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鱼塘,每年中秋节打鱼分鱼,是回不去岁月和难忘的记忆

太极小神仙 2024-09-08 17:50:36

很怀念生产队时期的鱼塘,每年中秋节时都打鱼、分鱼,很多人都喜欢做鱼生、红烧鱼来吃,那时候的节日真是过得特别有人情味。

六七十年代,童年时的记忆中,我们村里共有三个生产队。其中,第一生产队共有10个大小鱼塘;第二生产队共有5个鱼塘;第三生队共有4个鱼塘。而我家正好属于在第一生产队的,是鱼塘最多的。每年中秋节时生产队就会安排人打鱼、分鱼,每年感觉那天是最热闹、最高兴、最幸福的时刻。

隐约记得,生产队时期家里几乎没什么东西,一切都是集体所有。家里就只有几间瓦屋,还有三块小菜地和四块比较大的自留地。每年青菜基本自给自足。四块自留地每年轮流种植花生和红薯。花生每年大概收成300斤左右,拿去让人帮土榨能换回五六十斤花生油。因为那时没钱买猪油,很少能吃到猪油,常年几乎都是用花生油煮菜的,好在基本还够吃够用。

每年自产的红薯也不错,年底时挖回来一大堆就随便堆放在家里的屋角上。平时家里人也不大喜欢吃红薯,偶尔吃一点,绝大部分都是用来喂猪的。不像现在,红薯在城市里倒是个宝贝似的,很受大家的青睐。

除了以上这些,自家还能养些鸡鸭和几头猪,生活单调无味,天黑就睡觉,天亮就出工,年年周而复始。况且,每年生产队分得的东西也很少,感觉生活很贫困。因为从来不得出远门,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所以,让人最难忘的就是生产队的鱼塘。每年中秋节生产队都会安排打一次鱼来分,让大家过上好节日,那天就是我们童年最高兴的一天。

每年中秋节上午,全村三个生产队都会安排劳动力各自专门下鱼塘打鱼上来分的。打鱼的时候,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出来看热闹,大家都各自跟着本队的大人看着自己的生产队打鱼,是全村最热闹的一天。

我们生产队大小鱼塘共有10个,水面有宽有窄,水深一般都是平人肚脐以下。打鱼时只用两张大网,每张大网两边各绑上一条竹杆,朝底的还绑上两块小石头让网底贴塘底,一人抓一边竹杆。大鱼塘就同时用两张网,小鱼塘只用一张网,还有几个人拿长竹杆分别在两边帮拍打水面,把鱼惊吓赶到鱼塘中间让它进网。一般从鱼塘的一头刮向另一头,来来回回地刮。当那些大鱼被刮进网里时纷纷跳出水面或向网里乱撞,大家见这情景都欢呼雀跃,拍手高呼叫好,个个都想今晚肯定有一大餐鱼生吃了。

因为我们生产队鱼塘多,刮了一张塘后又赶到第二张去刮,大家都积极帮手抓鱼扛鱼,一直打鱼到中午二三点钟才完工。接着大家就扛鱼回生产队禾场(晒谷场)分鱼,因为户数多,分成一份份一排排的,场面很可观。

记得分鱼时是按每户的劳动力多少来分的,每个劳动力分一条大鱼(大多数都是白鲢鱼、大头鱼)一般每户人家都会分得四五条大鱼,劳动力多、人口多的户也适当的多分给几条,感觉非常公平友谊,特别有人情味。

总的来说各家各户都能够吃上一大餐的鱼宴,喜欢做鱼生的就做鱼生,喜欢红烧鱼的就做红烧鱼,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加上自家养的土鸡土鸭,感觉那时代的中秋节是一年里过得最丰盛的节日。那时候的鸡鸭鱼肉感觉特别的香、特别的有味道,现在想想还令人念念不忘呢!

后来,当我读高中的时候,生产队因为政策的原因就分解了。我们第一生产队一下子就分成了四个小组队,鱼塘和田地也拿来分到各小组队了。

又后来,我高中毕业时,连小组队也分解了,所有的田地也分到各家各户自己承包经营管理了。因为鱼塘不好分,只有剩下的几张鱼塘还是小组队的大家共有。

自从分田地到户以后,大家集体观念相对少了,就没有经常在一起生产劳动了,再没有生产队时热闹的场面了。各人自扫门前雪,各自管理经营自家的田地,私心杂念,个个都不想肥水往外流,各干各的。

后来小组队的那几张鱼塘,开头几年还有几个人喜欢管理一下,每年大家还分得一点鱼吃。因各自农忙太多,有很多人也都跑到广东深圳去打工了,也就没有人多为集体办事,鱼塘也没人管理了。多年以后鱼塘干固就杂草丛生,鱼塘也就不成鱼塘了。

四五十年过去了,现在的老家都已经大变样了。村里的人口少了;每天也听不到生产队长吹哨出工了;原来的旧瓦房大多数已变成了一栋栋楼房了;原来的鱼塘有好多已被填土建楼房了;剩下的几张也是杂草丛生,已不见当年的鱼跃龙门了。

现在村里人想吃鱼只能去到圩上(街上)的菜市里买鱼吃了。而这些鱼大多数都是人工饲料喂养的,不管你怎么煮,放多少料,都比不上当年生产队时的鱼塘里的鱼好吃,只需放几勺花生油和几片羌葱就是那么的香!

当然了,不同的地方乡村有不同的特色和记忆。我就是对我们村当年的鱼塘特别有感情、特别的难忘。现在,每当有机会回到老家,看见杂草丛生的那几张鱼塘,真的感觉有几分可惜。好在现在大家生活都过得好了,过得有模有样的了,心里也就悄悄的平静不计较这些了。

同龄的友友们,你们对老家的鱼塘又有什么感想和故事呢,有兴趣的也让大家分享分享一下吧。谢谢倾听和分享!

0 阅读:0

太极小神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