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巧逢60年一遇的“伏王”,啥是伏王?7月15日庚辰日入伏,切莫做两事!

城心论道 2024-07-10 10:52:07

什么是“伏天”?

伏日,又称伏天。三伏的总称。古代也专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古人以为,伏天之时,阴气迫于阳气而藏伏,故名之。一般说“伏日”是指入初伏的那一天。

“伏”有避匿之意,除此之外,“伏日”当与“伏腊祭”有关。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入初伏,第四个庚日入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入末伏,总称“三伏”。

初伏、末伏都是十天,中伏有时十天,有时二十天。如果立秋在夏至的第四个庚日后,中伏十天,在第五个庚日后,中伏则二十天,总之,末伏必须在立秋后。因此,伏天有时三十天,有时四十天。

自入伏到出伏约在阳历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正是我国夏季最热的时间,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故而“伏日”也是伏避盛暑、祈祭清爽的祭日,伏日祭祀也极为盛大。

伏天的来源?

春秋时秦德公始作伏,祠社,此为设伏日之始。夏日炎热,尤以三伏为盛,故人于伏日有避暑之举。

汉魏时,伏日有酒食之会。汉和帝曾令伏日尽日闭门,不干他事。

唐时,长安人伏日多于风亭水榭,浮瓜沉李,流杯曲沼,每至通夕而罢,富家子或植画柱,搭凉棚,召客聚坐,作纳凉盛会。

此外,自三国魏时,六月伏日即有家家作汤饼之俗,谓食之可避除疾患。

《艺文类聚,岁时.伏》引《历忌释》:“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

又引晋·程晓诗:“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

宋·吴自牧《梦粱录·六月》:“六月季夏,正当三伏炎暑之时,内殿朝参之际,命翰林司供给冰雪......以解暑气。”

清·顾良《清嘉录·六月·三伏天》:“旧传有夏九九,今已不传。但从夏至日起,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谓之三伏天。好施者,于门首普送药饵,广结花缘。街坊叫卖凉粉、鲜果、瓜、藕、芥辣索粉、皆爽口之物。什物则有蕉扇、苎巾、麻布、蒲鞋、草席、竹席、竹夫人、藤枕之类,沿门担供不绝。......茶坊以金银花、菊花点汤,谓之双花。”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小暑刚过,随即又要迎来我们最不喜欢的“三伏天”,今年的伏天却不同寻常,它有着一个令人瞩目的名字——“伏王”。伏王到底是啥玩意?它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什么是“伏王”?

民间有俗语称:破了伏王,下到伏尾;晒了伏后,旱到秋后。就是说伏王和伏后对于整个三伏天的热度和雨量都有一个大概的推测。

入伏”的意思就是金气伏藏之日为伏,所以遇到庚日就为伏,因为庚为阳金代表男人,所以“入伏”头一天也被称为“伏王”。庚日接下来必然是辛日,因为天干之中,庚下来就是辛,而辛为阴金代表女人,如果庚日为“伏王”,那辛日也就是“伏后”了。

因此“入伏”头一天为“伏王”,第二天就是“伏后”了。比如今天入伏,今天是庚申日,天干庚为阳金,地支申也为阳金,纯阳之金,所以叫“伏王”。那么明天就是六月初三辛酉日,其中天干辛属阴金,而地支酉也是阴金,纯阴之金,所以叫“伏后”。

“伏王”的预兆有哪些?

破了伏王,下到伏尾

入伏也就是“伏王”,代表着天气炎热,火气升腾,如果这一天下雨的话,火怕雨水,所以入伏当天下雨的话,就叫“破了伏王”。如果入伏头一天下雨,按照以前人的说法,就是以后的降雨会比较多。

老话说:“头伏有雨,伏伏有雨”,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入伏头一天下雨,以后的降雨也就会比较多。因此就有了“破了伏王,下到伏尾”一说。

晒了伏后,旱到秋后

入伏第二天必然是辛日,也就是“伏后”,如果入伏第二天天气晴朗,就叫“晒了伏后”,人们就认为以后的雨水就会比较少,天气就会比较干旱,就会影响秋庄稼的收成。

伏王驾到 如何应对

“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再加上持续高温,极易发生“中暑”现象。 [5]中医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长夏位于夏末秋初,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气候特征是湿热蒸腾。而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长夏养生重防“湿”。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

在烹调方面,凉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营养;再辅以适量的醋、酱、葱、姜、蒜和芥末,可促进食欲和消化外,还抑菌、降脂、调血压。西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番茄等瓜茄类果蔬有利尿补水的作用,是首选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饮食还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

此外,夏天大量流汗会引起盐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储备量减少,从而影响胃液中盐酸的生成,不利于铁和钙的吸收,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补水汤茶饮料是个不错选择。汤类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钠、钾、镁等有机盐,而茶水可生津提神,减轻疲劳。不过,这些汤茶热着喝才最能起到解暑的功效,因为温热的茶饮能通过舒张汗腺将体表温度降低1~2℃,消暑效果远优于冷茶。

庚辰日入伏 切莫做两事

第一件:不宜经络养生。今年入伏刚好在7月15日。

庚辰日,也就是十天干的庚日,代表着金元素的强盛,象征着刚硬与锋利。

经络调理本是调和身体气血、疏通经络的养生之道,但在庚日进行,可能会因为金气过盛而导致经络受伤,气血不畅,反而引发身体不适。

自古以来古人就更倾向于凡事顺势而为、顺应天时,所以,这一天,不建议经络调理。

第二件:辰不哭泣

辰日,按照干支纪日法,代表着土元素的生发,象征着稳重与厚实。土能生金,因此辰日本应是一个吉祥的日子。

然而,哭泣在风水学中被视为一种负能量的释放,会破坏辰日土元素的平衡,导致家中气场不稳,进而或许会导致家庭不和。所以,古人认为辰日莫哭泣。

防暑小常识

一、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二、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三、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四、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五、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六、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七、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八、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九、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

十、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十一、出门还要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同时本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农历六月十九(7月24日)观音菩萨成道日,为恭迎观音菩萨成道吉日,为报三宝慈悲恩德,践行观音菩萨大悲法门,祈求家国福慧骈臻,知命堂文化谨订于2024年7月17日至23日(农历六月十二日至十八日)隆重启建《恭诵妙法莲华经祈福禳灾法会》。

愿以大众共修殊胜功德冥阳两利,普利十方。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佛法常兴,法轮常转,众生离苦得乐,所闻同证菩提!

观音菩萨成道日安排

上午:祝圣祈福下午:往生超荐

欢迎大德贵友辗转相告,护持正法,随喜共修,蒙佛恩光,共沾法益,广种福田,功德无量!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