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周边局势极为复杂,我国时刻有与美国和苏联爆发战争的可能。为了加强战备,1964年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决策。在“备荒备战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之下,大批东北、华东等地的骨干企业、科研院校从一线、二线地区迁往三线,另外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全国各省要建立自己的三线,三线工厂的建设要符合“靠山、隐蔽、分散”的原则。
豫西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南召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东临方城,南接南阳市区,北靠鲁山,占据“北扼汝洛,南空荆襄”的战略位置,因此南召成为河南三线建设的主战场之一。1964年9月,河南省三线建设委员会成立,当时在南召布局的三线项目有:红阳机械厂、红宇机械厂、东风机械厂、向东机械厂、中原机械厂、长江机械厂。
1964年12月,五机部决定在豫西建立一个生产82毫米迫击炮的兵工厂,包建单位为南京晨光机器厂(307厂),307厂是老牌军工企业,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实力雄厚,另外还有几家协建单位。1965年1月,由五机部、河南省工办、307厂等单位组成的联合选址小组开始对南召境内进行采点,经过2个多月的勘测、评估,最终将迫击炮厂定在南召县太山庙乡韩信寨的九里山脚下,定名国营长江机械厂,军工代号:9617。
1965年4月,国营长江机械厂破土动工,厂区建在一条狭长的山谷之中,两侧的起伏的群山是天然的屏障。最初厂房建设要求实行“村落化”,因此长江机械厂的厂房大多是灰瓦顶,周边还有很多农田,从高空看和附近的村落没有太大区别。
国营长江机械厂建设之初非常艰苦,所有的生产生活物质均需要从南召等地运输,当时的道路是土路,雨雪天气变得非常泥泞,车队经常陷车,职工们就得冒雨徒步前往救援。长江厂的建设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厂房、车间建设优先,生活设施放在最后建设,所以建设者们住的是油毡棚、席棚子,一个工棚中住几十个人,吃的是窝头、咸菜、青菜汤。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1969年年12月,长江厂基本建成,具备生产能力。
1970年初,国营长江机械厂开始进行批量生产,主要的产品为67式82毫米迫击炮,该炮总重量为35千克(炮身13千克,炮架10千克,座钣重12千克),最大射程3040米,射速每分钟25发。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等特点,适用于各种作战环境,1971年陆续装备到一线部队,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67式82毫米迫击炮大量使用,并取得辉煌战果。
国营长江机械厂建成后,生产订单不断,工厂效益好,配套设施和职工的待遇自然就好。生活区建有职工宿舍、大礼堂、招待所、食堂、幼儿园、子弟学校、技工学校、职工医院、灯光球场等。工会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每周播放两场电影,有时候一部电影要连续播放两场,因为在任务繁忙的时候,工厂都是三班倒,机器不停,为了兼顾夜班职工观看电影,所以要连播两场。职工很多来自大型城市,所以他们的衣着打扮非常洋气,他们也引领了附近的时尚浪潮,附近的村民也学着他们烫着大波浪,穿上港衫、喇叭筒裤,长江厂的子弟学校教学质量非常好,很多附近村民的孩子也送到这里上学,长江机械厂厂区犹如一个小城,非常繁荣,很多设施超出南召县县城。
长江机械厂大礼堂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了长期对峙,中苏关系也有所缓解,1980年我国结束了长达17年之久的三线建设,转入全面的改革开发,三线军工企业开启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军转民道路,国营长江机械厂也开始转向民品的研发和生产,初期主要生产汽油油缸、纺织机械等。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优化整合资源,1997年4月,长江机械厂与东风机械厂合并,2005年破产再次重组后整体搬迁到南阳市区。
长江机械厂家属区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曾经热火朝天的长江机械厂早已人去楼空,那些颇具时代感的红砖机瓦车间、大礼堂、筒子楼依然矗立于大山深处,有些被私人小厂利用,少部分房子还有人居住,大部分荒弃在那里,斑驳的墙面上依稀可见当年的宣传标语、宣传画,这些满目疮痍的建筑仿3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过往与兴衰。
长江机械厂家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