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从咸阳人75年餐饮变迁品味越来越浓郁的幸福味道

海文遇见 2024-09-13 15:10:48

“舌尖”上的“食”代巨变

——从咸阳人75年餐饮变迁品味越来越浓郁的幸福味道

核心提示

“吃”,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进步发展。

从父母儿时的渴望“吃饱”到我们这一代的“吃好”“吃得健康”,饮食变迁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味蕾,也记录了一个“食”代的记忆。

“民以食为天”。小小饭桌折射出这个时代的变迁,见证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变化, 从勒紧裤腰带到凭票购买,从粗茶淡饭到美味佳肴,从追求精细粮食再到绿色健康的饮食,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越过越甜。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记者在市区大街小巷,进酒店、访市民,探寻咸阳“吃”的变迁。从最贴近人们生活的饮食追忆,回顾那些充满年代感的“食”代记忆,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吃饱肚子是件幸福的事儿

俗话称:“开门七件事”,指的即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和吃相关。

聊起曾经的生活,秦都区渭滨街道75岁王忠信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过去粮食紧缺,食物都是定量发放凭票购买,我家兄弟姐妹多,大人都不敢放开肚子吃饱。”

特供肉票。

当时,老百姓餐桌上的主食是南瓜、红薯、玉米面窝窝头,蔬菜以大白菜、萝卜为主,家家户户桌子上的菜肴大多是相似的,最好的奢侈品是鸡蛋,给孩子补充营养全靠它。

在城镇,每家都有一个粮本,每月居民要拿着粮本到粮店排队买粮,油票、布票、白糖、吃喝用度等很多物品都是定量供应,凭票购买。食品种类匮乏单调,不能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人们对于饮食的需求也只是“能吃饱”,逢年过节,开荤打打牙祭是最幸福的事儿。

“以前没有东西吃,有啥吃啥,过年吃顿肉都是非常奢侈的,现在想吃啥有啥,生活越来越好了。”聊起过去的生活,泾阳县王桥镇东街村张秀琴老人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粮票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食的充裕带动了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农村呈现一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喜人景象。

咸阳市饭店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帝都酒店总经理赵海峰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对饮食变迁、人们餐桌的变化深有感触:“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咸阳大街小巷比较普遍的是各种面馆、饺子馆,当时油泼面4毛,肉夹馍3毛、白烧饼1毛,凉皮店较多,比较高档的饭店有秦都饭店、国一饭店、群英饭店、北大街川菜馆、古渡饭店等国营饭店。”

5分钱可以购买大半瓶醋或小半瓶香油。(资料图)

那时候,同学间谁吃一根冰糖葫芦、冰棍或者爆米花、果丹皮等零食,都会让人投来羡慕的眼光。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走向完善,饮食水平逐渐提高。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不仅仅停留在“温饱”阶段,蔬菜、肉、蛋类等品种多样,食品市场开始起步并快速走向繁荣。

食物种类丰富美味可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巩固提升。食品的种类丰富,在全国范围内流通。人们在饮食上的追求开始由“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

走进超市,各种美食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反季节蔬菜、水果、海鲜,让人目不暇接。

“粮食不再是难题,现在再也不像从前吃不饱了,食品种类丰富,人们不愁吃穿,全民奔小康生活越来越好。”正在超市购物的甘军说。

发糕、窝窝头的新式做法。

“自从通了地铁,有些食客专程从西安赶过来品尝我们的美食,咸阳特色饮食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乔记葫芦头泡馍馆负责人乔娟说。

乔记葫芦头泡馍创立于1948年3月,当时是礼泉县城关祖师巷的乔记小吃铺,后经三代传承至今。2023年,乔记葫芦头泡馍荣登央视二套《千年陕菜》栏目。

随着餐饮行业快速发展,咸阳的小吃凉皮肉夹馍、面食逐步走向全国各地。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入驻咸阳,烧烤、火锅、西餐、意大利比萨、韩国料理、海鲜等餐饮深受很多年轻人青睐,人们不用出远门便能吃遍外地特色美食。

据数据统计,咸阳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恩格尔系数由1963年的60%下降到2018年的26%,咸阳城镇居民生活更加殷实。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19.2亿元,是2012年的3.3倍,年均增长21%。

餐饮逐渐朝着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进入市场。粗粮食品逐渐从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

绿色健康成为饮食新时尚

9月10日,在秦都区正大国际海鲜市场,与往常一样喧嚣和热闹。

“鱼、虾、各类海鲜是从几百公里以外空运过来的新鲜食材,这里面有海味道。”商贩王女士正在向挑选的食客介绍。

如今,人们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饮食理念从注重价格、数量,转而注重科学饮食、合理膳食,吃出绿色健康已成为饮食新时尚。

随着物流运输、电商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新鲜食材。果蔬肉禽的食材运输不仅让人们的“菜篮子”装得满、装得样数多,还实现了“装得好、装得鲜”。

“在手机上就可以下单,吃到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绿色无公害的食品更受欢迎。”网购达人任女士说道。

福园巷子夜市人气旺。(资料图)

近几年,随着饮食的极大丰富,肥胖等困扰的产生,人们开始寻求健康饮食。粗粮谷物、水果蔬菜代替鸡鸭鱼肉成为人们追捧的健康美味。人们的饮食习惯,由原来的饱餐型向营养型、新鲜型、简便型转变。

市民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单一、吃精、吃细”向“多元、特色化”转变,市民需求的变化,要求餐饮业主体转型升级,做出特色。

咸阳大秦食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旭阳从事餐饮业42年。谈起现在消费者饮食变化,她说,如今处于流量时代,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生意。现在餐饮消费主力是90后、00后,餐厅不仅要搞好环境、品质,还要为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为此,餐饮公司在短视频直播、文艺表演等方面积极探索。

在咸阳,人民中路、玉泉路、世纪大道、沣渭中心等传统商圈提档升级,国际财富中心、万达广场等14个大中型商业综合体,大中型商业市场主体约500个,各种琳琅满目的美食让人眼花缭乱。

我市连续举办三届陕西面食大会,荣获“国际面食之都”荣誉称号,咸阳马栏红苹果、武功小子猕猴桃、醴泉御果等水果通过电商平台卖向全国各地。

汇通面。

人们开始重视健康,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视。食品搭配如何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有营养,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如今,咸阳人的“吃”文化,向着绿色健康、养生保健的方向演变,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新理念。

“食”代记录着时代,这变化的不仅仅是数字,从给啥吃啥到有啥吃啥,再到想啥吃啥,最后到缺啥吃啥。75年的岁月变迁,无论脚步走多远,这里永远诉说的是胡同巷子里的冷暖故事、承载着人们的美好回忆。

记者手记

民以食为天。每个时代的美食,都有它的打开方式。时代不同,对美食的追求也不断变化。餐桌文化折射老百姓生活状态,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老百姓餐桌上的菜肴,从单一匮乏到多样丰富,从多样丰富再到品质、绿色健康的食品。这些餐桌上的变化,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折射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推动着新“食代”车轮在滚滚向前,而餐桌上的故事还在代代传颂……

本文转载自 咸阳日报

1 阅读:10

海文遇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