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2.9亿,目前收入8229.8万的《红毯先生》,和《我们一起摇太阳》一样,选择退出春节档。
这样的选择,不论对于宁浩还是刘德华,都应该是一次被动的选择,无奈之举。
可我认为,宁浩走了一步臭棋。
01《红毯先生》在这个春节档,可谓是完败。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有两种失败是可以接受的。
要么有口碑,没票房。比如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系列,比如冯小刚的《忠犬八公》等;
要么有票房,没口碑。比如贾玲的《李焕英》,比如陈思诚《唐人街探案3》。
这两种失败,前者赚足了名声,后者赚足了金钱,多少都是有益的。
至于好口碑,高票房的双高电影,名利双收,那就是可遇不可求了。
《红毯先生》呢,截止到目前,则走向了反面。
大多数网友看完有一个统一的感受:过于隐晦,内容平淡,没有起伏。说得再通俗些,观众看不太懂,觉得不接地气。
这样的感受,也在票房上得到了验证,在官方宣布退出春节档时,《红毯先生》上映7天,票房才8229.8万,还不足《热辣滚烫》的一天票房。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是输给了资本,资本不给排片,场次太少,又是幽灵场,真的是因为这些吗?
02表面上看,确实如此,《红毯先生》排片远不足10%的要求,而且有些地方一天只排一场,还是在午夜附近。
资本为啥不排片呢?
李雪健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红毯先生》把整个娱乐圈的人都讽刺了一遍。
想来这样的讽刺,对于资本也不会怎么友好。
除了资本的裹挟,应该还有观众的反应。对于院线而言,如果不是自己参股拍摄的电影,其他电影只要能挣大钱,他们没有理由拒绝。
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资本的嗅觉最为灵敏,哪有市场,哪里就有资本。
冯小刚早些年说过,“为观众排片,这是拍电影的根本,有了观众缘,投资会来,票房也会上去。”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电影《红毯先生》少了观众缘的。尽管董宇辉直播间卖了60万张票,但这里面多少人是冲着电影去的,那就大打折扣了。
从《红毯先生》本身出发,也是有些问题的。按照宁浩的说法,他这是做的新探索,新体裁,“我们不缺很热闹的片子,我自己也烦了,不想一直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打转。”
或许就是这个心理,让宁浩拍了一部天王巨星的“纪录片”,又隐晦地表达一个“沟通交流”的主题。
结果就是观众普遍反馈看不明白,无感。
面对这样的票房,宁浩是有心理预期的,他说,“我对票房没有太多追求,我的期望就是《红毯先生》跟观众进行交流,最好的艺术交流就是这样的”。
说归说,当票房真不理想时,宁浩终究没坐住,选择了退档,择机再映,他还是希望票房能好些。可是《红毯先生》真的可以出现一个观影高潮吗?
太难了。
03首先,《红毯先生》票房口碑的完败,最重要是电影的问题,不是什么宣传问题,不是排片问题。
如果是排片和宣传的问题,择机再映,会有不错的票房收入,毕竟观众还认可影片,这是逆袭的根本。就好像张艺谋《第二十条》,就是硬生生地靠口碑逆袭,时间越长,后劲越大。
其次,《红毯先生》这样的电影,需要成熟的观影观众。这点非常重要。理解了这个点,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有深度的电影,在国内不卖座,只有那些小品电影、热闹的电影、直白的电影才能票房大丰收。
观众不想思考,不想被教育,就是纯粹的、简单的娱乐。
也正是因为这点,早些年冯小刚发飙,说了一句让他掉下神坛的话:
“为啥那么多垃圾电影,还不是垃圾观众太多”
冯小刚这句话是气话,但也反映了一个问题,有什么样的市场,就孕育什么样的电影。我们大多数的观众,对于电影的需求,还只是限于娱乐,也只是粗暴的娱乐。
眼下,宁浩的择机再映,并没有说明具体时间和具体方式,留下了一些操作空间。这让我想起当年徐峥操盘《囧妈》的手法,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是欢喜传媒从抖音获得6.3亿元的播放权,足够漂亮。
好巧不巧,《红毯先生》也是欢喜传媒之作,后续如何再映,可以有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