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砍杀27名日军,号称“军中吕布”,1955年授衔为何不在名单上?

纵观历史2021 2024-09-06 00:13:29

1955年,毛主席审阅即将颁布的军衔名单时,十分疑惑道:“那位英勇善战,曾一次砍杀27名日军的军中吕布,为何未出现在名单上?”

毛主席口中的军中吕布是谁,为何不在授衔名单上?

“军中吕布”就是吕俊生,1907年出生于河北邢台的一户贫寒农家,从小家境的拮据,体会到生活的重压与不易。

吕俊生13岁时,前往武安县学习钉鞋技艺,期待为家中分担些许经济压力,可即便勤勉不辍,仍难以支撑起家庭的重担。

吕俊生不得不继续漂泊,从事着诸如收售羊皮,打零工等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岁月流转,他逐渐成长为一个身材魁梧、力能扛鼎的男子汉,身高近一米九,肌肉如铁。

1937年,随着抗日烽火的蔓延,吕俊生成为八路军队伍中的一员。在战场的中,其高大的身躯与超凡的臂力,加之多年劳作的历练,让他在战场上如鱼得水,所向披靡。

1938年盛夏,在山东夏津中日发生了一场激战,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八路军将士毫无惧色。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吕俊生以一己之力,手持锋利大刀,在敌阵中左冲右突,所向披靡。最终,他独斩日军27人,自己仅受轻伤3处。这让他有了“军中吕布”的美誉。

此后,吕俊生始终以身作则,勇往直前,个人战绩显赫,亲手毙伤日伪军逾60人,两次被授予一等功。

1940年的百团大战,吕俊生率部于高邑县城下担任主攻重任,面对敌人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他果敢决策,亲自引领工兵队伍摧毁外围障碍。

当部队遭遇顽强抵抗,攻势受挫之际,吕俊生不顾个人安危,在枪炮轰鸣中冲向敌碉堡,从敌人的火力缝隙中夺得一挺机枪,瞬间扭转战局,为连队乃至整个部队的突破创造决定性的契机。

紧接着的阎家庄之战,吕俊生巧妙布局,设下迷魂阵,令敌军陷入混乱,最终毙敌108人,己方仅1人轻伤,战果辉煌。

此役之后,上级特授予吕俊生“英雄连长”的荣誉称号,其所在六连亦被光荣地命名为“英雄连队”,成为全军学习的楷模。

战争的残酷超乎想象,1942年的“四·二九”大扫荡中,吕俊生与部队被日军重重包围,生死一线间,他率队连续突破五层敌军包围圈,为战友们开辟出一条生路,在这场浴血奋战中,他的双腿不幸被子弹洞穿。

面对重创,吕俊生在野地中独自与敌人周旋7日之久,直到被救援队伍发现,送往医院救治,这次经历,让他落下腿部和腰部的永久性残疾。

抗战胜利后,吕俊生已深知自己的身体已无法再承受高强度的军事生活,深思熟虑后决定向组织提出退役申请。

组织出于对吕俊生的尊敬和不舍,多次挽留,他坚持认为将位置留给更需要的人,是对国家和军队最大的贡献。

退役后的吕俊生,没有选择安逸的城市生活,回到生他养他的邢台市,建设家乡,担任村里党支部委员一职。

1955年,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一间会议室中,毛主席正沉浸在即将颁布的军衔名单的审阅中。突然,口中低语:“那位英勇善战,曾一次砍杀27名日军的军中吕布,为何未出现在名单上?”

这背后有两点原因。一方面,在抗战胜利后,吕俊生主动向组织提出退役的申请。另一方面,退役后的吕俊生选择低调的生活方式,他回到邢台市,默默耕耘,从不提及往昔的辉煌与荣耀。

这份谦逊与淡泊,让吕俊生即便在战功赫赫之时,也未向组织提出丝毫额外要求。

因此,在授衔之际,吕俊生的贡献有口皆碑,因已远离军界多年且行事低调,他的名字遗憾地未能列入授衔的名单。

对于错失授衔的荣光,吕俊生心中并无丝毫遗憾,在他看来,真正的荣耀不在于头顶的光环,在于能够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5 阅读:64

纵观历史2021

简介:一个历史自媒体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并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