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战争仇恨,世界会变好吗?“战斗民族”用铁骨柔情告诉你答案

凤凰卫视 2024-09-05 17:22:00

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一定听过这句话:

“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

宁古塔地处边陲、沼泽遍布、终年严寒,住在此地注定是要挨饿受冻。

除此之外,还要随时提防猛兽出没,是一片普通人永世不会涉足的荒蛮之地。

《甄嬛传》截图

宁上黄泉路,不下宁古塔,流放是比死刑更为残忍的刑罚。

尽管古代中国有流放历史,但把这套惩罚系统玩得淋漓尽致的,当属过去的俄罗斯。

18世纪中叶,沙俄帝国废除了死刑,取而代之的是把犯人当作永久的免费劳动力,发配去建设气候恶劣的不毛之地——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的面积比整个中国还大,占俄罗斯总面积的75%,却仅有该国五分之一的人口。这里的一月平均气温为-25°C,以气候严寒闻名。奥伊米亚康的气温曾低至-71.2°C,是现时人类聚落中所录得的最低气温。

聚落稀疏、荒无人烟,这里是天然的大型露天监狱,等待人们的只有绝望与死亡。

到了20世纪初,西伯利亚的流放人数已经达到了30万人。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画作《意外归来》

该画主要描绘了一个流放者突然回家的场景。这幅油画向观者讲述一个革命者被流放经受着诸多痛苦,他的家人正在悲伤,却没想到流放者不期而归,家人对此既是意外又是兴奋的故事。

在二战后,大量政治犯、战犯等“有罪之人”遭到大清洗,举家流放西伯利亚在当时是家常便饭。

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全苏联有着数以百万计的流放犯。

通常,犯人的罪行越严重,被发配的地方就越向东。

俄罗斯电影《雪国机械师》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条流放之路的尾站——“边疆”。

《雪国机械师》凤凰卫视电影台

9月19日 17:20 即将播出

二战后,“苏奸”们遭到大清算,被流放在这片寒冷的穷山恶水苟且偷生。

苏联战争英雄伊格纳特被派往这里执行维修任务,见识过战场腥风血雨的他恨屋及乌,极度唾弃这群“苏奸”们,常用暴力与辱骂相待。

《雪国机械师》剧照

苏联人对德意志人的仇恨并非无中生有。

在二战中,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争。

苏德战争发生在苏联境内,造成国内有超过2700万人伤亡,其中1800多万为平民,悲剧几乎上演于全国每个家庭。

共有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遭到烧杀抢掠,等到苏联人夺回城市之时,看到的是尸横遍野的废墟。

《雪国机械师》剧照

战争结束后,幸存者的生活仍然延续着战争的残酷。

流放至边疆的“背叛者”不仅要忍受肉体上的伤残,还要承担监管者的仇恨与偏见。

他们并非甘心做卖国贼,只是面对德国人冰冷的枪口,作为普通百姓没有选择。

伊格纳特曾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的脑部震荡,每当后遗症发作时,强烈的痛感使他满地翻滚、苦不堪言。

在战前,他拥有鲜花美酒与事业荣耀,如今却只能靠飙火车和霸凌弱者来感受自己还活着。

《雪国机械师》剧照

村长克雷瓦诺夫在战争中失去了右臂,不得不来到这片荒蛮之地,管理这群“不净之人”。

上校费什曼在战争刚开始时就失去了心爱的女儿,从此他堕落为复仇机器,再也逃不出旧日的梦魇。

若《雪国机械师》只是用他们的悲惨遭遇来告诫世人战争的可怕,那么它最多只能成为民族的伤痕文学,得不到国际上高度的认可。

事实上,在苏联人反攻柏林城下时,报复心理瞬间涌上心头,士兵们将所有愤怒发泄在德国民众身上,无论男女老少,几乎都遭到了极端的羞辱与折磨。

《雪国机械师》中就讲述了苏联境内两位无辜德国人的故事。

《雪国机械师》剧照

苏联女人索菲曾是德国人的家仆,她在战火中捡到了一个德国弃婴帕什卡。

在索菲眼中,孩子不该为这场人类悲剧负责,天生的母性光辉促使她收养了这个婴儿。

《雪国机械师》剧照

这引起了周围人的暴怒,他们都认为帕什卡是索菲和德国人的野种,从此谩骂与侮辱从未离开过这对“母子”的生活。

另一位德国人是伊格纳特在荒岛上发现的“野人”艾尔莎。

《雪国机械师》剧照

艾尔莎虽是德国人,但自幼就生活在西伯利亚,与其他流放者论资历,她算得上是原住民。

其实在二战交恶之前,苏德有着很长一段蜜月期。

为了融入欧洲,早在沙俄时代,俄罗斯人就开始大量引进普鲁士高端精英。就连沙俄最著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大帝,本身就是普鲁士公主。

这群德意志移民主要迁徙到了伏尔加河流域,在俄国境内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成立了伏尔加德意志共和国,很快经济水平就位居苏联前列,开始参与苏联经济、军事、工业各大骨干部门的工作。

但到了二战前夕,苏德关系日益紧张,大部分境内德意志精英被苏联开除。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开始对境内德意志人进行全面的严格管制。

1941年8月,苏联撤销了伏尔加德意志共和国建制,将居住在当地大约40万德意志人流放到西伯利亚,从事伐木,采矿等高强度的体力工作。

直到苏联解体后,这群德意志人才得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雪国机械师》剧照

艾尔莎的父亲是一名德国工程师,战前就在西伯利亚工作,后来惨遭灭门,只有艾尔莎活着逃到荒岛上。

战争期间,艾尔莎像鲁滨逊一般,独自藏身于丛林中苟活了4年。

她不懂俄语,甚至不知道两国之间爆发了惨绝人寰的战争。

伊格纳特认为艾尔莎是绝对的无辜者,不该承受胜利者的怒火,于是将她带回村落好好保护。

但村落里的人管不了那么多,战争无情吞噬着人性,并以此为养料,肆意繁衍出恐惧与仇恨,埋没每一位可怜人仅存的理智,将其一步步变为嗜血的暴徒。

《雪国机械师》剧照

有两个活生生的德国人在这,不立刻把在战争中遭受的不公全部宣泄在他们身上,更待何时?

手无寸铁的德国人出现在昔日仇人面前,将何去何从?

《雪国机械师》剧照

《雪国机械师》中并没有反派,不管是战胜者还是战败者,都被战争赋予凄惨的过往。

他们生活在偏远的边疆,在经济、政治等方面被主流社会抛弃,均是可怜之人。

一群可怜之人相聚在一起,选择相爱还是相杀,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局。

《雪国机械师》剧照

相杀,得到一时快感,但冤冤相报何时了?

相爱,能够根治灵魂,但叫人怎么放下仇恨?

《雪国机械师》剧照

如今俄乌战争、巴以冲突将全球各个势力卷进这个问题,不禁令人唏嘘。

导演阿列克谢·乌奇捷利在该片柏林首映会上说:

“我们最想在影片中展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种族之间不应存在任何界限,世界上没有敌人。”

他认为,边疆虽是边疆,却也是接壤着另一片土地的净土,在这种视角下,边疆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民族、人性的弥合之地。

《雪国机械师》剧照

相爱需要各方达成共识,彼此奔赴。

经历了惨无人道的二战,世界人民无比渴望长期和平,无论是轴心国还是同盟国,纷纷开始反思战争中的种种恶行。

如今德国依旧背负着祖辈的罪孽,努力清洗民族史上的污浊,正视因战争产生的创伤。

1951年,战后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统阿登纳就明确表态:

“纳粹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了滔天罪行,对此我们有义务进行道德和物质的赔偿。”

2013年,德国总理默克尔仍然不忘:

“我们对纳粹犯下的罪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对种族大屠杀受害人承担一份永久责任。”

《帝国的毁灭》《希特勒的男孩》《缄默的迷宫》等德国电影均以战争发动者的视角,进行了对战争的检讨。

《缄默的迷宫》凤凰卫视电影台

9月29日 21:15 即将播出

有了加害者真挚的歉意,受害者才有理由去接纳、谅解过去的敌人。

《黑皮书》是荷兰、比利时、英国等国家联合制作的二战电影,但它并非主旋律片,没有以高高在上的胜利者姿态批判纳粹“魔鬼”,而是转头反思为了庆祝胜利而失去尺度的“天使”。

英德合拍的《战火球星》也是同理,它讲述了前纳粹士兵如何在旧敌中获得尊重的故事,诠释了负荆请罪的力量。

《战火球星》凤凰卫视电影台

10月5日 13:05 即将播出

反观世界另一头,有些亚洲国家显然做得不够。

作为二战的主要策源地之一,日本在认错态度上与德国大相径庭。

靖国神社建立于明治天皇时期,是用来供奉为国家捐躯的军人的招魂社,也是日本天皇唯一鞠躬的对象。

但在1978年,靖国神社引入了2000多名二战战犯的名册供公众祭拜,其中还包括14名臭名昭著的甲级战犯,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圣地。

日本政要丝毫不理会中国、韩国、朝鲜、东南亚各国等国家的谴责,屡次参拜这群在战争中丧心病狂的刽子手,给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

日本教科书通常刻意去淡化自己的侵略历史,战争回忆正在日本新一代年轻人心中渐渐剥离。

真正反思自身的日本二战电影屈指可数,在当地广为流传的,反而是《血战冲绳岛》《啊!神风特攻队》等处处彰显日本军人勇往直前、不惧死亡的“人性光辉”的电影。

《血战冲绳岛》截图

身为发动战争的一方,不提及在他国犯下的惨案,却站在战争受害者的冤屈视角呼吁和平,描绘出原子弹下壮烈、唯美、哀伤的美学艺术,以个体记忆规避集体记忆的厚重,淡化和遮蔽自身侵略行径的事实。

说是反思战争,不如说是反思战败。

《钢琴家》剧照

所以在今天,我们能在电影中看到华沙犹太区里,暗暗帮助波兰钢琴家的德国军官(罗曼·波兰斯基导演作品《钢琴家》);荷兰解放区中,胜利者如纳粹般施暴于“荷奸”的丑恶嘴脸(保罗·范霍文导演作品《黑皮书》);西伯利亚边境,为了救赎无辜德国女人而背叛“全世界”的苏联硬汉(阿列克谢·乌奇捷利导演作品《雪国机械师》)。

但提到日本,无论它的文化如何风靡全球,亚洲各国人民心中总归有一根刺,会绕回民族仇恨的话题。

至今,还未见相爱的讯号。

即将播出:

《雪国机械师》

9月19日 17:20

来源:凤凰卫视电影台

编辑:福尔魔歌、Tea

3 阅读: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