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奥本海默》里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热血牛头人 2023-11-18 20:53:39

在电影配乐中,那整齐的“踏步声”常常在奥本海默精神状况快要崩溃的时候出现,成为了无比重要但无人提到的细节。

这个声音多次出现,不仅揭示了电影里贯穿始终的最大悬念——奥本海默从支持核武器开发到坚定反对氢弹研发的转变,还在54年的时间线中,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身体和心理冲击。

由于电影是三线叙事,踏步声的配乐最早出现在54年的时间线中,此时观众并不知道其现实背景,只知道是很多人一起踏脚的声响。

随着奥本海默在时间线中的一次次崩溃,这种踏步声成为了他内心动荡的象征。

当踏步声在核弹研发时间线的历史中不再作为配乐真实出现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

1945年8月6日,向日本扔下核武器的那个晚上,面向曼哈顿计划精英科学家及那个科研小镇附近居民们演讲的场地,就是这个踏步声的来源。

当奥本海默从屋外走进演讲场地时,他妻子帮他整理了领口。

他表现得既冷静又紧张,既全然获得又仿佛一无所有,还有很多潜藏在表面之下的压抑与悲伤。

屋子的曼哈顿计划的科研人员与其他居民们看到他的身影,开始一起踏脚起来,一起庆祝这场历时多年科研成功的狂欢!

这就是那急促、厚重、整齐的木板的踏步声所代表的含义。

它将贯穿奥本海默的一生,成为他内心的标志。

这个细节虽然不起眼,但却深刻地反映了电影的主题和情感,展现了电影的独特魅力。一场令人心悸的狂欢,瞬间屠杀了数万日本人!

站在演讲台上的奥本海默,宣布了核弹的第一次成功使用。

镜头切换到一位观众的面孔特写,他面露兴奋、狂热,如发疯一般的表情。

奥本海默眼神凝固地注视着他,仿佛感受到了狂欢声音、踏步声在他整个大脑中震荡,就连他讲台背后的书柜都随之震颤。

奥本海默继续道:“只是原子弹,本来有机会用在对德国的战争中。

”人群瞬间疯狂,大家全都站起来振臂高呼。

镜头给到台下其他观众的一个个面部特写,他们的表情越来越扭曲,越来越亢奋,直到完全陷入近乎癫狂的状态。

自从德国投降之后,曼哈顿计划的科研者就有人开始反对核武器继续研发。

但那个时候的奥本海默,还是一个坚定的核武器研发支持者,他认为“虽然希特勒死了,但日本依然作战”。

然而,在核武器使用的第一天晚上,这场狂热的集会彻底改变了奥本海默的观点。

除了核武器展现出来的惊人威力之外,改变奥本海默的还有人群对战争、对这种死神般武器的狂热。

即便是在这个曼哈顿计划的小镇里,人们也漠视核武器之下的生命与尸骸。

他们为战争欢呼,为核武器欢呼,为死亡欢呼,为一切胜利欢呼!

在研制核武器的时候,奥本海默可能还曾有过幻想,认为这会是一种震慑性武器,一种可能给世界带来永久和平的武器。

然而,这场狂欢的恐怖画面和人群的狂热情绪,最终让奥本海默彻底转变了观点。

他开始意识到核武器的破坏力,以及人们对它的狂热追求。

这场集会成为了奥本海默从支持核武器研发到坚定反对核武器研发的分水岭。

在原子弹首次用于广岛的那一刻,奥本海默可能曾无奈地认为这是对法西斯战争正义的最后手段。

然而,他可能曾对核武器有所了解,但对其背后的复杂人性却知之甚少。

当面对当晚集会人群的沉默与那令人不安的“踏步声”,奥本海默可能开始反思,人类的非理性和狂热是否值得被信任并使用如此强大的武器。

这个狂热的“踏步声”无疑成为他一生的警示。

历史上,1945年8月6日美国向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8月9日美国向长崎投下第二颗,而到了8月17日,奥本海默亲自到华盛顿向战争部部长亨利·刘易斯·史汀生递交信件,对使用第二颗原子弹的决定表示反感,并呼吁禁止核武器的使用。

奥本海默曾表示:“我们深知世界自此不再一样。

有的人笑,有的人哭,但大部分人沉默无言。

”他回忆起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中毗湿奴化为千手化身,告诉阿周那王子要尽其本分,引导我们思考我们1949年的项目是否合理,即使在技术上可行,也不应该制造它。

而1951年的项目在技术上非常出色,无可辩驳,但问题在于其军事、政治和人道的影响。

0 阅读:145
评论列表

热血牛头人

简介:励志将快乐传递给他人,乐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