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2003年,宋庆龄和宋美龄在中国大陆和美国相继离世。
宋家这两位都嫁与了重要政治人物的姐妹,在人生最后关头,都留下过相似的遗嘱。
生前,她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颇为疏离,宋美龄甚至在姐姐死前也不愿见她最后一面。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姐妹情深晚年的宋庆龄,面对远在大洋彼岸的这个妹妹,内心深处颇多想念,很想要接她回国,还不只一次地设想过她回到大陆的接待程序,甚至跟邹韬奋的夫人说过:“美龄假使能来,住我这儿不方便,可以住在钓鱼台,你们认识,你帮我接待,早上接她来,晚上送她回去。”
一番话,考虑得周全,将大的小的都想到了,足见她在这位妹妹身上花费的诸多心思。宋庆龄安排得盛情难却,宋美龄的回复却很是决绝。她只说自己身体有病,大概是去不了了。宋庆龄听后,只能无奈叹气地说道:“太迟了!”言语之间,没有对宋美龄的责怪,只有无尽的自责:为什么不早点行动起来,邀她回国。
宋美龄和大陆的联系断得很早,在1948年底就在上海坐飞机去了美国,当时主要是要给陷在内战泥潭中的蒋介石寻求美国的支援,此后蒋介石去了台湾,她也再难有回大陆的机会。
在最初的那段时间,她还有给宋庆龄写过信,表示时常想这位姐姐,知道宋庆龄在国内日子过得艰难,祈祷能平安顺利,还说愿意为姐姐提供帮助,只是后来的联系终归还是少了。
1969年,这对宋家姐妹本是有机会因为小弟宋子安的离世在美国相见的,但是宋庆龄还是遗憾没能到场。
当时,宋子安和宋庆龄的关系还是几个兄弟姐妹里面最好的,其他几个手足都出席了宋子安的追思会,独独少了宋庆龄一个,这于宋庆龄来说,心里必定是百般不好受的。宋庆龄对手足情谊看得很重,收藏有一幅1917年拍摄的宋家全家福,时常将其拿出来看。
她虽然很少公开表达过对于姐妹的感情,但总是将宋美龄和宋霭龄写给她的信好好收藏着,不愿意轻易舍弃掉。
她常叫宋美龄三妹,林国才曾拿给她一张宋美龄的近照,她看后眼中便泛起了泪花,嘴巴里不时念叨着:“我和三妹很久没有见过面了”,说很感谢林国才,还将这张照片放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对于宋美龄和蒋介石的婚姻,宋庆龄还曾激烈反对过。1940年,她在香港接受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时还说,他们两个人一开始并没有爱情可言,不过现在已经有了爱情,他们都是真心诚意地爱着彼此。她还说,蒋介石如果没有宋美龄,会变得更加糟糕。
陈香梅在评价宋美龄时,则说:“宋美龄凭借丈夫的地位,更大程度地发挥了才华,所以说他们俩是互相依靠、一半一半吧”。
宋家姐妹彼此有感情,但无奈分离后,终于难以再相聚。林国才尝试借着让宋庆龄去日本看荨麻疹的机会,为她们在日本重逢牵线搭桥,但最后也没能成行。
两姐妹本是很有希望见面的,只是“中间人”林国才却因为身上带着和宋庆龄的合影,在途经台北时被台湾当局扣押了,入狱达6年之久,罪名是“协助中共四个现代化”。
林国才入狱的这一年是1980年,宋庆龄在这之后一年便仓促离世了,再没有了姐妹相见的机会。
对于宋庆龄的病情,宋美龄是早有耳闻的,亲友们也劝过宋美龄回国看看姐姐,但是她的回复一直是那样的坚决,执意不肯回去。
她还打过电报,说让宋庆龄拖着病体大老远地去纽约治疗,电报上则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写。
身后事宋家这两位都嫁与了重要政治人物的姐妹,在人生最后关头,都留下过相似的遗嘱:在死后不与丈夫合葬,将自己重新还给自己。
宋庆龄对自己的身后事早有安排,说要将自己的骨灰埋在父母坟墓的边上。
这番话,她在向身边的警卫秘书杜述周交代自己的女佣李燕娥的身后事时就提到过。
她说:“我一直答应让李姐的骨灰埋葬在我父母坟的边头,要立她的碑。我以后也要埋在那里。”
这话她不是随口说说的,而是真的要那么去做。她特地画过一个草图,将自己和李姐墓位的位置做了标记,说要和她父母的墓碑是等距离的。
对于宋庆龄这样的选择,也有人说她是在给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做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呼唤他们的归来。
都说“庆龄爱国、美龄爱权、霭龄爱钱”,其实宋庆龄心里面装着的不只有大国,也有小家,她看不得国破山河碎,也不愿见得宋家姐妹天各一方,所以很是希望宋美龄能够回来,让一家人能够再团圆。
她的好友爱泼斯坦还曾在《宋庆龄》传记中写道,宋庆龄虽然地位崇高,但她从来没有想过为自己的身后事做什么特殊的安排。
她从来没有参与过南京紫金山中山陵的构想与建造,也不愿意这项工程因为她再多耗费什么心思,不希望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多浪费在她的身上。
2003年,宋美龄在纽约曼哈顿过自己106岁生日的时候,也表示过不想让自己的遗体被送到台湾,和蒋介石合葬。她会有这样的想法,或许真是受到了宋庆龄遗嘱的影响。
此时,她已经在美国定居有十几个年头了,期间只在1994年回台湾两个星期看望了宋霭龄的女儿——病危之际的孔令伟。
晚年,独在异乡,没有姐妹陪伴的宋美龄还很是信仰上帝,每天都会虔诚地祷告。她说,自己已经将一切都交给了上帝,每天祷告能让她内心平静,安然喜乐。
强硬做派不管是执意不见姐姐死前最后一面,还是孤身留在美国,不与家人合葬,都可以看出宋美龄性格中强硬的一面。
1981年,宋庆龄离世的时候,治丧委员会也向她发出过邀请,蒋经国担心她冲动之下会前往大陆,没想到她的回复很是决绝。
她给蒋经国写了一封信,信中只叫宋庆龄“孙夫人”,还提到了“骨肉虽亲,大道为重,我等做人做事须对得起上帝、国家、民族及总理主义、父亲在天灵,其他均无论矣。”
在政治立场面前,她很能把持住自己的私人感情,这样的决断力背后,必然有着强大的内心世界做支撑。
宋美龄选择不与蒋介石合葬的想法也是很笃定的,一早就表明了打算葬在纽约,所以纽约上州芬克里夫墓园很早就准备好了她的室内墓地。
1991年,宋美龄选择定居美国就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她的这趟行程也被看作是蒋家的势力在台湾政坛的彻底终结。
彼时,蒋家三位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都相继离世,先是蒋经国,之后是蒋孝文,再然后是蒋孝武,“台独”势力也开始抬头。
宋美龄虽然在面对这样的变故时表现得相当坚强,但内心所遭受的打击还是不言而喻的。
加上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医生说纽约的气候相比台北更适合她,去往美国,于她是无可奈何、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一次必须的疗愈。
虽然是背井离乡,但宋美龄在美国的日子过得还是比较滋润的,背后有着“总统府”为她提供的资金支持。当时,她身边有着三位工作人员,两名司机,还有照顾她的医疗人员,他们的薪资都由总统府负担,一年加起来至少要一千万元的新台币。
另外,也有传闻说,当时她使用的资金不只是来自台湾方面,也有蒋家人的“秘密资金”,但这并没有被证实。《时代》杂志的发行人亨利·卢斯为宋美龄的“美国生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事后想来,如果没有他的关系,宋美龄人生末年的定居地,未必会选择美国。
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给蒋介石写了两次亲笔信,邀请宋美龄去演讲,亨利·卢斯就在一边做过劝说:“你让她去一次,比30个师都有用。”
此后,国际传媒上开始吹起了一场“宋美龄旋风”,而这场风头也一直持续到了1976年卢斯在浴室里心脏病发离世。
宋美龄的国际形象是复杂的,罗斯福还对她本人的个性做过评价,说她是“一个像铁一样硬的女人”。他们曾在一次白宫的午宴上有过一次谈话,罗斯福问她,蒋介石会如何处理工人罢工的问题,没想到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用自己长长的指甲在喉咙上划了过去。
这个动作让罗斯福不由地冒出了冷汗,事后他还感叹,幸亏自己没有和她并排坐在沙发上,而是坐在她的对面。
唐德刚还对宋美龄做过评价,说她一半是基督徒,一半则是中国传统官僚的太太,她有一句口头禅就是“我要办你”,这完全就是一个官宦子弟的口气,不像是一个接受了西方教育的人说出来的话。
她做事情有不留情面,决绝的程度甚至显出残忍,但又确实对上帝信仰得虔诚,这就显露出了她十分矛盾的人格。
宋美龄性格刚烈的故事,还有一个比较好的代表是她去西安,看望被张学良囚禁的蒋介石。那时,她随身带了一把枪,对身边人说,如果有人对她无礼,就用这把枪打死她。
宋美龄强大的内心世界也与她的价值观念有关系。在她看来,他人的评判和言说是不重要的,她更希望将一切都交给时间,认为一个人是什么样的,终归会在历史中得到还原。
也是这个原因,她生前没有留下任何的回忆录或是传记,也没有完整的声音和影像资料,这让她整个人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外交官陆以正曾想过,要写一本蒋宋传记,但他将请求转达给宋美龄后,却没有得到应允的答复。陆以正后来感慨:“她知道的事情太多,让历史回归历史吧!”
死后,她的灵柩如她所愿地被安葬在了距离曼哈顿东区约一个小时车程的芬克里夫墓园。当时,包括孔令仪、方智怡,还有蒋友柏都出现在了仪式现场。
方智怡还在面对媒体的采访时谈到,葬礼的安排和进行都很顺利,他们这些家人都很感激政府的协助,也很希望能陪伴宋美龄走完最后的这段路。
宋美龄身前和宋霭龄的子女之所以如此交好,将他们当作是自己的孩子,主要是因为她自身没有留下子嗣,所以到最后人老送终的时候也只能靠着侄女孔令仪。
宋美龄去世之前,对她照顾最多的也是孔令仪和她的丈夫。孔令侃是宋霭龄的长子,只比宋美龄小20岁。宋美龄晚年出去演讲的时候,总有他陪伴在身边,确实就像是一个亲儿子。
晚年在纽约的寓所中,她的日子过得很简单,就是读读《圣经》,弹弹钢琴,但公寓楼下还有台湾“国安”系统派来的警卫,每当她会客的时候,这些警卫就会出现。
陈念萱曾连续五年去纽约看望宋美龄,就注意到了这些警卫。在她看来,他们除了做安全保卫工作,也可能起到一种监视的作用,看看宋美龄都跟哪些人往来。
陈念萱和一位警卫交谈后得知,他们这些人每年会有一次轮换,台湾方面可能就是担心他们跟宋家人接触久了,会产生感情,不牢靠。
总之,身处权力旋涡的宋美龄,直到人身晚年也是身处于这样一种不自由,身心交瘁的窘境中,这也注定了她无法重新回到宋庆龄所设想的那种亲情“温柔乡”那里了。
参考资料
1、宋庆龄没有与丈夫孙中山合葬中山陵之谜
2、宋美龄度过106岁生日 未来不打算与蒋介石合葬
3、宋庆龄晚年思念宋美龄:不断假设其回国接待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