵上很有天赋和技巧。曾经军纪松弛,外强中干的25军到了他的手上,很快就被练成一支精于夜战、近战的部队,成为后来华野强有力的对手。

黄百韬

黄百韬在孟良崮战役、胶东战役、南麻战役和豫东战役里都有出彩的表现。解放军哪怕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中途对上他也要吃一些亏。

这也是1948年淮海战役刚刚打响时,毛主席亲自部署作战方针,就言明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见解放军对黄百韬兵团的确忌惮。

要不是黄百韬战死,淮海战役进入第二、第三阶段势必会增加许多变数。

国军悍将胡琏一直受到毛主席的极高忌惮。毛主席曾说,假如胡琏是国军总司令,中国的历史也许要改写。

胡琏

和薛岳一样,胡琏在抗战时期立下了许多战功,名声大振。但和薛岳不同,对上解放军,胡琏的表现也不逊色,因而名声并没有低落。

胡琏统领的11师战力十分强悍,在避免自身被解放军围歼的同时,其甚至可以充当“救火队”,通过给解放军制造麻烦来解救友军,使其逃脱解放军的包围圈。

胡琏在战场上的表现十分圆滑。他很擅长发挥急智,遇到危险绝不恋战,总能快速撤退,以至于解放军和他多次交手,始终没有办法吃掉他的部队。

比如南麻战争里,华野9纵提前部署,甚至付出伤亡4600余人的代价,却还是没能抓住胡琏,让他给逃了。

战后,许世友向粟裕汇报战况,提起胡琏还是恨得牙痒痒,大骂他是“狡猾的狐狸”。

后来,淮海战役国民党军颓势尽显,胡琏被调派去增援黄维兵团,但他意识到大势已去,不可逆转,早就打定主意要突围跑路。

黄维跑向了西北方向,觉得那里解放军数量少,比较好突破。但胡琏果断决定朝着解放军阵地所在的方向,也就是西南方向跑,赌的正是混乱中的“灯下黑”。

事实证明,这场豪赌是胡琏赢了。最终,黄维被俘,而胡琏则辗转逃到了台湾,在那里度过了晚年。

2 阅读:508

大叔说事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