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分析:扬长避短,抓大放小

鲍克娄的世界 2024-06-11 11:08:16

上周的标题是《跌出来的机会,吓出来的底》,这周走势果然有点吓人,也确实跌了。当然,底部和机会也应该到来了。

这两周,真正跌得有些吓人的,主要两方面:1,小微、st股;2,成交量。比起五月的峰值,它们大体都跌了两成以上。

这二者有着非常直接联系。前者缺乏价值支撑,就只能靠流动性支和也短线操作,所以市值不到全市10%,成交量却超过30%,也换手速度超过平均值三倍!

成交不断萎缩,意味着持股周期延长和流动性下降。对于小微、st股自然冲击最大。

无论按照市场规律、国际标准,还是政策导向,A股换手率都必然不断减少,微盘和st不断被抛弃紫也就是必然趋势。

这个政策导向,包括了周末管理层明显针对量化(程序化)交易的通知。这个通知其实首先是针对场内对量化的不满,因为多数散户把量化交易作为st、小微暴跌的元凶。

其实,量化可以做空也可以做多,就像杠杆、涨跌停一样,是典型的中性制度,对于小微盘还更有利——主要靠短线的小微股,没了短线资金,只能更无人问津。

所以,不也要指望小微在下周能持续性反弹(最多半天到一天);所以。我们本期板块分析,从最大和长线板块说起。

一,银行为何滞涨?何时能再次领涨?

作为市值最大的的银行板块,这两周的短线走势也不好。 主要原因是:

1,技术上,银行是今年和过去一年涨幅最大的板块,有技术调整需求。

2,外部环境,这三周大盘走出三阴,银行两阴也很正常。

3,最主要的,是基本面出现业绩拐点。

前两条通过板块的两连阴和大盘三连阴而基本消弭,作为中长线板块,唯一关键决定因素是业绩走向!

去年在宏观经济不佳和上市公司平均业绩下降的情况下,银行业绩却实现2.3%的增速。但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明显加速,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恢复增长,上市银行净利却降低0.81%!主要直接因素只有一个:净息差从去年的1.69%大幅减少为1.54%。根本原因有三:

1,让利反哺实体。主要表现在降低贷款利率。

2,竞争加剧,主要表现为人工补息。

3,实体和金融投资信心低迷,导致存款活转定明显。于是出现一边降息,一边存款成本上涨的怪相。

但随着宏观经济回升和息差率已远低于1.8的官方标准,反哺压力已大大减轻;手工补息也已被叫停,送食用油,鸡蛋等小动作,已无伤大雅;而随着经济回升和金融市场回暖,活转定也将逆转。

所以综合看,息差率降低的空间已极小,估计1.45就是极限,也就是再降5-7个基点。生息资产增速10%左右,基本可对冲息差损失,预计下半年息差率会稳定。随着经济和资本市场好转,非息差收入也会继续增长。

虽然一季度银行的营收,净利双降,但另一个重要性几乎相当的数据——坏账率反而从1.27%微降了到了1.25%。

综上所述,随着宏微观经济继续回升,无论对于政策反哺、活转定、坏账率、非息差收入等都会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也就是说,只要对经济有信心,就没必要对银行板块悲观。

除了经济向好,随着中美进入降息周期,和中美长期国债收益率继续下降,对于高股息板块的估值也会明显提升 ,对于估值最的银行,自然最为有利。

如果对于银行基本面依然信心不足,可以选择业绩依然增长,而估值与业绩下降的大行、股份制银行相当的城商行、农商行!

当然,无论选哪种银行,作为绝对的长线板块,都不能有任何争一日之长短的心态。

二,券商利空被低估,短线却将有反击

与估值最低的银行相反,金融板块中估值最高的券商,只能看短线 。

本周券商走出连续第五个周阴线,彻底证明五周前我就说的“券商重组,打造行业航母的厉害,完全是诱多!”

本周券商已击穿4月份大盘击穿3000点时板块低点,回到2700点时的价位,距年内低点也已不远。这再次验证了我之前说的“只要有牛市,券商就绝不会缺席,这句话已成为历史”。

从政策和市场情况看,很多人只注意到成交量下降、加强监管、退市对st和微盘股的严重冲击,其实对券商的影响也极大:成交量下降导致佣金大大减少;监管、退市和赔偿机制,使得ipo更加造假更难,券商赔偿更多!

当然,也正因为券商的绝境难逃,短线反而会迸发出绝地求存的欲望。周五某券商个股利空导致断崖暴跌,也符合“买利空不买利好”的短线技巧。既然本周五小微们都反击了一把,券商自然也会马上来一波。但也就一波而已。

长线必然也会验证我在最近多次说的另一判断:券商的估值(现在超过15倍2)最终会和保险(不到10倍)接轨!

接轨是双向的,券商向下,而保险则会向上。

保险的基本面和银行类似,也是在一季度出现下滑,但主要是会计准则和地产继续低迷导致。但保费收入开始触底回升。

二季度随着保费收入继续回升,地产暂跌幅缩窄,业绩起码环比会恢复增长。而同比下季半年企稳,明年恢复增长。因此,中长线空间估计低于银行,尤其是城商行。但因为市场对该板块疑虑较大,因此波段会更剧烈,短线机会更大。

三、白酒浇愁愁更愁,乳液入口更心忧

作为第二大权重的大消费尤其是饮料行业,已有三个月没被提起,上一次提起时,也是明确不看好!结果,这几个月它们在权重板块里,和券商一起为仅次光伏的并列第二差!作为大消费代表的白酒与乳业,本周都击穿了四月低点。

不看好的理由很简单:估值偏高、成长性不佳、筹码分散。

筹码分散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些都是19-21年三年牛市时的明星板块,“茅族”称谓就来自这个板块最大的龙头。散户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欢买上轮的明星股。多数散户都看好,自然会因筹码分散而不能看好。

看具体走势,它们都和大盘走出周线三阴。高低点、涨跌方向与大盘几乎完全一致。完全随波逐流,证明筹码异常分散,无主力控盘。散户股的另一特点就是,涨时不会太落后,下跌时却往往弱很多,因为散户追涨的本事有,护盘则无!于是,这三周它们跌幅超15%,超过指数跌幅4倍!

跌到现在是否接近底部了?依然不行。

白酒的静态估值仍超过20倍,业内预期成长性15%左右,这似乎还基本符合“静态估值≤成长性+5”的公式。但我对15%的成长性严重怀疑,认为最多能保持两年。

我不认为中国消费在降级,但一定会越来越理性。和美国类似,大家有钱消费,但更多是根据喜好而非品牌的面子消费。白酒上市公司都属一二线品牌,其定价和市场需求,基本都是基于面子消费。

另外,白酒属中老年消费,和10年前电视机一样,用不着10年就会迎来断代。

那么,牛奶老少咸宜,且乳业估值比白酒还低些,是否情况好些?也许更不看好!

因为虽估值略低,但成长性比白酒差更多!业内估计已保持几十年增长的乳业,在明年就会出现业绩拐点!道理很简单:乳业的需求已饱和,行业集中度也到了极限,产能仍在扩张!

这似乎和很多专家、厂家宣传中国人均乳业消费不到欧美三分之一的说法大相矛盾。但它们没说另一数据:中国的奶价是欧美3倍!

但即便中国奶价降三分之二,消费也不可能多三倍。因为:体质不同,块头比人家两圈,且很多人因为耐受力不能喝奶;消费结构不同,我们还大量摄入豆浆,豆腐等蛋白质食品;消费习惯不一样,欧没人不仅喝奶,还天天吃又臭又酸的奶酪,做菜也大量用奶油,就像朝山人吃菠萝、西瓜还要放酱油一样可笑,不可能在中国推广。

而且就算降价三分之二能让牛奶消费增加三倍,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只怕降三分之二都不止!

大消费其他板块比白酒和乳业更不乐观!因为,随着收入增加,反而会趋向底油、低盐、有些时候我真的很佩服A股的庄家,三年前居然能把油盐酱醋作题材概念……

四、低空经济炒短线,半导体芯片搞半年

对于主要的题材板块,包括固态电池、合成生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之前多次说过:都已炒作过度,且基本是新瓶装旧酒;题材炒作的特性是喜新厌旧。所以这些旧题材中线都严重不看好。

过去一个月,它们只比st和微盘股好些,大多都跌穿了4月份3价位。由于价格向价值回归没结束,近期题材重点又集中于芯片半导体。因此这些依然不看好,下季度上3300前难有大机会。

但毕竟跌穿前低后,出现了短线反弹需求。短线操作,技术面大于基本面;技术面上,则量大于价。而这轮调整过程中,放量最明显的是低空经济。

同时,抵抗也相对走势最强(唯一没击穿4月低点)、消息持续性最强,且消息以政府层面为主。虽然政府层面的消息的实际价值低于企业层面的实际动作,但多数韭菜更喜欢听政府消息。相对而言,人工智能、固态、合成生物等,行业动态基本都是企业层面消息。

所以,短线更看好低空经济!

但中线这些都不看好。除以上理由,也因为大资金在四月之前都已从这些就题材板块大量撤走。而长线看基本面,短线看技术面,中线则看资金面!

而从资金面角度,中线的主流题材依然在半导体芯片领域!尤其要注意大基金的动态:大基金一期成立后,电子行业占公募重仓的权重连续飙升五个季度; 二期成立后,该权重连续飙升三个季度,由2019年三季末的7.74飙升到12.27%。 这显示大基金对于行业投资有明显的中长线指向作用。

截止今年一季末,该权重为12.04%,环比下降1.88个点。大基金板块(大基金一、二期投资的上市公司)在公募重仓持有的电子行业中的权重由上季末的24.3%降至一季末的22.9%。

但持仓权重刚减少,规模更大的三期又成立了。可见之前的下降只是技术调整,这次显然将掀起新的持仓和价格的中长线上升浪,预计起码持续两个季度!

这个板块的有足够资金和题材加持,且动态估值居然不算高,只有30倍左右;静态估值高的主要原因是去年业绩明显下降。最大问题是产业环节多,个股极端分化。因此建议以etf和行业龙头为主。

大基金一期的投资重点在芯片制造和设计,封测,二期的重点仍是芯片制造环节,包括半导体和设备,预计三期会把存储也作为重点。

五,有色开始褪色,能源打回原形

大基金的投资方向还扑朔迷离,国家队在大宗投资方向则路径鲜明。五月份连续第18个月增持黄金,在其他国家央行半年前纷纷停止增持后,中国央行几乎成了唯一大多头。

乱世买黄金,盛世投国债。叠加同期央行大量减持美债,难免让人产生某种强烈想象。

但我依然判断不会发生超想象的动荡;相反,西线正酝酿最后的破局;随着多数大宗的滞涨和调整,全球通胀会继续下行,各国缩表也将持续……金价大涨的环境和预期的理由都将逐渐成为泡影。

进入四月,金价就进入平台整理,同期黄金板块则震荡下行。可见即便是国内,多数资金也没有继续看好黄金,反而借势撤离。

黄金板块从5月20日开启的c浪下跌,始终并未放量,也就是仍未出现恐慌割肉,这显示仍未跌完。虽已击穿4月低点,但相对于2月的低点仍有30%多涨幅。主要原因是4月中旬前的上涨,黄金成为少数涨幅超50%的板块,技术上严重超买,同时也已脱离基本面。

基本判断,黄金板块中线还有5-10%下行空间。

相对于有明显国家行为的黄金,铜铝等有色基本是企业行为。但后者的相关板块在本周也已破位,跌穿4月低点,且相对于二月低点,涨幅也都超过30%。区别在于前者是ABC浪下跌,后者是箱体破位。相对而言,后者调整更不充分!

这里之所以重点强调技术形态,是因为从价格上,有色也已完成价格价值回归,基本已无估值优势,除非商品价格再度大涨。但和黄金一样,我也找不到足够的继续看多理由。

这一点国家也明白。所以一边是市场在以“尽头论”为题材继续唱多,一边政府依然在出台限制产能的政策。

和黄金一样,有色板块也有5-10%的调整空间。中国具有产业优势的铝板块,中长线相对看好。

和有色金属略有不同,黑色的煤炭和石油的相关板块虽同样走出箱体,但尚未破位,并且相对二月低点涨幅不大(只有20%左右)。

无论能源还是有色,需求端短期长期都依然会保持增长。但另一个区别是,有色正常增加被炒作成了概念性增长,而股价也已提前完成概念性质的炒作。看看上一章提到的那些题材板块,就知道概念炒作完成后,是个什么情况。 相对而言,能源板块并未经历什么概念操作。尤其是煤炭,这轮调整出现明显放量,阶段性见底概率更大。

最后说说其他那些有可能、正在“正常增长”的行业与板块。

六:负增长、假增长和真增长

地产和船舶: 五月地产新政后,最新的数据终于出来:5月百强房企销售额 3225 亿,同比降低 33.6%,1-5 月百强房企销售额为14134 亿,同比下降 44.3%,继续保持在历史较低水平。但媒体却用了“降幅收窄 2.5 个点”表示;另外媒体重点报道称“二手房带看、成交均有好转,价格跌幅边际收窄”。

看到没?统计的是百强数据,行业整体显然更差;表述是降幅收窄,也就是继续下降,清政府上次战争丢了150万平方公里土地,这一次又割让了100万平方,也算新政带来的进步?唯一明确被表示增长的是二手房的带看和成交——连带看数据都拿出来说事,看来是真没东西可说了……

很多散户心里对地产和房价还带有幻想,顶端的资金却清楚!地产新政后,超长国债热销、长债利率继续走低,说明资金顶端很清楚地产不可能回暖,从而带动各种价格指数上升。

该板块已经吐517新政后的涨幅,且517之后出现天量,已彻底证明新政前后走势为战略诱多。按照规律,诱多涨多少,跌回起点后起码还得跌多少!

地产继续不景气,钢铁自然也好不了,加上有色等回落,造船业将继续景气,板块龙头新高在望!

家电和装修建材:地产继续萎缩,果然没影响家电的成长性。五月份,最核心的出口部门机电同比大增7.5%,其中家电增长18.3%,集成电路28.5%,汽车16.6%。也就是家电、集成电路已开始取代光伏和电池成为核心出口产品中,增量最大的“新三样”的地位。

由于出口占家电营的近40%,白色家电的50%以上,这个行业已是曾经的“大地产板块”中第一个完成去地产化的行业。何况,和家电关系更密切的二手房市场,不是还“双增”了吗?

基本判断,家电板块本周已完成技术性调整,再技术性震荡一两周,会再次开启战略性上涨。板块属性介于地产与家电之间的装修建材,短线机会不亚于家电,但中线空间一般

面板和消费电子:五月出口增长15.1%,仅次于前面的那个“新三样”。国内外手机和大型屏幕需求依然在超预期增加。近两周大盘和家电持续下跌,面板却明显抗跌走出平台震荡,预计很快会迎来新一波上涨(短线起码收复上周二大阴)。

消费电子有望同步走强。

旅游和航空机场:旅游行业的增长当然是确定的,但依然是人多、钱少。

2024年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增长16.7%,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0%。四月的清明节出游人数基本恢复到19年水平,五一则开始超过,但消费额却依然没彻底恢复到19年水平。

有个数据更是出人意料:一季度国内城市居民出游同比增长14.1%;农村居民出游人数居然增长25.7%!下沉消费趋势比多数人想象的还严重!

这种乡下农民出游,大多都是能省则省的“大饼团”,不仅带不来什么消费,反而会导致景区、交通拥挤而影响富人,洋人的出游体验和热情,对旅游行业回血,弊大于利!

一线机场的人流也基本恢复到19年水平,但收入却依然还差一大截。这引起了很多行业分析人士的意外,也导致机场成为“后疫情板块”(疫情打击严重板块)中唯一还没恢复到疫情前一年7成的行业。

调查发现,其实机场的近一半收入来自“非2B”(对航空公司)而是2c,也就是各种零售服务。根据对华东某一线机场的统计:今年前五月人流已达到19年的105%,机场消费却只有19年的55%,人均几乎少了一半!

相对而言,上座率已经恢复的航空公司,虽机票价格还没恢复,但背离情况没那么严重,且估值也比机场略好,比旅游景区和酒店好更多。因此中线角度,依然是航空公司优于机场,更优于景区和酒店。

短线当然是多为中小市值的后者更有弹性,但记住本文的标题:扬长避短,抓大放小!

0 阅读:38

鲍克娄的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