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34家工业上市公司去年生存状态如何?
2023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收官,我国工业行业运行如何、发展呈现哪些新特点?哪家公司最赚钱?谁分红最多?行业整体数据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哪些趋势?
中国工业报全方位梳理A股工业行业相关3834家上市公司财报,力图呈现全景解读。
图片来源:Wind
营收稳中有增 利润承压微降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晚,按所属行业名称,A股工业行业内共有约383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年报,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9.33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72%;合计归母净利润2.19万亿元,同比下降6.81%;合计扣非净利润1.97万亿元,同比下降7.11%。
不难发现,A股工业行业营业收入稳中有增,但利润端承压。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工业行业可细分为三大门类: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以下简称 “电气水业”)。从行业大类来看,采矿业、制造业和电气水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3.27%、7.95%和8.9%,销售净利率分别为7.52%、5.39%和10.19%。这表明工业行业下的三大类行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强,但制造业的盈利能力相对其他两类行业较低。
采矿业价值重塑正当时
中国采矿业市场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产能庞大。据统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铁矿石、电解铝和锌、铅生产国。中国神华(601088.SH)、中煤能源 (601898.SH)等企业是全球领先的煤炭生产企业。
在全球经济及传统能源需求前景疲弱的背景下,受动荡的全球采矿业形势和环保政策影响,我国采矿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但囿于新能源转型周期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压舱石”的定位,采矿业仍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煤炭、铁矿石、铅锌则是我国采矿业的主要产业。
2023年,A股采矿业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9.16万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4.46%;合计归母净利润0.60万亿元,同比下降10.44%;合计扣非净利润0.63万亿元,同比下降6.40%;研发费用合计0.07万亿元。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2万亿元、6.72万亿元、0.02万亿元,较上年分别同比下降11.02%、4.81%、3.85%;合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8万亿元、0.35万亿元、0.003万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4.78%、4.59%、8.63%。
相映成趣的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分别同比增长7.52%和66.4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15%和42.86%,都实现了同比较大正增长。虽然煤炭、石油石化等资源品行业整体表现欠佳,但有色金属中的黄金因其 “避险”属性受追捧,企业盈利能力改善较明显。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能源,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煤炭尤其是煤炭生产和使用强化环保政策、技术改造的要求日益加强,煤炭企业受到了一定约束。
中国神华 (601088.SH)2023年全年公司营业收入3430.74亿元,同比减少0.42%;归母净利润596.94亿元,同比减少14.29%;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896.87亿元,同比减少18.27%,每股收益3.004元,同比下降14.3%;分红融资比以557.50%位列行业第六。
从煤炭产销量上来看,中国神华2023年商品煤产量为3.25亿吨,同比增长3.5%,超额完成年度销售计划;煤炭销售量4.5亿吨,同比增长7.7%;从煤炭价格上来看,吨煤售价584元/吨,同比下降9.3%。中国神华2023年年报分析称,受煤炭销售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2023年经营业绩同比有所下降;此外,因煤炭资源领域专项整治、对外捐赠、碳排放权交易等支出,中国神华营业外支出同比增长118.6%。
民生证券分析师周泰和李航分析认为,2024年,限产政策导致煤炭供给进一步收紧,叠加火电需求稳健、煤化工需求确定性增长,经济中性假设下煤炭供需或仍有明显缺口,煤价中枢上移确定性较强,中国神华综合售价有望同比抬升,助力业绩释放。
制造业承压 迎消费复苏利好
Wind数据显示,制造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7.85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97%;合计归母净利润1.41万亿元,同比下降13.65%;合计扣非净利润1.18万亿元,同比下降16.01%;研发费用合计1.05万亿元。
华金证券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制造业压力较大,尤其是需求端与小型企业。海外订单减少,叠加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是制造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且仍需重点关注国内居民就业与收入改善问题。
分行业看,金属制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新订单指数均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相关行业市场需求保持扩张;纺织服装服饰、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新订单指数均较低,市场需求仍显不足。
制造业各垂直行业中,受国内需求加速反弹、消费业显著向好趋势的影响,2023年全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归母净利润1688.28亿元,同比增长19.44%;食品制造业实现归母净利润393.43亿元,同比增长7.29%;纺织服装、服饰业实现归母净利润117.63亿元,同比增长12.95%。
消费端复苏态势良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表明,2023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跃上新台阶,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0%至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并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全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汽车制造业在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53.67亿元,同比增长37.57%,汽车业成为拉动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其中,比亚迪(002594.SZ)作为 “领头羊”业绩同比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而赛力斯 (601127.SH)同样表现亮眼,共同带动整体板块营收利润向好,二者的分红融资比在所属行业内分列第5位和第6位。长城汽车 (601633.SH)以高达287.93%的分红融资比位列行业第1。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2023年共实现营业收入8317.51亿元,同比增长7.46%;归母净利润430.35亿元,同比增长27.60%。其中,航空工业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
据航空工业公众号,2023年,航空工业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其中中航西飞(000768.SZ)提质增效、深化经营,激发了全流程经营活力。中航沈飞 (600760.SH)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1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47%;中航西飞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4.41%。
2024年3月27日,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四部门联合发布 《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 (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到2027年,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元级市场规模。低空经济当前已成为重要经济增长引擎,产业链有望获益。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9339.92亿元,同比下降0.50%;归母净利润1445.96亿元,同比下降31.14%。随着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开展,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对于绝大多数以物理世界为中心构建的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过去已完成了大量的IT信息化工作,但由于其核心主营业务流程,缺乏启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数据、缺乏基于数据实现智能控制和智能决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仍然是众多制造企业数智化时代的最大痛点。
作为行业龙头,海康威视 (002415.SZ)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实现营收893.40亿元,同比增长7.42%;归母净利润141.08亿元,同比增长9.89%。长期维度看,海康威视持续发展AIoT战略,包括安防业务和场景数字化方向业务,正在成为OT厂商,为各类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众多场景下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专用设备制造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2454.25亿元,同比增长2.01%;归母净利润1099.14亿元,同比下降11.83%。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对专用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冶金和电力等领域,专用设备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但各行业对设备性能和工艺的要求也因技术的不断创新而提高,这对专用设备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挑战。由于专用设备制造行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并且对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许多企业往往缺乏这方面的资金和能力。
徐工机械 (000425.SZ)是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企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28.48亿元,同比下降1.03%;归母净利润53.26亿元,同比增长23.51%,收入和利润继续保持国内行业第一。国联证券张旭分析认为,2023年至今,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仍处于筑底阶段,但下滑幅度明显收窄,2024年随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政策持续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将助推国内市场回升。
招商证券发布研报分析称,总体上,2023年消费需求回升以及服务业生产形势向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制造业生产经营环境的相对弱势。当前国内经济内生动力仍较弱,2024年经济继续回升仍需政策外生动力的支持。但伴随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将为制造业注入增长新动能,我国高端制造业仍将维持较快增长,利润将持续改善。
电气水业持续发展引关注
2023年电气水业实现营业收入2.31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57%;合计归母净利润0.18万亿元,同比增长57.47%;合计扣非净利润0.16万亿元,同比增长65.99%;研发费用合计177.56亿元。
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8731.17亿元,同比增长2.85%;归母净利润1538.66亿元,同比增长74.95%;研发费用合计140.20亿元。根据IEA《电力2024》报告,发展中国家是2023年全球电力需求的主要引擎,其中中国电力需求同比增长6.4%,主要由服务和工业领域,特别是高耗能的化工类、光伏制造产业链等需求扩张带动电力需求增长,而热力供应在冬季供暖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我国电力行业和热力行业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地热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投资和利用。通过建设更多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站,电力行业成功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了能源的可持续性;通过改造和升级热力供应系统,热力行业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电力行业还加强了对电网的智能化改造,提高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热力行业还加强了对供热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高了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燃气生产和供应是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支撑。燃气生产和供应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613.52亿元,同比增长1.14%;归母净利润180.35亿元,同比增长12.24%;研发费用合计28.88亿元。2023年,燃气行业继续加大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力度,增加了天然气的供应量。通过建设更多的天然气管道和储气设施,燃气行业供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同时,燃气行业还加强了对燃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护,提高了供气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水生产和供应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84.49亿元,同比增长2.69%;归母净利润99.12亿元,同比下降13.40%;研发费用合计8.48亿元。2023年,水行业继续加强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建设更多的水库和水厂,水行业增加了对干旱地区的供水量。同时,水行业还加强了对水质的监测和治理,提高了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电气水业在2023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通过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加强智能化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水资源等措施,该行业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当然,电气水业仍面临着能源供应不平衡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的一系列挑战。因此,未来该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考虑到2024年4月重庆燃气 (600917.SH)收费乱象、5月广州自来水提价听证会引发的社会各界关注,电气水业的规范发展尤其值得重视。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2、IDC: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支出到2027年或达9.4亿美元
近日,IDC发布的《协作机器人创新应用分析,2024》报告,对协作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应用流程、行业应用及主要厂商进行了梳理,同时展示部分行业的创新应用,为各行业用户引入协作机器人应用提供参考。
报告显示,近期,各地陆续落实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将有力带动工业制造领域机器人的投入和应用。协作机器人以人机协作为核心,具备安全性、灵活易用性、人机交互性等关键性能,尤其适合现代制造业中灵活快速变化的生产场景需求,在汽车制造、电子电气、金属加工、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伴随协作机器人智能化、人机友好互动、可灵活部署等优势的不断提升,以及产品成本的逐步下降,协作机器人正加速在零售、教育、医疗、交通等非制造业的拓展应用。
IDC预测,2023年中国用户在协作机器人的市场支出超4亿美元,到2027年将增至约9.4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实现22.6%的快速增长。
图片来源:IDC
协作机器人发展趋势 图片来源:IDC
图片来源:IDC
图片来源:IDC
文章来源:IDC咨询
3、“让机器人更加适应环境”,南科大打造现实版“变形金刚”
一个蜘蛛形状的机器人被翻转在地,在没有拆卸和重新组装的情况下变形成小狗形状,咕噜一下翻身爬了起来,然后又变成一只螃蟹模样。5月19日,南都记者跟随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团来到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在南科大机器人研究院见到了这样一番令人惊叹的场景——现实版“变形金刚”。
南科大机器人研究院
南科大机器人研究院院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戴建生介绍,这款现实版“变形金刚”是其团队研发出的第一代变胞机器人。
何谓“变胞”?英文原型为“micromorphic”,意为“微观形态连续体”,戴建生院士将其翻译为“变胞机构”。“进化机器人的发展历经进化机构、智变机构、机构变异、变胞机构四个过程。智能机器人要想适应当前的环境就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需求作出变形。”戴建生院士在2024中国具身智能大会上表示,“变胞机构”是机器人机构创新的新途径。
据此,戴建生带领团队在机器人结构上进行颠覆性的创新,团队开发的第一代具身智能变胞机器人通过本体结构设计,实现了机器人构型的转变,能够模仿不同哺乳动物、节肢动物、爬行动物等的形态特征和运动特点,并在无需拆卸或重新组装的情况下进行形态转换。
“目前,变胞机器人已经升级到第二代,在第一代的基础上拓展了机器人的结构尺寸,搭载了多种传感器件,包括深度相机、雷达和红外线相机。”戴建生院士介绍,这款具身智能全息变胞机器人是全球首创,具备了轮式、足式、轮-足复合式3种主要运动形式,包括5种仿生构型和120+细分形态,实现机器人结构、感知、决策与环境的高度融合。
形态多变及多传感系统融合等特质让变胞机器人更加适应环境,在灾后救援、污染防治、水源保护、火灾隐患巡查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戴建生院士举了个例子,“例如在水源保护方面,很多狭窄的地方人进不去,传统机器也进不去,而变胞机器人可以变形缩小钻进去,到达地点后再变形展开,进行各种操作。”
变胞灵巧手,也被称为“类人手”
除了变胞机器人,戴建生院士还重点介绍了变胞机构的另一种智能本体——变胞灵巧手,也被称为“类人手”。
“我们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将变胞结构应用于机器人手掌设计,赋予机器人手掌一定的自由度,使其可以突破现有机器人手抓持空间和灵巧度的束缚。”戴建生院士解释道,“变胞手掌可以像人手一样握成拳,但它又超越人类手,可以进行反握、缩放等操作,还不惧极端高温低温。”
在家庭场景下,变胞手掌用途广泛。“机器人手可以整理衣物、收拾杂物、帮助孩子操作玩具。也可以在厨房中帮上忙,比如用户需要六成热的油温,机器人手可以伸进油中,借助多模态传感器这个‘电子皮肤’测试油温。”
在工业生产线上,变胞手也有用武之地。“比如在包装时,大碗具需要大包装,小碗具用小包装,针对不同的包装需求,变胞手可以实时改变手的大小、形态、姿势等。”将这些“灵巧”的变胞手应用于生产线上,能够代替人工完成艰难繁琐的工作,将他们从枯燥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变胞机构是在仿生学的基础上超越仿生学,是在不同之间进行变化。如果一个机器人能根据不同的场景在多种物种形态之间切换,如人形和其他动物形态,那么它的变化度、灵巧度及适应性将大大提升。”戴建生院士笑着说,“理论上是有无限种扩展形态的。”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4、获资本亲睐,特金智能、有光科技获融资
低空经济头部企业特金智能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
近日,低空经济头部企业、无人机监管系统企业特金智能宣布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本轮投资由远翼投资领投,深圳中小担创投和上海自贸区基金跟投,老股东华强资本持续加持。热金资本和青桐资本担任本轮融资财务顾问。
特金智能研发的TDOA城市级网格化无人机管控解决方案正是低空安全监管方面的核心手段,为各类无人飞行器深度应用于日常生活场景提供安全保障,可为低空经济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规范化发展保驾护航。
特金智能自2003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无线电感知和频谱大数据分析技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球领先的低空安全管控解决方案,是全球首家突破TDOA城市级网格化无人机管控技术,并将其成功产品化和大规模商用的科技企业。公司的TDOA城市级网格化无人机管控解决方案,一站式实现低空飞行目标的“监测、预警、识别、定位、追踪、处置”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服务,支持大规模组网和大区域无缝覆盖,被全国警用装备行业专家组认定“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可应用于社会公共安全各个领域,实现精细化低空空域治理”。
图:特金无人机监测和管制系列产品
深圳人工智能企业有光科技完成B轮融资
近日,有光科技(Fano Labs)宣布成功完成B轮融资,本轮投资由东南亚创投先驱Openspace Ventures领投,汇丰、Greater Good Investment(罗乐风夫妇家族办公室)和现有股东参与此次投资。通过这轮融资,有光科技将在国际市场扩大版图,在新加坡设立办公室作为国际业务和客户的枢纽,并持续投放资源于产品和技术研发,将于产品中支援更多亚太区语言,以及推出大型语言模型(LLM)产品。
有光科技是一家语言人工智能公司,利用AI科技为企业和公共部门组织开发语音识别(ASR)、话者分离、声纹验证、语音合成及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公司拥有由国际顶尖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人工智能专家领导的内部研发团队。有光科技成立于2015年,属香港大学的衍生公司,并获香港科技园公司支持完成创科培育计划,于银行和金融服务行业及公共部门获得多个企业客户,包括汇丰、花旗银行、星展银行(香港)、恒生银行、东亚银行、国泰及中国移动香港等。
文章来源:投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