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军事奇才,保卫了祖国边疆完整,1952年被枪决

难得谈军情 2024-08-30 14:30:47

“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是好人只能偷偷议论真相,而坏人却能明目张胆的说好人在造谣。”

——毛姆

01

他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

他的故事鲜为人知。

这是他唯一存世的照片。

他叫赵汉奇。

1944年撕D淋策动三区革命,

图谋新疆变为第二个外蒙古,

鼓动回维叛乱并派军入侵。

赵汉奇时任国军新编骑兵第二师第五团中校团长,

兼阿克苏、乌什、温宿指挥官。

他多次打退苏维联军,

保护了当地汉民免于杀绝,

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成为中国近现代新疆历史上,

与年羹尧、左宗棠齐名的民族英雄。

他后为整编骑兵第4旅上校副旅长,

1949年09月25日于迪化参加新疆起义。

一代军事奇才于1952年5月20日被处决,年仅39岁,

罪名是杀害S联红军。

02

赵汉奇,祖籍山西长武,

1913年11月出生于呼和浩特郊区的腾家营子村,

他来自一个商人家庭,

父亲赵有为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旧称迪化)经营饭馆,

由于工作繁忙,两三年才能回家一次。

由于缺乏父亲的管教,

赵汉奇从小就表现出顽皮淘气的天性,

成为了村里出了名的小顽童。

1924年,赵汉奇11岁,

他的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妹妹,

跟随骆驼队前往新疆投奔他的父亲。

母亲和妹妹可以骑在骆驼上,

但作为未成年的男子,

赵汉奇只能跟在大人后面,

一路跋涉,历经艰辛最终抵达了新疆。

正是这段穿越戈壁沙滩大漠的旅程,

以及途中的风沙考验,

磨练了他的意志,

使他变得刚毅坚韧勇往直前。

赵汉奇在乌鲁木齐完成小学学业后,

被父母送往距离乌鲁木齐300里的焉耆县城,

在一家商店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

三年的学徒生活充满了苦难,

小汉奇历经了人间的艰辛。

有一次,他在房顶上干活时,

不慎脚下一滑,从房顶上摔下险些丧命。

赵有为所经营的“三成园饭馆”中,

许多员工都是来自滕家营子的乡亲们。

1927年,饭馆内发生了一起不幸的事件,

一位姓窦的会计和一位姓韩的采购员合伙造假账贪污,

被赵有为发现后,他批评了他们几句。

这两人心怀不满,伺机报复,

设下圈套,假装打架并动刀伤人。

赵有为中计前去劝架,

却不料他们竟将刀子扎向了他左肩。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伤口感染,

赵有为最终因败血症不治身亡。

这一变故使得赵汉奇的母亲小产并染病。

1929年,在媒人的介绍下,

赵汉奇与来自甘肃永昌县的王菊英结为夫妻。

婚后,王菊英立刻承担起照顾卧床不起、

病重缠身的婆婆的责任。

然而,赵汉奇的母亲去世后,尸骨未寒,

他的两个叔叔便前来抢夺遗产。

赵汉奇对经商并无兴趣,志不在此,

于是他将父亲的饭馆交由内蒙的老乡周茂、周文超父子代管。

然而25年后,当他们得知赵汉奇已死于非命的消息时,

周氏父子竟背信弃义,将此饭馆窃为己有。

03

1930年,赵汉奇参加了电报报务员的培训班,

决定转行学习电报业务。

学习结束后,

他被分配到北疆精河县政府担任报务员,

但实际上他的工作更像是县长的文书,

因此被县里的人戏称为“17岁的小师爷”。

赵汉奇经常被县长派到基层查询案件、抓捕强盗、打击土匪,

这些经历让他得到了锻炼,

并学会了多种少数民族的语言。

有时候他带的人手太少,

不但不能抓到土匪反而被土匪打败。

在多次危难中他常常得到少数民族农牧民的救助,

从而转危为安。

有好几次,人们传来了谎报,

说赵汉奇被人打死了,

家里的人为此哭得成一团,

但不久之后,赵汉奇又蓬头垢面,

憔悴不堪地牵着他那匹瘦马步履蹒跚地回到了家。

1932年5月,

赵汉奇被任命为哈密第三路剿匪指挥部的少尉秘书。

1933年9月,

他升任为卫士队的少尉班长。

1934年,他再次升任为中尉班长。

1935年,赵汉奇被调回乌鲁木齐,

在省政府卫士队担任班长,

主要任务是警卫新疆省主席沈士财的妻子邱毓芳。

1936年,他调任第五连连长,

同年7月,又升任为新疆省军教导团一营二连的上尉连长。

1937年2月,赵汉奇担任省军特科大队的少校副大队长,

特科大队主要负责军队的报务工作。

1937年10月,赵汉奇被调任至督办副官处担任少校副官一职。

1938年2月,他再次被调动,前往航空队担任少校股长。

同年十月,为了奔赴抗日前线,

赵汉奇毅然决定考入新疆陆军军官学校,

即黄埔军官学校九分校第四期骑兵科进行学习。

黄埔军校被誉为中国军队的摇篮,

是中国军人的军魂所在。

自建立以来,

它始终秉持着孙中山先生“创造革命军队,

挽救中国危亡”的宗旨,

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

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埔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为中华民族近代革命史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而位于新疆乌鲁木齐的迪化分校于1942年成立,

由宋希濂兼任军校主任。

在1942年到1947年期间,

该分校共培养了950名优秀学员。

尽管第九分校地处边远,

且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在规模上和知名度上可能不如其它几所分校。

但是,它以优良的军政素质和“爱国精诚”的黄埔精神,

成为了抗战时期维护新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

为抗日战争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04

1941年12月,赵汉奇从军官学校毕业,

被分配到新疆南部的阿克苏省军,

担任第二十一团第三连的少校连长。

在赴任的路上,

他坐在敞篷车上,差一点因严寒而冻死。

1942年12月,

他被调到焉耆骑兵第十团,担任少校参谋长,

1943年6月又升任为中校参谋长。

1944年,他调至新编骑兵第二师,

担任第五团的中校副团长,

1945年,当民族军围攻阿克苏之际,

赵汉奇临危受命,

担任了阿克苏等地的指挥官,

率领战士们与民族军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当时,赵汉奇所带领的队伍仅有600余人,

与民族军的兵力相比悬殊极大。

然而,面对民族军的猛烈进攻,

赵汉奇没有丝毫的畏惧。

他果断下令严防死守,

亲自组织全城备战,

使得阿克苏全城严阵以待。

赵汉奇深知此战不能拖延,

于是他毅然决定主动出击,

亲自率领战士们投入战斗。

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艰苦保卫战后,

敌军终于被击败。

阿克苏保卫战的胜利,赵汉奇功不可没,

他的英勇和智谋为这场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他担任整编骑兵第4旅的上校副旅长,

1949年09月25日,

赵汉奇在迪化与陶峙岳一起起义,

成为起义军官。

1951年全国掀起了镇反运动的浪潮,

赵汉奇在1945年的阿克苏保卫战中,

因斗志顽强、战术灵活、勇于出击,

给东突厥民族军造成了大量伤亡,

并在数次逆袭中击毙了,

大量来自前S联现役军人加入的民族军。

这一事迹却被他的小老婆告发,

被视为杀害S军的血债。

一代军事奇才,

于1952年5月20日,

在他的家乡被枪决,时年39岁。

0 阅读:3

难得谈军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