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种钻石年入328亿,一个县城承包了全球一半的人造钻石

谷仓新国货研究院 2022-09-16 17:22:23

最近,媒体的一篇报道,又将这个县城送上了热搜。

河南省商丘市拓城县,一年生产了400万克拉培育钻石,也就是俗称的人工钻石,占全球总产量的44.44%。

一个县城几乎承包了全球一半的人造钻石。

除了人造钻石,金刚石单晶的年产量是15亿克拉,微粉年产量是47亿克拉,加工首饰钻石的年产量是13亿克拉。其中金刚石微粉的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到中国市场份额的70%和50%。

这组数据是不是很震撼?

拓城县有着“中国钻石之都”的称号。

这里要澄清一下,热搜里的“小县城”,有点博眼球的意思,拓城县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小县城,其政府网站显示,其人口有104.9万,在全国1472个县城里,排在120位左右。

仅人造钻石这一项,按照潇湘晨报拿到的河南某钻石培育企业的报价单里1克拉、VVS1的价格8200元计算,400万克拉的价值约为328亿元。

拓城县的钻石培育产业为什么这么厉害?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故事还得从39年前一个凛冽的冬夜说起。

北京的通用机械研究所里,超硬材料专家王光祖正拿着一颗金刚石在玻璃上划拉,这颗金刚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颗人造金刚石。

宝石级别的人造金刚石也叫培育钻石,就是俗称的人造钻石。

这颗金刚石的研发来自一个代号121的绝密项目,北京的通用机械研究所负责设备,郑州的三磨所负责金刚石工艺。

金刚石研发出来后,三磨所的工程师冯金章随后辞职,回到老家拓城县创办了邵园金刚石厂,没两年时间,这家工厂改制,部门员工分流到其他工厂,一些掌握金刚石技术的工人出来干单。

邵大勇创办了一家小工厂,后来改名为河南新源超硬材料,做金刚石微粉生意。

刚开始规模小,产值低,在原材料上经常被供应商卡脖子,后来招聘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研发出高精密、高性能的金刚石超精微粉及新产品,公司获得快速发展,2006年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当地的金刚石微粉的龙头企业。

邵大勇的儿子邵增明,跟着父亲干了几年后,出来创办了力量钻石,并于2021年9月24日在深交所上市,目前市值258亿元。

力量钻石2021年营收4.98亿元,归属净利润2.4亿元,净利润率达到了48%,简直就是“造币机器”。

与邵大勇年纪相仿的乔金岭,从日本买来金刚石生产技术,创办了黄河磨具厂,1997年与郑州三磨所、日本ODK公司等4家机构和企业合资成立黄河旋风,主要生产金刚石。

黄河旋风是拓城县最早上市的人造钻石企业,1998年11月26日登陆上交所,目前市值约为130亿元。跟力量钻石比起来,黄河旋风的盈利能力欠佳,2021年营收26.52亿元,净利润只有4302万元,而2020年净利润更是亏损了9.8亿元。

郭留希的起步较晚,在上述俩人创业时,他还是一个打工仔,看到大家靠金刚石赚得盆满钵满时,他也创办了自己的工厂——远发金刚石公司。

后来他将金刚石业务独立出来,组建了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0年3月26日上市,华晶金刚石曾经也是人造钻石界的巨头,但在2020年11月因财务造假,被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豫金刚石”变更为“ST金刚”,今年2月,郭留希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5月24日,*ST金刚收到了来自深交所的终止上市决定书。

黄河旋风、华晶金刚石、力量钻石,再加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兵红箭,成为河南四大人工钻石巨头。

据企查查统计,按照企业名称、品牌产品、经营范围包含培育钻石、人造金刚石筛选后按照地域排名,河南相关企业有166家,比第二名广东多了49家。

河南拓城县能成为“中国钻石之都”,正是由行业巨头加无数的中小企业形成了规模化,只有形成规模化,才能完善产业链,将原材料、加工、运输等成本降到最低,也能促进技术的更新换代。

拓城县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发展思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只有将一个产业做到极致,形成规模化,才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0 阅读:40

谷仓新国货研究院

简介:谷仓科技集团旗下平台,聚焦新国货研究、培训、孵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