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大家好奇的脑洞知识,整理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供一直奔波在学习路上的友友们参考借鉴
“啊,什么?我灭绝了?”鸟类瞪着大眼睛吃惊的反问道。
请跟我念:
恐龙没灭绝!
鸟类是恐龙!
灭绝的是“鸟类以外的恐龙”(飞鸟恐龙)!
………………………………………………………………………………分割线………………………………………………
鳄鱼是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与恐龙共同生存了1.6亿年。耐人寻味的是,同样遭受了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后,恐龙灭绝了,而鳄鱼却生存了下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6600万年前的这一次生命大灭绝事件被称之为K-pg(白垩纪-古近纪)。恐龙在K-pg边界损失了95%以上的科级多样性(鸟类损失在75%以上),幸存者只有今鸟类Neornithes一个分支下的两(或三)个类群,分别是古颚类以及新颚类中的鸡雁、新鸟两小类。
这几只幸存鸟类在新生代几乎立刻展开了传奇般的演化之路,虽然在地面生态位的竞争中落后于哺乳类动物,但依然扩张出了一个包含近1万个物种的大家族,成为现今世界上最成功的四足动物类群。
鳄类在K-pg边界损失了50%的科技多样性,幸存者属于三个分支,分别是诺托鳄类,特提斯鳄类和真鳄类。这三个分支恰巧是新生代鳄类在陆地、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的代表。
遗憾的是,只有真鳄类挺过了后期一次又一次的低温事件,现如今已经发展为约25个物种,而其他两个分支没扛过之后的早始新世和中新世末冰期。
很显然,恐龙的受灾情况远远大于鳄鱼,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有一种著名的说法:没有体重25公斤以上的陆地动物能够活过白垩纪末的大灭绝。
K-pg灭绝事件对不同生物系统和生物位的打击水平是不同的。一些高代谢陆地动物,比如体型较大的恐龙,以及哺乳类动物,承受了尤为惨重的损失。而体型较小,代谢率较低,并且依托于淡水生态的鳞龙类、滑体两栖类等等,遭受打击的比例就相对较低。
很显然,这与它们是否强大无关,而与他们在生态位上提供庇护强度差异的大小有关。
鳄鱼属于代谢率低,更亲淡水环境的类群,能得到更多生态位的庇护,即便是食物链有所破坏,但是代谢率低就意味着饱一顿饥一顿也能扛得下去。反之,体型较大的恐龙,没日没夜的淋着硫酸雨,又得挨饿,自然灭绝的概率更大。恐龙中的主要幸存者今鸟类,能在如此的恶劣环境下生存下来,与它们体型小且亲近淡水的关系极大。
写到这,我们可以共同回顾一下一个经典的演化命题:
适者生存!
它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自然选择使那些较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最能适应环境的个体得以保存和繁荣。
请注意它与强者生存的区别!
延伸思考:
生活中,我们总想当强者,做老大,根本目的是为了逐名利。最终往往是“剩者为王”,而剩者等于适者。
▲我是姗姗,目标40岁退休的江南女子。关注我,就是在增长自己的知识点,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愿在这个混沌的世界里,遇见纯粹的你,坚持梦想的你,持续充电的你,共观这大千世界里的无限美景!
鳄鱼在水里生活
鸟是恐龙进化的,特别是鸡是霸王龙进化的[哈哈笑]
恐龙🦕体现庞大无处可逃[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这个物种以前其实不叫恐龙,因为之后诞生了龙,并且它们知道马上就会出现龙的传人,它们害怕,所以叫恐龙。
[狗头]如果鳄鱼也灭绝,那鳄鱼的化石也是恐龙化石。所以鳄鱼就是活下来的恐龙[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