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春晚,大家想到的都是欢声笑语,歌舞升平。,有一年的春晚,却成了观众心中的“灾难”,也让导演黄一鹤后悔不已。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春晚变得如此尴尬?
1985年的春晚,堪称史上最“翻车”的一次。当时,导演黄一鹤为了让春晚更热闹,将场地从200人的小演播厅搬到了容纳千人的体育馆。结果,却遇到了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难题。
信号中断,冷场不断
由于设备限制,导演组只能用有线耳机进行沟通,信号还时断时续,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同步行动,节目衔接出现大量空白镜头,观众看得尴尬癌都要犯了。
灯光昏暗,舞台单调
当时的灯光设备也无法满足体育馆的需求,只能用单色的射灯,还无法改变方向,整场晚会就像在看黑白电影,观众吐槽:“这是春晚还是追悼会?”
演员受苦,表演艰难
体育馆没有空调,演员们在寒冷的天气里穿着单薄的演出服,冻得瑟瑟发抖,甚至有演员因为表演需要往身上倒水,结果冻得嘴唇发紫。
陈冲“毒舌”,引发争议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导演组请来定居美国的陈冲担任主持,结果她却在开场白中说:“今年是牛年,我是属牛的,系了一根红腰带。现在中国有句时髦的话叫‘恭喜发财’……”
“中国”还是“我们”?引发全民吐槽
陈冲的这句开场白,却引发了网友的争议。有人认为,作为中国人,陈冲应该用“我们”而不是“中国”,否则就有“洗白”自己的嫌疑。
导演组道歉,观众不满
1985年的春晚播出后,观众投诉信堆满了3个麻袋,导演组不得不在《新闻联播》上公开道歉。1986年,春晚又回到了熟悉的演播室,才平息了观众的不满。
那么,陈冲到底是不是“背锅侠”呢?
其实,陈冲只是说了句大实话,却因为当时的舆论环境和刻板印象,被扣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她真的不想回国吗?
陈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一直很爱国,也多次回国参与电影拍摄,只是因为工作原因才定居美国。她说:“做任何事都要全身心投入,我刷马桶都能刷出快感。”
陈冲的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海外华人的偏见和误解。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进步。
我们不再轻易给他人贴标签,也学会了理解和包容。
陈冲事件,也提醒着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不要以偏概全。
春晚的“翻车”事件,虽然成为了历史,但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我们不仅要反思春晚的改革方向,更要关注观众的感受,才能让春晚真正成为人民的节日。
那么,你对于春晚的改革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这个在美国无法生存,最后为了出名只能奋身一脱,而且还是那种脱了个精光的女人,临老了在美国实在混不下去了,而今却舔着一个老脸无羞无噪的重新回来捞金……
就像张绍刚那个求职节目一样,一个女海龟就说现在中国变化很大想要回国发展,就被张绍刚揪着不放不能说中国要说我们这儿!
再编像一点哈,1985年还广大网友,知不知道网络进入家庭是什么时候?在1988年时一台电脑什么价?内存是多少?硬盘又是多大?使用的是什么系统?无知少在这里杜撰
南方人很少看春晚
这几年都没看
1985年就有网友了?
那年的春晚感觉很精彩,年味十足,几乎每个节目都是经典!
打麻将,没时间看
[玫瑰]朋友们国庆快乐[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当时的设备不是特别先进
吃饱撑的乱导瞎导[得瑟]
这是在洗白吗!
别他妈的洗白了,陈冲就不是个玩意儿,还拿她当回事
无限上纲上线乱扣帽子
瞎扯淡
80年代就有“网友”这种生物了?[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