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印举行了第21轮军长级会谈,而在会谈结束后中方发布的公报中,仅用了寥寥三句话就概括了整个会谈的内容,这是否恰恰印证了,“字越少,事越大”这句话呢?
(中国国防部发布的新闻稿)
在2月21日,中印双方同时放出了一则消息,即中印两军举行了第二十一轮军长级会谈,地点在莫尔多/楚舒勒会晤点中方一侧,时间则是2月19日。
这里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就是会谈公布时间,是在会谈结束的2天后才选择公布。而此前在2022年的中印军长级“交锋”时,其早早就对外公布了。所以说,这次是举行了一场秘密谈判,原因大概有两个。
第一,中印双方想用冷处理的方式,来应对中印边境目前的困局,因为双方深知在举行了多达二十轮的会谈后,即使坐下来,也谈不出什么成果,并且双方也不期待能达成什么样的共识。所以,也就没必要提前早早对外释放消息。
(中印边境)
第二,由于是中印边境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敏感性,中印双方自然也不希望在会谈中出现任何预料外的情况,不对外释放消息也是保险起见。
视角转回谈判本身。虽然这是在时隔4个月后,中印双方重启的第21轮军长级边境会谈。但在会谈结束后,中国国防部仅用了3句话,就概括了整个会谈的内容。
熟悉中国新闻报道方式的朋友一定都很清楚,越是字少,越能说明这件事情很大,一石激起千层浪。
首先,中方在报道中提到,双方就边境现地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和建设性沟通”,同意继续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保持沟通。请注意,这里中方使用的是“同意”二字。
(印度外长 苏杰生)
要知道,在去年年末中印召开的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28次会议上,双方达成了保持外交军事谈判势头的共识。
然而,在双方达成该共识一个多月后,印度外长苏杰生就突然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对华“摊牌”,其声称,边境争端将影响到两国在贸易、经济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除非边境问题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否则两国不可能建立“正常关系”。
不难看出,苏杰生此番表态语气颇为强硬,也明显给人一种有意压缩双方谈判空间的感觉。因此,印方现在同意维持沟通,就说明了中国并没有上印度的当,印方想将边境问题与双边关系挂钩,那中方是绝对不可能同意的。
(印度总理 莫迪)
其次,在中方发布的新闻稿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词,就是双方同意“实现边境局势翻篇”,“翻篇”也就意味着重新开始,一个崭新的开始。因此,中方已经通过这个词,传递出来了很大的信息量,证明解决中印边境问题有了一个清晰地方向。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中印之间的边界争端爆发的相当频繁。从2013年的德普桑对峙,到2014年的楚玛尔要塞对峙,以及2017年的洞朗对峙,和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尽管中印两国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冲突,但两国基层部队的对峙和摩擦几乎是没停过。而出现这种紧张状况,其责任完全在于印度。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包括在技术、工业、军事和金融等关键领域,中印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原本印度妄图通过所谓司法手段和”前进“政策来蚕食我国边境地区领土,也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稳住中印边境大局,进而推动早日解决边境问题,自然是中国的迫切期望。
(加勒万河谷冲突)
说完中国的新闻稿,我们再来看看印度。针对此次谈判,印度外交部对中方的评价很高,称谈判是在友好、亲切的氛围中进行的,双方就此事交换意见。在边境问题上,印度秉持的立场是非常强硬的,其长期以来就是希望通过谈判,迫使中方让步。因此,印方这次在会后的表态,实属有些罕见。
事实上,印方出现这样的态度转变,与中方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近日,王毅外长在出席慕尼黑安全大会时,不仅会见了美国务卿布林肯等人,而且还和印外长苏杰生进行了会面。然而,通过现场视频来看,双方在见面后,从握手开始到分开,整个过程持续了大概20秒钟。
这20秒钟的时间,实际上已经释放了非常明确的信号,即在印度处处把中国视为对手的情况下,无论是在领土争端,还是其他问题上,中方都会采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来维护自身核心利益。
(中印边境一线部队曾有过不错的交流)
而中方的强硬态度,也让印度意识到了,中国在边境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这可能促使印度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调整对中国的政策和立场。
当然,中国有句古话说,“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尽管中印现在达成了以上共识,但我们也不能低估印度视中国为“竞争对手”的决心,而且印度也从未放弃过占领中国领土的野心。
总而言之,中印这次谈判虽然没有完全解决两国之间的边境问题,但会谈能顺利举行,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按照这个局势发展下去,相信有一天我们能看到中印“边境局势翻篇”。当然,前提就是印度拿出足够的诚意,以及有和中国缓和关系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