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沈腾《抓娃娃》三天7亿!被称“中式惊悚片”

鱼了大师 2024-07-18 02:45:25
【娱乐头条】沈腾新作《抓娃娃》爆红:三天票房奇迹背后的“笑中带泪”现象

喜剧巨星沈腾携手实力派演员马丽,带着新作《抓娃娃》席卷而来,仅仅三天便创造了令人咋舌的7亿票房神话,一举成为暑期档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作。

然而,这部看似轻松幽默的喜剧电影,却被观众赋予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标签——“中式惊悚片”。

究竟是什么让《抓娃娃》在欢笑中暗含深意,又在轻松之余触碰到了观众内心的敏感神经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故事梗概:一场精心策划的“生活骗局”

《抓娃娃》讲述了一段看似荒诞不经却又引人深思的故事。影片的主人公,一对超级富豪夫妇——马成钢(沈腾饰)与春兰(马丽饰),为了培养他们的独子马小宝(虚构人物)成为真正的男子汉,竟然精心设下了一场长达数年的“生活骗局”。

他们隐藏了自己的财富,让全家住进了简陋的公寓,日常生活中处处装穷,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体验“艰苦奋斗”的人生,从而学会珍惜和努力。

笑点与泪点并存:喜剧外壳下的沉重命题

影片以其标志性的沈腾式幽默,不断抛出令人捧腹的笑料,观众在影院里笑声连连。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电影逐渐显露出其深层次的悲剧内核。观众开始意识到,这场“爱的谎言”背后,是对孩子自由意志的剥夺,以及对成长过程中真实体验的严重扭曲。

马小宝在得知真相后的愤怒与困惑,让无数家长在笑声中感受到了一丝寒意,不禁反思自身在教育子女时的种种行为。

“中式惊悚”之名从何而来?

《抓娃娃》之所以被部分观众称为“中式惊悚片”,是因为它在轻松的喜剧氛围下,触及了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和社会价值观的矛盾。

电影中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一传统观念的极端演绎,映射出现实中许多家庭对孩子教育的过度干预和不切实际的期望,让人在欢笑之后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惊悚与悲哀。

两极分化的口碑:笑中有泪的复杂情感

《抓娃娃》的上映引发了舆论的热烈讨论,口碑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一部分观众被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社会寓意深深打动,认为它是一部既好笑又引人深思的佳作;

而另一部分观众则认为电影在处理沉重话题时过于轻描淡写,未能充分挖掘其悲剧内核,担心喜剧的糖衣会掩盖掉真正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



0 阅读:0

鱼了大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