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凌晨视频流出:人和人的差距,其实是视野和习惯的较量

学变思维 2023-10-15 17:50:18

前两天刷到一条关于浙江大学的视频。深夜十一点半,浙大的教室里依然有学生在埋头苦读,保安要到每个教室“驱赶”学生回去。

可他们在离开教室以后,并没有直接回寝室,而是在走廊里找个位置继续学习。

凌晨一点多,浙大附近的咖啡馆也挤满了熬夜学习的学霸。有人累了就趴在桌子上小憩一会,有人实在撑不住了才会回宿舍。

有时候,就连老教授也都是凌晨推个自行车回家。

你会发现,名校生的世界里,没有上课和下课之分。哪怕是课余时间,师生也都用来充实、提升自己。反观有些大学生,晚上熬夜打游戏,白天上课睡觉;平时不努力,考试前开始临时抱佛脚。王九月是山东某大学的一位教师,受朋友之邀他到一所民办高校代课。第一次上课,王九月提前20分钟赶到教室。可上课前5分钟,教室内空无一人,他一度怀疑自己走错了教室。上课铃响,学生们才陆续走进教室。手里拿着油条、豆浆、煎饼、包子,一边吃一边找座位坐下,就像进了电影院。上课时,学生干什么的都有:玩手机的、睡觉的、聊天的,唯独没有认真听课的。王九月采取了很多措施想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但都以失败告终。期末考试前,他给划了重点,就差直接告诉答案了,学生还是考得一塌糊涂。第二年,他坚决拒绝了朋友的邀请,给再多的课时费也不去了。因为给那些学生上课,让他完全没有存在感和成就感。一边是废寝忘食地求知精进,一边稀里糊涂地混日子,两者之间差的真的不是一纸文凭那么简单。作家红小猪有个观点,我很赞成:“有些人只看见了一流大学的一流条件,却不知道一流大学为何一流。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自信跟这个社会较量,他们的知识、眼界,乃至平日的生活习惯都促使他们有能力秒杀二流学校。”

知识改变命运的背后,其实更多是视野和习惯的较量。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哪一刻,你感受到了普通学校和名校的差距?”

一位去北大参加过学术交流的二本学生写道:“从校园建设、环境设施到图书馆、科研资源,北大都比我的母校好太多了。北大的活动通知栏上世界级学术讲坛、大师讲座排得满满当当;而我们这样的交流活动,一年可能只有一次。课余生活极其丰富,攀岩、滑冰、健美操、辩论赛、国际夏令营等更是任你选择。”

普通大学前三名才能参加国际交流活动,而同等级别的活动在名校里每月都有。为什么要上名校?因为名校丰富的资源,可以打开你的视野,提升你的生命层次。主持人白岩松有一次坐车颠簸9个小时,到内蒙古一所普通高校做讲座。一个能容纳20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门口还有几百个学生挤都挤不进来。参加完内蒙的讲座,白岩松紧接着又去参加北大百年讲堂。路过告示栏,他看到了北大一周的活动列表。那一刻,白岩松感到非常震惊:北大一周的活动,快要顶上内蒙古那所学校10年的。去北大做演讲的都是什么人?是业界精英、科学家、作家、国内外著名学者……一个个巨人走进校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你的视野和见识怎么可能开阔不起来。人不可能成为自己没见过的人。一个人拓宽视野的方式只有两种:第一种是读书,海量地读书;第二种就是见人,疯狂地见牛人。清华大学学生@肖菜菜说,清华大学是一个资源过剩的地方:清华大学的音乐会、展览和讲座实在太多了,多到学生已经看不过来了。而这些活动在普通大学一年只会举办寥寥几场。学历提升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对很多人来说,眼界的起点来自教育,而名校的教育将让你的眼界变得更宽,格局变得更大。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一位学生,在毕业多年后分享了清华对他人生的影响。有一次上微机原理课,教授让他们回去用Protel把课上的电路模拟一下。同学们面面相觑,这是他们第一次听说这个软件。教授只说了一句:“没学过?回去学呀!”

没办法,他们回去在图书馆熬了三天,终于把这个软件学会了。还有一次上高数课,教授让他们回去用MATLAB软件画一个三维wuli.in图形。这是数学系学生才要求掌握的软件。可没有人觉得教授的要求无理,他们又在图书馆熬了几天,再次掌握了一个软件。整个过程中没有人监督、督促。清华读书期间,让他们养成了不畏艰难的习惯。所以他在毕业参加工作后,无论遇到多棘手的任务,他都没有抱怨过。他做事积极主动的态度,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名师杨宗斌说过:“不论是否名校出身,学历平均仅会影响职业生涯6.5年。”

一个名校出来的学生,即便高学历已经不能对他的职业生涯有任何帮助。但他们在求学路上,培养出来了各种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会伴随他们一生。知乎博主@Molin也分享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大的应届毕业生,刚入职时工资比老员工还高。当时有很多人不服气。但那个毕业生对此毫不在意,每天带着笔记本东奔西走。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他还用一年时间,持续观察记录天气对空调销量的影响。然后根据得出的数据,设计出了预测模型。根据他模型列出的销售计划,让整个销售部门的业绩翻了两倍。曾经那些质疑他的老员工,纷纷对他刮目相看,称赞他办事有头脑。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名校学生在深造过程中,不仅牢固掌握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做事严谨、深度思考、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而这些习惯,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助力他们的职场之路走得更快、更远。

▽威廉·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绵羊》中写道:“名校对孩子来讲是必需品,不再是改变生活的一次机会,并且精英式的生活方式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径。”

永远不要把名校的意义,拘泥在毕业后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这么简单。虽然名校的学习只有短暂的几年光阴,但它带给你的视野、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将影响终身。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起点,但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转折点,让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必要时请逼孩子一把,让他站上更高的社会位置。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