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120|越有边界,越享自由

鹏举情情 2024-03-02 15:04:18
作者:王世民,来源:恋爱婚姻家庭杂志婚恋120|婆婆将哺乳视频发到微信群,我崩溃了,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清晰的边界感是人际关系中安心享受幸福的基础。边界,就是人们在相处中该有的心理距离。人们总觉得太熟了、我们是一家人等,因此对家人或朋友做一些“以爱之名”让人受到伤害的事情。在实际生活中,有边界是人与人相处合适的距离,越有边界,越享自由!边界,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基础。在内心真正把对方当作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独立个体去对待,才会在涉及和对方有关的事情和行为时,事先征求对方的意见,问问对方的真实想法,考虑对方的真实意愿,才会真正地做到相互尊重,相处和谐。有了相互尊重作为基础的边界感,其中的个体才能够在人际相处中做到真正的平等,这样相处的个体才不会出现因爱窒息的现象。没有边界感的人,会认为自己能为对方做主,“我那么爱她”“我对她那么好”“我都是为她好”,最后反而因为单一从自己角度出发和理解的爱,而对对方产生伤害。边界感从何而来?边界感是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人一出生就会有安全感的依恋的形成,亲合依恋是人类最基础最早期的社会情绪的需求。如果一个婴儿和母亲的依恋关系良好,就会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价值感,知道自己是值得的。到了3岁,孩子会进入第一反抗期,会有自主意识的发展,会有自己的喜好,以及与长辈不一样的对食物的物权的意识,会通过“我的-你的-他的”这些变化,逐渐建立正确的物权意识。有了物权上的清晰意识,将来才会迁移到人的关系上,这样长大的孩子,会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不对别人过度要求,也会遵守彼此的自由空间。让在关系中的彼此感受到有自由的边界,既温暖又安全。如果一个人早期成长中,由于各种原因(经济和社会的,生理的和心理的),母亲和抚养者可能会由于特殊原因,生理和心理处于应激状态,无法有更多精力和体力去关注婴儿的情感需求,这样长大的孩子可能就会边界感缺乏。一方面,不敢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在,一味妥协和讨好,忽视了自己的情感需求;或者通过大喊大叫,做出特殊举动来引起抚养者的关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经过努力,大哭大闹仍然无法得到关注后,形成不求助的习得性无助感。这样的人就会表现出不敢和人交往,或者和人交往不管不顾目中无人的两种状态。随着个体成长,后期的学习和教育过程中,个体可能会遇到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帮助自己弥补早期成长中的不足。在这些重要他人和精彩时刻中,个体体会到较高的个体价值和被他人认同的兴奋感,会促使个体进行反思,弥补早期的不足,然后迁移到自己和他人的成长和交往中,就会得到较为成熟的表现。如果后期的成长事与愿违,就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不良状态。所以,在和他人交往中,越能有边界感,越能考虑到“这是他的事,由他决定;这是我的事,由我决定;这是我们之间的事,需要我们协商确定”的应用法则,就会让交往中的双方感受到更大的自由和爱,不会因为和对方意见不同,而担心对方不喜欢不接纳自己,就能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以及人性的丰富多彩,才能体会到人际中的快乐与自由,更能丰富人性美。作者:王世民,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安徽省唯一中国家庭教育专家组专家、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来源:《恋爱婚姻家庭》25期。
0 阅读:5

鹏举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