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浅蓝到深蓝+:电气风电以技术为舵驶向深远海

环球Tech 2024-07-26 19:28:32

【环球网财经记者 马牧野】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深入实施,深远海风电这一绿电资源宝库正逐步成为海上能源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布局方向。在“单30”政策(离岸距离30公里以外或水深在30米以上)指引下,我国已在风速资源优越但建设难度加大的深远海域取得显著进展。

今年6月,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在福建莆田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顺利并网发电,标志着“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的海洋经济创新模式正式进入实践阶段。该项目不仅探索了“绿色能源+蓝色粮仓”的新发展模式,同时也为深远海绿色能源的立体化开发、海洋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作为该项目的核心风力发电设备供应商,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气风电”)为“国能共享号”贡献了关键力量,提供了一台4兆瓦海上风电机组。这是在取得“中国首个规模化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与“全球规模最大的商业化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等亮眼成绩后,电气风电在漂浮式风电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

能源稀缺“地产”,漂浮式海上风电前景广阔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近日发布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展望》报告指出,漂浮式海上风电因其独特的发电潜力和较高的社会接受度,在海上风电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大多数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远离海岸,是能源行业中供不应求的“地产”。目前,全球漂浮风电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23年,运营装机容量约为270兆瓦,但全球范围内拟建漂浮风电项目的装机容量已超过240吉瓦。

电气风电海上产品专业总工程师连西岗在接受环球网采访时介绍,漂浮式风机相对于固定式风机来说,机组的运动幅度会增加,对于风机运行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项目中,由于养殖网箱的加入,进一步增加了漂浮式基础运动的不确定性,电气风电在风机设计时,就考虑了有养殖网衣与没有养殖网衣两种情况下的影响,确保风机可以满足任意工况的运行稳定性。

为应对风渔融合项目的复杂性,电气风电对于风机关键的运行部件进行了适应性的设计,如变桨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可以满足风机为稳定整个系统需要频繁、及时变桨的响应,保证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同时,机组的电气系统,发电机、变流器等也可抵抗由于特殊工况下引起的功率波动影响,保证并网的友好性。

“国能共享号”是电气风电的首台漂浮式风机的样机工程。电气风电自2016年起便投身于漂浮式风机的研究,不仅参与了上海市科委的相关课题研究,还主导了多项创新性技术研发,为漂浮式风机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国能共享号’的成功并网,是电气风电漂浮式领域的一个开端。我们一直在推进自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更大兆瓦的漂浮式风机、更新型的漂浮式基础正在逐步研发验证中。目前,电气风电16兆瓦漂浮式风机已成功中标海南万宁漂浮式项目,产品设计已完成,也顺利通过了水池实验测试,预计将于明年根据风场情况进行风场安装运行测试。”连西岗说。

瞄准深远海,电气风电加速推进技术创新

关于深远海,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全球可开发利用的海上风能资源总量超过惊人的710亿千万,其中深远海区域占比超过七成,然而,当前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却不足0.5%,显示出深远海风电开发领域的巨大潜力与待挖掘空间。

在我国,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评估结果显示,我国深远海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12亿千瓦,为风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为积极应对能源转型需求,我国《“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深化深远海风电规划布局,完善开发建设管理体系,推动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探索集中送出和运维新模式,旨在通过降本增效措施,推动深远海风电实现平价上网,为我国深远海风电的快速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

对于全国海上累计装机容量第一,装机海域从国内北边海域一直到南边海域,拥有最全的海上风电经验库的电气风电,正积极应对深远海风电开发面临的复杂海域环境、施工难度大及远海风电输送距离远等挑战。公司围绕机组设备大型化、柔性低频交流输电技术、基于运维母船的新运维模式以及数字化智慧风场解决方案等四大创新路径,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技术创新引领深远海风电的发展潮流。

电气风电SOV运维母船 为深远海项目运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连西岗表示,面对未来深远海风电市场的广阔前景,公司已做好充分准备。一方面,将持续推动机组容量大型化,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经济性需求,目前18-20兆瓦机组已成功下线,而更大功率的20兆瓦以上机组也在紧锣密鼓的研发中。另一方面,电气风电正积极拓展海风机组的多元化应用,不仅限于发电并网,更致力于与海洋牧场、海上风电就地制氢等领域深度融合,为深远海风电提供多场景、多功能的综合解决方案,推动风电产业与海洋经济的协同发展。

全球首台18-20MW级风储荷网机组下线

从跟跑到领跑,全产业链优势助力中国风电出海

随着中国海上风电市场正式迈入全面的平价时代,如何在确保机组可靠性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电气风电则早在2019年便前瞻性地布局了紧凑型半直驱技术路线。连西岗表示,截至目前,电气风电的海神平台半直驱机组已经优化迭代到第三代产品,半直驱技术的可靠性也已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未来海上风电产品的竞争之路,必然是可靠性的比拼之路,电气风电在此情况下已具备核心优势。

电气风电海神平台历程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海风板块进一步提升主要看出口、深远海政策。在深远海方面,相关规划将打开海风长期成长空间,预计“十五五”规划开工体量在150吉瓦以上。此外,国管海域用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当前海上风电用海管理办法仅针对省管海域,预计国管海域用海管理办法出台后相关项目可大规模推动。在出口方面,根据海外装机推算,2024年下半年-2025年,国内企业将进入海外订单获取高峰,板块海外订单落地和更多企业打开海外市场。

在连西岗看来,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海上风电的全产业链供应的能力。在以前,是国际的海上风电带领国内的海上风电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国内各大厂商的大兆瓦海上风机相继下线并成功吊装,经过样机及批量验证后,这些产品已具备走向国际市场的条件。同时,中国强大的施工装备能力和丰富的风能资源,为供应链的批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形成了显著的成本优势。

电气风电汕头样机测试风场

然而,中国风机出海之路亦非坦途。“不同区域的特殊需求、电网频率差异、海外运维团队的培养以及备品备件供应链的本地化建设、海外市场可能出现的国际贸易壁垒等,都是亟待解决的挑战。总之,风机出海还是一条漫长且充满挑战的道路,以电气风电为代表的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商将不遗余力地将中国风电机组推广到全球。”连西岗说。

0 阅读:25

环球Tech

简介:环球网旗下定位国际科技资讯的科技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