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古城:历史悠久的明清军事要塞

甘韵全览 2023-12-18 21:43:42

1.引言

永泰古城,坐落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寺滩乡永泰村,是一座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的明清时期军事要塞。其规模宏大,城址保存较为完整,成为研究明代边防军事防御体系和古代城市选址与布局模式的重要文物。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永泰小学等建筑,将中西文化融合,为游客提供了一次穿越时光的机会。

2. 永泰城的建造与历史背景

2.1 起源与命名

永泰城的建造始于万历三十六年(1607年),由明代兵备副使邢云路督工建造。城基厚6米,城墙高12米,周长1717米,形状呈椭圆,东西长520米,南北宽500米,城址占地面积30万余平方米。命名为“永泰”,意味着永远安泰,寓意深远。

2.2 军事要塞的地理位置

永泰古城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带,是长安经河西通向武凉乃至西域的便捷通道。同时,它扼守着河套、宁夏通向兰州、西宁的必经之路,成为汉王朝与匈奴接界的屏障和要塞,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2.3 城址的重要历史事件

在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曾在此地复建城池,名曰老虎城,成为古丝绸之路的要隘。清雍正二年,名将岳钟琪回乡祭祖,对城内东西街并北角进行布局,设五眼井和甘露池,呈现出一座具有军事和宗教双重意义的城市。

3. 永泰城的建筑格局

3.1 城址的基本参数

永泰城址南北520米,东西460米,占地总面积约21.2万平方米,平面呈椭圆形。城墙高12米,城基厚6米,城门分为大城门和小城门,城周外围有护城河,宽6米,深1~2.5米。城内有三条街道,中街直通南北,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动脉。

3.2 主要建筑群

永泰城址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有城门、城墙、古民居、甘露池、五眼泉等。其中,永泰小学成为古城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公共建筑,展现了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墩台、烽燧、点将台、校场等建筑在文革中遭受毁灭性破坏,现仅存遗迹,但仍然展现着古城的雄伟与壮丽。

3.3 护城河与水井系统

护城河环绕于古城周围,河宽约6米,深约1~2.5米,总长2003米。初步推测,防洪沟可能是一种干壕沟,既能防止洪水侵袭,又能防止敌军骑兵的侵袭。城内水井系统包括5眼井,寓意着“龟城”的“五脏六腑”,通过地下暗渠相通,为城内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用水。

4. 永泰城的历史文化与人物

4.1 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

永泰城址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甘肃省境内明清时期具有重要军事战略位置的一座屯兵城。城内的大佛寺、诸神阁、玉皇殿等古建筑群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展现了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

4.2 人物与状元

永泰村培养出的三位状元——萧国梁、郑侨、黄定,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符号。三状元故居遗迹虽然不多,但在城关溪山,人们仍能看到清道光年间建造的联奎塔,纪念这三位杰出的学子。

4.3 保护与荣誉

永泰城址及周边地区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06年,永泰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26日,《永泰城址保护管理办法》正式颁布,标志着对这一历史文化名村的法制化管理。

5. 文物保护与修缮工程

5.1 保护措施的实施

永泰城址自1993年起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在2012年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保护规划中,完成了多个保护措施的实施,包括墙体抢险加固工程、永泰学校建筑群修缮工程等。

5.2 修缮工程的历程

2015年7月,永泰遗址墙体抢险加固工程项目一、二期工程完成初级验收。2017年12月,完成墙体抢险加固工程,成为该遗址一二期工程中最大的维修项目。2019年9月18日至21日,甘肃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永泰城址墙体抢险加固工程、永泰学校建筑群修缮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

6. 未来展望与永泰城的重要地位

6.1 旅游与文化传承

永泰城的保护工程不仅让这座古城的历史更加悠久,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游客可以在古老的城墙上漫步,感受历史的厚重,参观永泰小学,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永泰城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6.2 教育与研究价值

永泰城址对于研究明代边防军事防御体系和古代城市选址和布局模式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学者们可以通过这座城池,深入了解明代时期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军事布局和文化传承。

7. 结语

永泰古城,作为甘肃省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古城,承载了四百多年的历史文化。从起源、建筑格局到历史人物,再到文物保护与修缮工程,这座城市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辉煌历史。如今,永泰城在游客的关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文化传承、历史研究和旅游体验的瑰宝。愿永泰古城的历史长存,为后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0 阅读:46

甘韵全览

简介:甘韵全览是一个综合性平台。涵盖了各个生活领域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