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初,分配到高炮3连,3班。在班里生活了一周,发现1炮手江西老兵,每天业余时间看报纸,在本子上写写画画。觉得他太勤奋了。
后来,副班长说他不识字,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大家要多帮助他。晚饭后业余时间,看到我们班的老兵,和安徽蒙城老兵,山东潍坊的新兵,经常在一起聊天。原来他们三个人都不识字。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对许多条令,军事理论,靠脑筋死记,硬背。在军事技术操作上,不输他人。
一次,班里老兵拿出了一套的确良军衣,军裤,军帽,准备缝一个布袋,让1连探亲回家的老乡带回家里。让我帮他写援哥,三闷,来喜6个字。写在3张纸上。经打听,原来他准备一套军装,衣服给大哥,军帽给侄儿,裤子的没过门的对象哥哥。计划每个衣服里插一张纸片。我建议他不如干脆写一封信,清楚的写清楚衣服是分别送给谁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帮老兵写信。
帮我们班老兵写过信后,蒙城老兵准备给家里大姐寄15块钱钱,也让我帮他写一封信,提前通知家里。这个主意,竟然是我们班老兵出的。蒙城的老兵也准备寄一件军装回家,送给外甥子。看到老兵在衣服里塞了10块钱,我告诉他,邮局不一定会让寄军用品军装。其次,把钱塞在包裹里,如果丢失,没有办法说清。
连队里两位不识字老兵,一个脾气特好,一个脾气爆扛。有时候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总是火爆的让你下不了台。但有一点是一致的,每当帮他们写完信后,他们看着信纸,尽管有的字不认识,都会满意憨憨一笑,作为感谢。
尽管每次帮助老兵写信,他们都不会说一句感谢的话。但是,在生活中他们总是关键的时候援助你一把。当我们在山上割茅草的时候,准备将捆好的茅草挑到营房时。他们都会及时的出现,帮我们挑上一程。当我们在山坡摘花椒的时候,也是他们及时的爬到树上,摘下花椒,直接扔给我们,让我们完成任务。不善言语,用行动来表达感谢,是我们连队不识字老兵们特有的表达方式。
八一建军节前,班里的老兵。用报纸裹了一包东西送给我,说是八一给我的奖品。原来,班里的老兵,老乡回家探亲返回部队,带来的家乡锅巴,分给他尝尝。老兵没舍得吃。把锅巴当奖品,送给我,感谢我帮他写信。
这份真挚的感情,在一些人眼里认为,没有上过战场,过过命,就不算为战友情。
我觉得这种朴素,真挚,发自内心的举止,是实至名归的战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