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建,迎来转折点。
近日,武广高铁、沪杭客专、沪昆客专、杭甬客专4条高铁票价将于6月开启涨价窗口,其中武广高铁全程票价涨幅在20%左右。
按照最新方案,武汉站至广州南站,二等座从463.5元最高涨到553元;上海虹桥到杭州东站,二等座则从73元涨到最高87元。
对此,官方回应称为“灵活定价”和“差异化调节”,高峰时期价格更高,但平时有折扣,属于 “正常市场行为”。
无论如何,这都让人联想到此前部分城市煤气价格上涨。
不少人惊呼,公用事业涨价潮来临?
一
早在2016年起,高铁市场便悄然迈入了差异化定价的新纪元,广深、京沪高铁率先试水,新线路上市亦是价格不菲。而今,这股调价风潮似有愈演愈烈之势,背后动因何在?
宏观经济版图的重塑与铁路建设的马拉松式推进,两者交相辉映。多年巨额投入后,铁路系统的债务负担如山,寻求破局之路迫在眉睫。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铁路运营的中坚力量,虽已艰难步入盈利轨道,却仍背负着超过6万亿元的巨额债务。2023年度的财务成绩单显示,尽管实现了12454亿元的营收和33亿元的净利润,但其资产负债表上的总负债额依然高达6.13万亿元,这已是近年来最为亮眼的财务表现。追溯过往十五载,铁路部门仅三度实现盈利,其余年份均在亏损泥淖中挣扎。
与此同时,我国高铁路网的织就伴随着每年近七八千亿规模的投资,债务雪球随之滚动。维持此庞大债务的成本惊人,年利息支出即超过两千亿元,本金偿还更是遥不可及。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众多高铁线路中,仅京沪、京津、沪杭、沪宁、宁杭、广深港等6条线路能够持续盈利,它们串连起超大城市的经济动脉,人流如织,商务往来频繁,调价带来的效益立见成效。相比之下,九成以上高铁线路,尤其位于经济相对滞后地区的,盈利前景渺茫。
在此背景下,发达区域与人口稠密地带成了调价的前沿阵地,尽管在经济实力、居民收入及客流量限制下,高铁线路普遍亏损,调价之路荆棘满布,但为了整个铁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步似乎不可避免。
二
作为大基建时代的产物,高铁属于典型的超前建设,领先于世界。
中国目前高铁里程占了全球7成左右,9省率先实现“市市通高铁”,就连欠发达地区也是高铁无处不在。
一众省份在实现“市市通高铁”后,又纷纷祭出了“市市通350高铁”的宏大目标,而众多跨国高铁也已在路上。
高铁第一大国,市市通高铁,这些桂冠背后,并非纯粹的市场原则在支撑,而是靠转移支付和负债支撑起来的。
高铁造价高昂,投资回报周期漫长,没有足够多的客流作为支撑,许多线路本身是没有经济性的。
高铁只有连线成网,才会形成规模,带来网络效应,从而降低单位公里的运营成本,这也是铁路大幅超前建设的原因之一。
同时,随着高铁路网形成,大规模建设即将到了尾声。高铁将从大投资步入大维护时代。
投资要钱,维护也要钱,钱从何处来?
好在大国一盘棋,东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各种地方债的发行解决了初始资金的问题,让欠发达地区也能迅速跻身高铁网络。
但是,任何大规模的超前建设,需要国力作为支撑,更需要以经济、财政、人口的强增长为前提。
行情走高之时,一切都不成问题。如果逻辑反转,高铁调价,只会是必然事件。
三
高铁涨价,标志着狂飙突进的大基建时代迎来转折点。
在投资成本不断攀升、债务积累越来越大、维护成本开始凸显的当下,大基建从大投资模式,步入新的阶段。
要知道,在高铁调价的同时,全国铁路建设也在逐步收紧。
早在2021年,四部门发布新规,严格控制建设既有高铁的平行线路,不是所有城市都能继续建设设计时速350公里级别的高铁。
在这种背景下,部分高铁项目被叫停,部分被纳入规划的高铁一直停留在纸面之上。
不过,这两年,在稳经济、稳增长之下,一些高铁路线再次放开。
作为备受瞩目的超级工程,京沪第二高铁、沿江高铁、沿海高铁等重点项目仍在持续推进。
早在8年前,我国就规划了“八纵八横”高铁路网,目前主通道已完成80%,再加上开工建设的,几乎都已上马。
等到高铁主干道完成,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或将放缓,大基建时代有可能告一段落,高铁出海将成为新的方向。
与高铁一样,地铁建设收紧的速度更快一些。
且不说地铁的建设门槛早已提高,大城市的地铁规划线路纷纷被砍,官方也不再审批新晋城市的首轮地铁规划。
地铁建设几乎都靠地方政府,而地铁票价更是靠补贴维持,财政补贴是个无底洞。
就连人口众多的超大特大城市,地铁都难以自负盈亏,遑论一般地市?
据统计,扣除政府补贴,2/3以上城市的地铁运营都陷入亏损;若再扣除地产开发及物业收益,只有个别城市能实现盈亏平衡。
这是否意味着大基建时代就此转向,我们拭目以待。
四
长久以来,我国公用事业费用相较于国际水平显得颇为亲民,水电气等基础费用多年稳定,高铁票价亦大多遵循成本导向,而这背后,是政府巨额补贴的默默支撑。以往,在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年代,财政收入预期乐观,加之土地出让金的丰厚贡献,公用事业得以在补贴的滋养下保持低价惠民。
然而,时移世易,随着地方财政收紧,债务阴云密布,以往的补贴模式难以为继,公用事业价格调整遂成为摆在台面上的现实选项。
水电气及铁路,作为自然垄断或接近垄断的行业,作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其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不言而喻,涨价似乎成为了顺理成章的出路。
高铁,以其在800公里区间内无可比拟的运输效率,牢牢占据客运市场的主导地位,传统铁路、航空及公路运输难以撼动其分毫。在“稳房价”的大背景下,其他生活成本的上涨似乎已成必然。
此外,公用事业涨价还被视为一种策略,旨在温和提振通胀预期。
官方近期释放信号,强调需“合理引导物价回升至适宜区间”,而公用事业费用的提升,作为关键环节,能有效推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扬,形成连锁反应,这盘经济大棋,正缓缓铺开序幕。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男生头像的终极指南:震撼力与氛围感,你拥有了吗?
欢迎投稿及商业合作请后台留言联系
图片源自网络,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