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深情回忆:姐姐李敏的智慧与坚韧,培养出两位卓越后代

劉同学 2024-05-18 07:02:04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今日精彩话题,感谢大家的阅览,希望能获得您的

点赞 关注 评论

小妹在此先祝大家天天开心,日进斗金!

1976年,李讷遭遇了人生中最为沉痛的打击。年初,她失去了敬爱的父亲,随后,母亲又陷入了困境。

在七十年代末期,李讷的处境变得极为艰难,同事们都和她保持距离,为了避免流言蜚语,她不得不选择辞职。

失去经济来源后,李讷的生活变得浑浑噩噩,但幸运的是,李敏经常去她家中看望她,这让李讷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李讷始终铭记着姐姐的恩情,晚年接受采访时,她满怀感激地说:“姐姐很有能力,她的两个孩子也都很优秀。”

李敏一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名叫孔继宁,女儿名叫孔东梅。能得到小姨的夸赞,说明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那么,这两位毛家后人又有着怎样精彩的人生呢?

“继承列宁的遗志”

1962年的某一天,中南海医院的产房内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生了!生了!快去告诉主席!”护士打开产房门,兴奋地朝着门外的宾客们喊道。

当时毛主席正在菊香书屋工作,警卫员一路小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毛主席放下手中的笔,脸上洋溢着喜悦:“没想到,我都七十岁了,还能升官。”

毛主席赶到医院时,李敏和新生儿已经被送进了病房,病房里人山人海,大家都用怜爱的眼神看着李敏怀中的孩子。

看到毛主席进来,众人立刻为他让出一条路,孔从洲作为亲家,率先开口:“主席,李敏生了一个男孩,您赶快给他取个名字吧。”

因为前一天刚过完“十月革命胜利纪念日”,毛主席便说:“希望他能继承列宁的遗志,不如就叫‘孔继宁’吧。”

在场的人都觉得这个名字既响亮又富有深意,于是这位毛家第二代后人便被取名为“孔继宁”。

和其他老人一样,毛家也一直遵循“隔辈亲”的规矩,每当毛主席在工作时感到疲惫不堪,他便会来到李敏的住处,和孔继宁玩耍,毛主席抱着孔继宁,总是舍不得放手。

“娇娇啊,有时间带着继宁去上海看看妈妈,妈妈一个人在上海生活,非常孤单,她也需要有人陪伴。”毛主席温柔地对李敏说。

自从从苏联返回中国,贺子珍就一直在我国东北地区工作。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她没有被允许进入北京,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她选择独自在上海生活。

在孔继宁大约一岁的时候,李敏把他带到了上海的外婆家。孔继宁的到来,给贺子珍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欢乐。

贺子珍经常带着孔继宁和邻居的孩子一起玩耍。在称体重的时候,如果发现外孙比邻居的孩子轻,她就会感到非常自责,怀疑是不是自己做的饭菜不合外孙的口味。

随着孔继宁逐渐长大,贺子珍经常给他讲述战争时期的故事。孔继宁被那些英雄的事迹深深感动,从小就立志,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

对于晚辈,毛主席始终教导他们:“无论何时,都不能以毛泽东的后代自居。”

孔继宁始终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在学校,他团结同学,尊重老师,人缘一直很好。每次学校调查家庭信息时,他都在父母一栏填写“工人”,所以大家一直都不知道他是毛主席的外孙。

十五岁时,孔继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前往农村参加体力劳动。在生产队劳动时,他不怕苦不怕累,大队长感叹:“孔继宁同志一点都不像是城里的读书人,干起活来一点都不比我们差。”

1976年,毛主席去世,孔继宁请了半个月的长假。老师询问原因,这才知道孔继宁的真实身份。回到学校后,老师和同学对他都毕恭毕敬,但他却说:“我和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这是外公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

受环境影响,学英语在当时是不被鼓励的,但孔继宁却清楚地看到了中国的现状。英语是国际交流的桥梁,大部分高端学术资料都是用英语撰写的。他认为,要想为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学好英语非常重要。如果拘泥于意识形态的条条框框,中国将永远落后于世界。

高中毕业后,孔继宁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考入了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当时,正值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孔继宁意识到,在这个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博弈更为激烈。这一点从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就能体现,军事行动其实不过是外交博弈的衍生品。这种认知导致他后来从事了外交方面的工作。

从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孔继宁进入了总参谋部工作。作为中国的“红三代”,同事们原本以为他会有架子,但深入接触后,大家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孔继宁不仅工作能力突出,而且性格谦和,服从性很强。

孔继宁凭借自身的努力,先后被派往驻巴基斯坦、英国大使馆担任武官助理,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97年,正当孔继宁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众人惊讶的决定——退伍。因为他的父亲孔令华心脏病不断恶化,母亲李敏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看着两位亲人亟需照顾,孔继宁决定放弃自己的事业,专心照顾父母。

受父亲的影响,孔继宁也走上了经商的道路。由于曾在国外工作多年,孔继宁开阔的眼界让他在商海如鱼得水。然而,他几乎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了公共事业中,尤其是对毛主席的纪念活动。

孔继宁与其他追逐利益的商人不同,他将家庭置于商业之上,一有空闲便回家陪伴父母。

然而,1999年对孔继宁来说是个悲剧之年,孔令华在前往广州的途中遭遇车祸,随后又因医疗事故不幸去世。尽管深受打击,孔继宁还是以宽容的心态原谅了肇事司机和涉事的医生。

进入21世纪后,孔继宁开始有意识地宣传毛泽东思想,他出版了李敏的自述《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真实的毛泽东》、《百年后的毛泽东》等书籍,为党史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随着李敏晚年行动不便,她委托孔继宁代表自己去看望李讷。李讷得知外甥取得的成就后,感到非常欣慰:“继宁,你果然没有辜负你外公的期望。”

在毛主席的后代中,孔东梅长得最像他。孔东梅于1972年出生于上海,由于李敏一家没有中南海的通行证,她很少有机会见到毛主席,以至于毛主席生前未能与外孙女见面。

孔东梅出生时,李敏给毛主席寄去了一张照片,孔东梅的名字也是毛主席取的,其中“东”取自他自己的名字,“梅”则是他最喜欢的花——梅花。

照片寄到中南海时,正值李讷结束了一段失败的婚姻。李讷开始第一段婚姻前,毛主席曾表示支持,但他一直为此感到自责。看到照片中的孔东梅后,他心疼地对李讷说:“大娃娃,你姐姐都生二胎了,你什么时候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呢?”

李讷接过照片,也被孔东梅的可爱所吸引,她看了看自己微微隆起的肚子,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毛主席。她只好转移话题:“爸爸,你看她下巴的那颗痣,跟你那颗多像。”

由于李敏和孔令华工作繁忙,孔东梅一出生便由贺子珍抚养。与照顾孔继宁时不同,孔东梅出生时,贺子珍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太好,但为了减轻女儿的压力,她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全职保姆的角色。

在七十年代之后,贺子珍的身体和精神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她开始依赖香烟来缓解痛苦。每当她想起毛主席时,她会拿出他的照片,反复观看,然后默默地抽上一根烟。

年幼的孔东梅并不理解外婆为何如此忧郁,她会趴在贺子珍身边,好奇地问:“姥姥,照片里的人是谁啊,为什么你一看他就哭?”

贺子珍回答道:“那是你的外公,他不仅是你的外公,也是全中国人民的领袖。将来,你一定会有机会见到他的。”

孔东梅一直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但不幸的是,她四岁时得知外公已经去世,她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六岁时,贺子珍的身体状况已无法继续照顾孔东梅,于是李敏将她接到了北京。

来到北京后,孔东梅惊讶地发现,尽管妈妈是毛主席的女儿,但生活却十分简朴,而爸爸则经常因工作出差。

上小学时,孔东梅从未买过新衣服,基本都是穿哥哥小时候的旧衣服。她因此学会了修改衣服,练就了一手针线活。

上中学后,孔东梅下巴上的那颗痣越来越明显,她作为毛主席外孙女的身份也被人们知晓,但老师对她特殊关照的提议被她拒绝了。

李敏经常教育孔东梅:“在外面要低调,不要依靠你外公的光环。”

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孔东梅放弃了住校的机会,每天早晚奔波于家校之间,只为了能照顾母亲。

李敏担心这会影响孔东梅的学业,经常对她说:“女儿,你专心学习吧,家里还有你哥哥呢。”但孔东梅依然坚持这样的生活,仿佛一天不见母亲,她的心就不踏实。

这样的生活让孔东梅明白了时间的重要性,她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这对她未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极为重要。

1992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受外公的基因影响,孔东梅热爱文学,于是选择了英美文学专业。

本科期间,孔东梅成绩优异,毕业后,泰康人寿保险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她成为了泰康保险的早期创始人之一。

孔东梅并未满足于此,她继续追求真理,1999年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国际政治。

获得硕士学位后,孔东梅毅然决然地回到了中国。她创办了一家专注于研究党史和推广红色文化的公司,以纪念外公,并将其命名为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

2005年,孔东梅来到井冈山,参观了外公和外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井冈山之行后,她出版了《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一书,尽管后来发行商的违约给书的发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它仍然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贺子珍的伟大人生。

小时候,外婆经常教育孔东梅:“将来你要用知识来改变中国的现状。”孔东梅没有忘记外婆的话。2015年,她牵头创立了东润公益基金会,用于支持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

截至去年九月,东润公益基金会的项目已经覆盖了全国255个贫困县,超过百万名儿童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结语:

无论是孔继宁还是孔东梅,他们都流淌着红色的血液,从未凭借毛主席后代这一身份谋取私利,“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心上。

正如李讷所说:“两个孩子都有出息。”如今,孔继宁和孔东梅依然年富力强,他们将继续发扬先辈们终身奋斗,为公为民的精神。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好了,感谢各位看官的阅览,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别忘了点赞关注留言哦

我们评论区见!



9 阅读:348

劉同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