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日本电器品牌,无论如何松下是绕不开的名字。在八九十年代,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中国的知名度堪比高仓健、三浦友和等娱乐明星。那一时期,中国城市家庭的常用电器,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松下的市场占有率极高。
如今,松下的电器业务虽然不复当年辉煌,但是在企业总营收上依然是世界级的巨头企业。放眼国内能够资格与其进行比较的也只有白色家电巨头美的集团了。
电器巨头松下起家史
如果从1918年松下电器正式成立之日算起,这家公司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可谓是百年企业。松下刚成立之初只有三个人,主要生产插座与电风扇的绝缘盘。此后,生产的产品的种类渐渐扩大。1935年,松下电器产业公司由个人经营变为股份公司,旗下设有9家子公司。
二战之后,松下电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欧洲许多国家设立销售公司或驻在员事务所。到1963年松下电器的国外代理店已超过100家, 基本上是一个国家有一个代理店。这一时期,松下电器生产的产品主要以电视机、录音机为主。70-80年代,产品线又扩大到了电冰箱、录像机、摄像机、电子计算机等产品。出口市场由原来的东南亚、美国逐步扩展到全世界,是日本最大的电器生产商。
到80年代末期,松下电器仅在国外的销售就超过100亿美元,电器产品已达1.4万种。在1990年,在全球500家大企业中,松下排名第12位,被称为“电器王国”。
松下电器与中国的渊源颇深。1979年6月,84岁高龄的松下幸之助来到中国,是70年代第一位访华的国际级企业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次来华,促成了松下电器与上海灯泡厂签订制造黑白显像管成套设备项目。1987年9月,松下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公司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成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我国家电普及的黄金年代,松下从彩电、洗衣机事业出发,快速扩展到空调、电风扇、干电池等领域,加速了中国家电产业的升级发展。
来华四十余载,松下在中国经拥有64家法人企业、5万员工、近1万名研发人员,产业规模达1280亿元,占集团整体的四分之一以上,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场。
作为一家百年企业,若想事业长青,必须不断突破。松下也在积极转型,逐步收缩家电业务板块,其中最明显的动作是电视业务的调整。在过去三年关闭了日本栃木县工厂、巴西地区工厂以及欧洲地区工厂,松下的量产型号电视也转由TCL代工。部分低收益或增长潜力较低的家电业务正考虑出售或剥离。
目前,松下的业务范围已主要集中在了通信、汽车、航空、卫生和医疗等领域,成为一家多元化企业。根据发布的财报,2023财年,松下全球营业收入高达8.5万亿日元,其中,海外销售额达5.1万亿日元,占到了6成。按照2023年末,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计算,全年营收约合600亿美元,实现归母净利润超31亿美元,增幅翻倍。
美的坐稳国内家电第一
1968年,美的创始人何享健领着23个人,筹资了5000元在佛山顺德办起了“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这时的美的之名还没有诞生,距离涉足家电业务还有12年。
1980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业。1981年注册美的品牌。虽然进场不算太早,但是美的发展速度堪称爆炸式增长。美的最初是生产电风扇,有意思的是,生产的第一款电风扇命名为“明珠”牌。没有人能够预料到,多年以后,美的将与董明珠领导的格力电器“相爱相杀”。
1993年,美的成功改制后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市值6亿元。当时美的年营业收入在9亿元,放眼全国,处于电器行业第二梯队。2003年,美的已发展成行业巨头,当年营收达137亿元。从电风扇起家,到后来发展到电磁炉、微波炉等小家电,并逐步推进到空调、冰箱等大家电领域,这时的美的已演绎成为家电行业的“全能王”。
到如今,美的集团发展成在全球拥有超过400家子公司、33个研发中心和43个主要制造基地,员工超过20万人,业务遍及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值超过5500亿,成为国内白色家电企业的一哥。就在几年前,美的还斥资近300亿元人民币完成了对智能机器人巨头德国库卡的收购。
历经40多年的发展,美的在家用空调、洗衣机、冰箱以及厨电及其他家电领域的销量均跻身全球前三名。2023年实现营收3737亿元人民币,约合530亿美元,归母净利润373亿元人民币,这样的营收规模已无限缩小与松下电器的差距,在2030年之前超越松下也是很大概率的事情!
以前松下的东西是真的好,九几年买的彩电如果不是淘汰了到现在还能用,色彩依旧,几十块的风筒能用了十多年,现在还能用
美的和松下比不在一个层次上
美的电磁炉差得很。
美的是4大白电厂(TCL,海尔,海信,美的)唯一没有电视的厂……
松下的产品质量比美的好多了。
刚看了条新闻,松下从1979年开始造假,涉及冰箱空调洗衣机等93个门类,造假时间长达44年,涉及金额高达八万三千多亿日元,中国市场显然也是重灾区!捧松下臭脚的可以看看那条新闻
90年代初。买了一台松下电视机,1万多块钱。这什么概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