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尾不卷曳天东—漫话龙卷风与减灾

高级物理知识 2024-04-30 06:39:23

成都六月天大风,发屋动地声势雄。黑云崔巍行风中,凛如鬼神塞虚空。霹雳并火射地红,上帝有命起伏龙。龙尾不卷曳天东,壮哉雨点车轴同。山摧江溢路不通,连根拔出千尺松。未言为人作年丰,伟见一洗芥蒂胸。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1125-1210)在成都为官时所写的七言古诗《龙挂》,他曾先后担任成都府安抚司和四川制置司的参议官。黑云崔巍(wéi),是指积雨云垂直发展旺盛,云色乌黑,从地面望去,好象耸立于天空的一座座大山。

凛(lǐn)如,指可怖的样子。“霹雳并火射地红”句,描述了龙卷风的出现时,伴有大风、雷电和暴雨。曳(yè),是拖的意思。“龙尾不卷曳天东”的龙尾,是指龙卷风的漏斗状下垂尾巴,它一边旋转,一边拖着前进;龙卷风的中心气压低,上卷力非常大,如连接地面,就能“连根拔出千尺松”。一洗芥蒂胸,表示当看到了龙卷风的奇伟壮观之后,使胸襟为之开。

苏轼(1037-1101)《连雨江涨二首其一》一诗,也说到了龙卷风

床床避漏幽人屋,浦浦移家蜑子船。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

这是作者在贬位于东江下游南岸的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时所作。“龙卷鱼虾并雨落”,是发生在水域的“水龙卷”的特点。幽人,指隐逸之人,为作者自称,有遂臣的意思。浦,指小河流入江海的地方。蜑(dàn)子,指过去广东、广西、福建内河和沿海一带的水上居民,多以船为家,从事渔业、运输业。

龙卷风是一种灾害天气

龙卷风是一种风力极强而范围不太大的涡旋,状如漏斗,风速极快,破坏力很大。其中心的气压可以比周围气压低10%。龙卷风的出现和消失都十分突然,很难进行有效的预报。

龙卷风上端与雷雨云相接,下端有的悬在半空中,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一边旋转,一边向前移动。远远看去,它不仅很像吊在空中晃晃悠悠的一条巨蟒,而且很像一个摆动不停的大象鼻子。发生在海上,犹如“龙吸水”的现象,称为“水龙卷”(或称“海龙卷”,waterspout,如图1);

出现在陆上,卷扬尘土,卷走房屋、树木等的龙卷,称为“陆龙卷”(landspout,美国国家气象局称dust-tube tornado,如图2)。世界各地的海洋和湖泊等都可能出现水龙卷。在美國,水龙卷通常发生在美国东南部海岸,尤其在佛罗里达南部和墨西哥湾。水龙卷虽在定义上是龙卷风的一种,其破坏性要比最强大的大草原龙卷风小,但是它们仍然是相当危险的。

图1 2009年6月29日在美国圣约翰河上出现的水龙卷

图2 2008年5月8日美国堪萨斯州大草原上空的陆龙卷

龙卷风的生存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把人吸走,危害十分严重。有记录以来美国最致命的龙卷风是发生于1925年3月18日,越过了密苏里州东南部、伊利诺伊州南部和印地安那州北部的“三洲大龙卷”,导致600多人死亡。

龙卷风的力气是很大的。据报道记载,1879年5月30日下午4时,在美国堪萨斯州北方的上空有两块又黑又浓的乌云合并在一起。15分钟后在云层下端产生了涡旋。涡旋迅速增长,变成一根顶天立地的巨大风柱,在3h内像一条孽龙似的在整个州内胡作非为,所到之处无一幸免。

但是,最奇怪的事是发生在刚开始的时候,龙卷风涡旋横过一条小河,遇上了一座峭壁,显然是无法超过这个障碍物,涡旋便折抽西进,那边恰巧有一座新造的75 m长的铁路桥。龙卷风涡旋竟将它从石桥墩上“拔”起,把它扭了几扭然后抛到水中。在我国,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发生过一次龙卷风,它轻而易举地把一个1.1ⅹ105kg的大储油桶“举”到15m高的高空,再甩到120 m以外的地方。

在美国,龙卷风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次于雷电。它对建筑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经常是毁灭性的。在强烈龙卷风的袭击下,房子屋顶会像滑翔翼般飞起来(如图3,4)。一旦屋顶被卷走后,房子的其他部分也会跟着崩解。1995年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阿得莫尔市发生的一场陆龙卷,诸如屋顶之类的重物被吹出几十km之远。大多数碎片落在龙卷通道的左侧,按重量不等常常有很明确的降落地带。较轻的碎片却飞到300 km外才落地。

图3 美国南部2008年2月5日的龙卷风

图4 美国中部2009年4月10 日的龙卷风

龙卷风的产生原因

龙卷风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可以从夏日晴天在操场上常能看到的一种现象,得到启示:一阵风刮来,突然在操场中间出现了一个气流涡旋,它卷起了沙土和树叶随气流旋转,而且越转越快地在移动着,过了一会,又迅速慢了下来,突然消失了。这是很小尺度的气流不稳定性造成的,被称为尘卷风(图5)。

图5 操场上的尘卷风

龙卷风则是中尺度的气流不稳定性造成的,其平均直径为200-300m,直径最小的不过几十m,只有极少数直径大的才达到1000 m以上。它的寿命也很短促,往往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最多不超过几小时。其移动速度平均15 m/s,最快的可达70 m/s;移动路径的长度大多在10 km左右,短的只有几十m,长的可达几百km以上。它造成破坏的地面宽度,一般有l-2 km。

普遍认为,龙卷风是云层中雷暴的产物,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如图6)。

图6 龙卷风的示意图

龙卷风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1)大气的不稳定性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由于急流中的最大过境气流的影响,它被进一步加强。

(2)由于与在垂直方向上速度和方向均有切变的风相互作用,上升气流在对流层的中部开始旋转,形成中尺度气旋。

(3)随着中尺度气旋向地面发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变细并增强。同时,一个小面积的增强辅合,即初生的龙卷在气旋内部生成,形成龙卷核心。

(4)龙卷核心中的旋转与气旋中的不同,它的强度足以使龙卷一直伸展到地面。当发展的涡旋到达地面高度时,地面气压急剧下降,地面风速急剧上升,形成龙卷。

由上可以看出,龙卷风的形成和消失,都是气流运动不稳定的过程。

美国的龙卷风为什么多

美国的龙卷风不仅数量多,而且强度大,被称之为“龙卷之乡”。这主要是和美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大气环流特征有关。美国东濒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面又有墨西哥湾,大量的水汽不断从东、西、南面流向美国大陆。美国主要处在中纬度,春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即使在秋冬季,也常受其边缘影响。在副高南部和西部是偏东和东南气流最活跃的地方,它把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大量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向美国大陆输送,这是产生雷雨云的充分条件。雷雨云不断地强烈发展,龙卷风就伴随而来。

美国龙卷风发生最多的是中西部和南部的广阔区域(如图7,8,9),有人将美国这一常发生龙卷风的区域称为“龙卷风道”。美国约有 54% 的龙卷风发生在春季,5月份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美国,其西缘正好停留在中西部,这时,东南气流把墨西哥湾的暖湿空气从南向北大量输送。空气中有了充足的水汽,又有了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雷雨云就会强烈产生,经常发展成龙卷云而产生龙卷。6月份大量的暖湿空气向北移到堪萨斯州、内布拉斯加州和艾奥瓦州,7月份移到加拿大,从此,美国的龙卷数量就大大减少了。

图7 1936年4月5日在美囯Yalobusha 附近形成带闪电的龙卷风

图8 2009年6月17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一个小旅馆附近的龙卷风

图9 2005年6月9日美国堪萨斯州希尔城附近的龙卷风

据近50年的统计,美国上空发生龙卷的次数至少增加 35 倍。有时没有龙卷云,但也会发生“龙卷”,这种特殊的龙卷称为“无云龙卷”,竟占美国龙卷的一半左右。这种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有人认为,这是和奔驰在公路上的汽车数量增多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美国公路干线上经常运行的小汽车不下 200万辆,卡车 60多万辆,美国交通实行靠右侧行驶,每当高速运行的两辆车错车时,就会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空气涡旋。众多辆汽车产生的空气涡旋叠加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涡旋。这股强大的涡旋,一旦遇到合适的天气系统和大气温湿条件,也会诱发龙卷风。

在北美洲,尽管龙卷风季节通常从3月到10月,但一年中随时都可能出现龙卷风,且在午后和晚上容易出现,超过80%的龙卷风在正午和午夜之间發生(如图10)。

图10 2010年3月9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哈蒙镇遭到龙卷风袭击

除南极洲外的每块大陆都发现有龙卷风,只是美国遭受的龙卷风比其他任何国家或地区都多些。除此之外,龙卷风在加拿大南部、亚洲中南部和东部、南美洲中东部、非洲南部、欧洲西北部和东南部、澳大利亚西部和东南部以及新西兰等地区也常有出现(如图11,12,13,14)。

图11 2008年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同时出现了二个水龙卷

图12 2008年西伯利亚的水龙卷

图13 2005年5月5日上午珠海的龙卷风

图14 2009-5-20在珠海度假村拍到的龙卷风

龙卷风的灾害分级

龙卷风灾害的强度分级法,是由藤田哲也博士1971年提出的,被称为藤田级数(Fujita-scale),2006年科学家对其进行了修正,形成“改进型藤田级数”(Enhanced Fujita-scale),并于2007年启用。美国气象部门2007年2月以后,开始使用改进型藤田级数划分龙卷风的灾害等级(如图15)。

龙卷风的破坏力由小到大,按藤田级数可划分为F0至F5级,也可按改进型藤田级数划分为从EF0到EF5级的6个等级。

表1. 藤田級数及改进型藤田級数所属的风速比较

我国现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改进型藤田级数来划分龙卷风灾害等级

图15 龙卷风灾害等级划分图

EF-0级:最大风速29-37 m/s(105-137 km/h),相当于11-13级台风;破坏程度轻微,可导致部分屋顶表皮被剥落,一些树枝被风吹落,根系较浅的树木被吹倒。

EF-1级:最大风速38-49 m/s(138-178km/h),相当于13-15级台风;破坏程度中等,可造成大片屋顶掀起,移动房屋被吹翻或损毁严重,窗户或其他建筑物的玻璃爆裂。

EF-2级:最大风速50-60 m/s(179-218km/h),相当于15-17级台风;破坏程度较大,足以令建筑质量良好的房屋屋顶被掀翻;木制房屋的地基移动;移动房屋完全摧毁,大树被吹折或连根拔起。

EF-3级:最大风速61-73 m/s(219-266 km/h),相当于17级以上台风;破坏程度严重,可以令较结实的房屋屋顶墙壁吹走,列车出轨甚或翻转,森林中大半树木连根拔起,重型车辆离地或卷走。

EF-4级:最大风速73-89 m/s(267-322 km/h );属破坏性灾害,如果房屋地基不十分坚固,将被卷走一段距离,汽车有如导弹般飞起。

EF-5级:最大风速90 m/s或以上,超越一切超强台风,无坚不摧,属于毁灭性灾难。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建筑物也能刮起,大型汽车能掀出超过百里,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巨灾,被其横扫之处无所幸免。

美国1999年的BridgeCreek–Moore龙卷风根据雷达测速估计最大风速达134 m/s(482 km/h),是EF5级的龙卷 。不过,EF-5级发生的机率极低。80%的龙卷风是EF0级和EF1级,EF4级及以上龙卷风仅占1%。

龙卷风防灾减灾的建议

我国古代就有发生龙卷风的记载,本文开头宋代诗人陆游和苏轼的诗,就用诗歌记载了宋代龙卷风灾害的情况。

我国发生龙卷风的地方主要是平原地区,包括华北、华东的平原地区和珠三角,尤其是江苏、上海,是龙卷风多发地区。上海1956年9月24日的龙卷风,是EF-4级的龙卷风。

图16 我国年平均龙卷风分布图

据1991年-2014年的气候资料统计,江苏为我国年平均龙卷数量最多省份,达5.5个,其次为广东4.8个。

如何能够减少龙卷风的危害呢?有主动防御和被动防御两方面。

龙卷风的主动防御主要是指龙卷风预警系统的建设。由于龙卷风从发生至消失的时间短,作用面积较小,目前尚不可能进行预报。甚至于现有的探测仪器也没有足够的灵敏度,来对龙卷风进行准确的观测。相对来说,多普勒雷达是比较有效和常用的一种观测仪器。通常,如果多普勒雷达发现龙卷风的‘初级胚胎’或已经开始生成,气象工作者可加强监视和跟踪,根据各种资料分析这个龙卷风可能会向哪个方位移动,然后向那些位于龙卷风移动路径上的地区发布预警。

图17 多普勒雷达

美国目前的龙卷风预警发布分两个层面:一是国家级的预警中心,发布1至3天的趋势性预警。二是美国各个地区的预警中心,一旦监测到龙卷风出现,就及时发布预警。龙卷风预警一般会提前15分钟发出;个别情况下可在1个小时内提前预警。

美国国家气象局还开展了一项SKYWARN计划,教会人们如何观测龙卷风、漏斗云、云墙以及其他极端天气现象。观测者一旦发现这些天气现象,就可报告当地气象部门,然后结合多普勒雷达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提前发现龙卷风的踪迹,以发布预警。

监测技术的进步以及预警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大大降低了美国因龙卷风死亡的人数。据统计,美国1925年龙卷风死亡率为每百万人1.8人,到2000年,已下降至每百万人0.11人。

近年来,气候变暖导致我国龙卷风等极端性天气事件频发,近几年广东汕头、海南文昌、江苏盐城等地都出现过龙卷风,造成人员伤亡。目前,我国对于龙卷风监测预警能力还很不足,建议加强建设。

另外,预警系统并非每次都能成功,很多情况尚无法提前预测,也会造成的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在这种情况下,被动防御龙卷风就尤为显得重要了。

如何被动防御龙卷风?

采用电影、电视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可让龙卷风多发地区的公众了解,当龙卷风出现时必要的一些紧急自救避险措施。例如以下几个措施:

(1) 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 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电击人体和引起火灾。

(3) 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因为龙卷风一般不会突然转向,应在与龙卷风路径相反或垂直的低洼处,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

(4) 乘汽车外出遭遇龙卷风时,因汽车可能随时会被龙卷风卷走,所以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待在汽车中。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

在龙卷风多发地区,建议可像预防地震那样,进行龙卷风突然来临时的避险演习操练。一旦发生龙卷风,即可按操练进行躲避。

补篇

2016年6月23⽇下午,江苏盐城发⽣了历史罕⻅的龙卷风灾害。新华社记者林晖6月24日在<中国政府网>发表的专稿中,引用了文章“龙尾不卷曳天东”中的文字,写道“天津⼤学王振东教授介绍,⻰卷⻛是⼀种⻛⼒极强⽽范围不太⼤的涡旋,状如漏⽃,⻛速极快,破坏⼒很⼤。⻰卷⻛的⽣存时间⼀般只有⼏分钟,最⻓也不超过数⼩时。⻰卷⻛经过的地⽅,常会发⽣拔起⼤树、掀翻⻋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把⼈吸⾛,危害⼗分严重。” 全国各地许多报刊当天都引用了新华社记者这篇文章。

作者| 王振东 天津大学力学系教授

0 阅读:0

高级物理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