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的爱害了林黛玉一生?她将外孙女困进“鸟笼”,再不得解脱

君笺雅侃红楼 2024-09-16 10:30:56

林黛玉母亲贾敏去世后,外祖母派人来接。她被父亲送去京城贾府寄养,属于当时社会的风俗。那个时代女儿的教养传承自母亲。如果母亲去世,女儿要送去给外祖母教养,延续一脉相承的教育。

林黛玉被送去贾府,在当时是最好的选择。但她背井离乡被送入外祖母、舅舅家,也难免人生地不熟,开始寄人篱下的生活。

所以,她初入贾府时极为谨慎,原文说她:“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林黛玉会如此谨慎,一方面是从小受到的教养好,处事谨慎不轻浮。另一方面则体现出林家与贾家的巨大差距。

林黛玉的谨小慎微在于她自身的拘束。尽管孤身一人来到亲戚家中总是不免拘谨,可她的想法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就是说她担心自己会“出丑、闹笑话”,被人看不起。

如果是公主去到别人家,只会让人羡慕不怕被人耻笑。门户相当的人家交往,大体知道互相的规矩和礼仪,不可能犯错也不会被耻笑。就像史湘云来往贾府,就无需有压力。

林黛玉会如此想,最先源于她看到来接她的三等仆妇“吃穿用度不凡”。要知道身为小姐的黛玉却关注到贾家仆人的“吃穿用度”,还用了“不凡”二字以示重视,就说明林家没有贾家这等“奢侈”。可能是林家奉行节俭,更大原因是不如贾府富贵。

贾家是荣国公世袭之家,属于当时社会金字塔的最顶层。贾母又是荣国公诰命夫人,王朝的顶级贵族,吃穿用度,哪里是林如海小小的巡盐御史,才刚踏入官场的新秀之家可比?

尽管林家曾经是侯爵,可如今没有爵位,排场和规矩就早不能按照侯爵去行事。双方地位和等级相差太多。在当时的等级社会不同身份享受不同待遇,不是有“钱”可以弥补的。

所以,林黛玉身边就只带着奶娘王嬷嬷和丫头雪雁两个,实际不比邢岫烟来贾府时强多少。既是林如海的社会地位体现,也是林家的家境体现。

反观贾府的姑娘“三春”,每个人除了贴身大丫头,各自奶娘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也是双方社会地位和富贵的真实体现。

林如海虽身为巡盐御史,按说并不应该差钱。但实际巡盐御史的“肥缺”是个“伪命题”。有明以来,巡盐御史是都察院十三道御史之一,实际是监察盐运使们“不复自爱,而鹾政日坏矣”的稽查官员。巡盐御史的权柄虽重,想要发财必须与盐运使们沆瀣一气。

从林家家破人亡和林如海的结局来看,他显然是清官而非贪官。林如海的死就应该是挡了盐官们的财路,在官场斗争被迫害而死。“小耗子偷香芋”故事借“耗子偷盗”表现的清楚。不提。

林黛玉的谨慎和小心,说明贾府有很多她在林家没有经历过的。就以当天吃饭后喝茶的小插曲来说,就差点让她“出丑”。当晚跟着贾母吃完饭,丫头们便端上茶来。林黛玉以为贾府是饭后就要喝茶,谁知看了三春表现才知只是“漱口茶”。等漱了口又再上茶才是吃的。

曹雪芹通过这个小细节反映出两家生活的差距。林家肯定不用茶水漱口。茶虽不值什么,代表的却是豪门生活的奢侈和规矩做派。由点及面,可知林黛玉来后,生活上有很多需要适应和学习的规矩礼仪。好在她也不需要担心,外祖母都给她安排好了。

林黛玉母亲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如林黛玉孤身到来,那么一个弱小伶仃的人儿被外祖母看见,岂不是心疼若死?是以,贾母待她自是捧在手心放在心尖。但在待遇上却与三春一样并不特别。显然老太太珍爱外孙女,担心她被人所嫉并不特殊照顾。

至此,林黛玉留在贾府生活。以她的聪慧也很快融入贾府。不如意却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首先,贾府再亲再好,终究是“别人家”。她在贾府依旧只是“表小姐”。哪怕后面父亲去世被贾府收作养女,依旧难逃“寄人篱下”。

贾府中人也不可能真将她与宝玉、三春等一般对待。就算是“三春”,迎春是长房贾赦之女,探春是庶出女儿,惜春是宁国府的大小姐,也都被上下“势利眼”区别对待,何况是林黛玉。

所以,直到第六十二回,袭人说她还是“就只不是咱家人”。而林黛玉自己也曾对薛宝钗提起她在贾家的处境:

(第四十五回)“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

这还是她说的含蓄,真正处境是《葬花吟》中说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尽管不会真有人拿刀剑逼着她,可那种“言语情绪”比刀剑更锋利伤人,早让她体会到了人情冷暖。

其次,贾母虽然疼爱,舅母王夫人却与她渐行渐远。原文通过两个小细节表现出“甥舅”之间的冷漠。

第二十八回,王夫人见到林黛玉就问:“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

按说王夫人主动替林黛玉换医生调治是舅母的关爱。可林黛玉吃了鲍太医的药没有用,王夫人不知道。贾母换回王太医,王夫人也不知道,可见换太医换药不过是舅母的面子情,只管“做”不管结果。

第四十回,刘姥姥游览大观园,贾母带她去到潇湘馆就见窗纱不但旧了,绿窗纱更与外头的满院竹子“靠色”。贾母就吩咐王夫人给黛玉换成红色的“软烟罗”窗纱。

这个细节体现出林黛玉身在贾府的处境尴尬。哪怕整日面对绿窗纱与竹子“靠色”,也不再提出异议。与当初周瑞家的送宫花时,只见剩下两支便弃之不顾表达不满,形成强烈对比。当时的少年意气早已经被消磨殆尽,剩下的只有妥协。

而林黛玉的“旧绿窗纱”更表现出王夫人对外甥女的漠不关心。舅母已经长久没有踏足潇湘馆,更奢谈日常关心了。

最后,林黛玉的处境艰难,从她第一天进贾府看见贾母房檐下的鸟笼就已埋下伏笔。

(第二回)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那么些鸟笼,曹雪芹却只写了“鹦鹉、画眉”两种,在于这两种鸟就影射了林黛玉的“一生”。

画眉,以贾宝玉“西方有石名黛,可作画眉之墨”引出“黛玉”名字。更结合“张敞画眉”的典故,以“画眉”喻“情”。用之在黛玉身上则有“情深不寿”之意。

鹦鹉,以贾母赐给黛玉的丫头鹦哥,再引出更名后的紫鹃。以鹦鹉、紫鹃之“慧”,杜鹃啼血的典故,预示林黛玉未来结局“慧极必伤”。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是曹雪芹在林黛玉一入贾府就为她埋下的人生悲谶。而这些“笼中雀”何尝不是林黛玉入贾府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之前的她,人生尚且可控。那么至此以后的林黛玉将受贾府掌控,再也身不由己。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