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百年寻梦紫禁城

企媒创氪 2024-05-29 09:12:02

初夏,我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带着孩子走进了我心之所向的紫禁城。红墙金瓦,廊腰縵回,一步一景,皆是百年岁月的沉淀。故宫的美,是历史沉淀过的厚重,红墙之外有天地,红墙之内皆故事。

踏入午门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万国来朝的鼎盛时代。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建筑不仅仅是砖石的堆砌,更是承载着时代的记忆,见证着文明的更迭。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的根脉始终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故宫,由号称“蒯鲁班”的蒯祥主持修建,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图:北京故宫博物院午门)

我们沿着中轴线缓缓前行,脚步声仿佛与古代帝王的脚步交相呼应,耳边回响起六百年前庄严肃穆的皇家礼仪,每一步都是一段历史的回眸,每一处都是一个故事的起点。故宫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每一座建筑都包含着古代匠人的智慧结晶,每一扇宫门,都通往另一个时空。

(图:北京故宫博物院太和殿)

当我们来到太和殿,我被那三层台基上的龙形排水孔所吸引。据导游介绍,六百年的风雨,紫禁城从未出现过积水现象,全因紫禁城强大的排水系统。原来古人建造紫禁城时早已在北京城外布下了三道防线,一是明内城护城河及大明濠、太平湖;二是西苑太液池和后海;三是外金水河和紫禁城的筒子河(护城河)。这些河渠一方面可用于城市供水,另一方面汛情之下亦可用于排水,先在外围保证不至于大量雨水和山洪流入紫禁城。在城内,设计了明处和暗处两套排水系统,三大殿则建在8.13米高的三层台基上,台基底部都设有排放雨水的龙头排水孔,西六宫等院落也都有南北向的甬道。御路、甬道均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形式,顺其地势,雨水能够直接从中间向两边排水。地下的暗沟相互连通,再与园外干沟贯通,形成地下排水网络排出。听完介绍,我由衷佩服古人的工艺才华和匠人精神,这种精益求精、世代延续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毕生学习。

(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钟表馆中展示的铜镀金转花自鸣过枝雀笼钟)

走进故宫钟表馆,看到那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时,我不停驻足欣赏,仿佛时间凝固一般。让这些钟表能活灵活现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那些背后默默付出的能工巧匠们。故宫文物修复有严格程序,要先将文物从库房提取出来、拍照留底、制作修复方案,然后拆解、清洗、修复、组装,最后相关部门验收、入库保存。一系列复杂的流程,使得故宫钟表修复与商业钟表修复大相径庭,商业性修复追求完美,零件可以换新,而故宫不能换,要尽最小干预进行修复。“择一事,终一生”便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

六百年一粟,沧海一梦。故宫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所呈现的历史和文化,这座凝聚了中华文明之美及万千劳动者汗水的瑰宝,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不屈,在见证了明清两代帝王的盛衰荣辱之后,也必将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激励着我们去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 (#中国人为何如此疲惫#孙晨曦)

0 阅读:5

企媒创氪

简介:探索生活美好视角,展现时代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