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为何不能反腐成功,最大原因在于皇帝根本无意反腐,所谓的反腐不过是打击官员的手段,进一步来说想,就是用贪官反贪官,最后反贪官的也没有好下场。
南北朝时期,当时北朝东魏第一权臣是高欢,西魏第一权臣是宇文泰,而高欢与宇文泰是死对头。公元537年九月,东魏行台郎中杜弼跑去找素有活曹操,东魏第一权臣,丞相高欢要求反腐倡廉。高欢听过之后就对杜弼说,现在不能反腐,还不是时候,我还得纵容他们去贪,当然,对于像你这样的好官我也一定会重用。杜弼对此不解,于是高欢就讲了如下这番话语。
首先官员们贪污受贿这些事儿,都是平常事,已经形成陋习和惯例,我都知道,但这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现在也不是时候。我如果现在严厉反腐,他们一旦逼急了,完全有可能逃到西魏宇文泰那里,对于这些官员来说,留在东魏,还是去往西魏,两可之事,哪边利益更大,便留在哪边。对于他们的操守我并不看好。为了稳定政局,我只能睁一眼闭一眼。
而南边的梁朝被天下读书人尊为正朔,萧衍正在弘扬佛法,以德行来感化天下,用正朔来招揽人心,我现在肃贪,会有不少心向南朝的读书人会投靠萧衍,对比之下,官员腐败根本就不叫事,人都走了,国家还怎么运行和壮大。不过我不是不反,不过是时候未到。你说的事情我都记下了,咱们还是要等一个更恰当的时机。杀猪都在年底,哪有中秋时节杀猪的。
但高欢还有一个原因未说,就是他作为权臣,如果反腐过度,势必让反对派联合起来,这将严重危及高欢的统治基础,毕竟此时高欢政局还不稳定,外面还有宇文泰。但高欢的理论显然没有说服杜弼,某日,杜弼又对高欢提及,那些功勋权贵不缴纳国家税赋,造成老百姓负担过重。
高欢没说话,带着杜弼走出朝堂,来到校军场演军,面对三军肃杀之气,文官出身的杜弼吓得够呛,半晌无语。高欢事后又把杜弼带回朝堂,就又对杜弼又说出一番道理。
高欢道:“你作为文官,只看到了这些武将偷逃国家税赋税银,但你没有看到他们征战沙场,百死一生,我也知道他们当中有人胡作非为,欺男霸女,但我现在还需要他们给我干活,我要取他们的大节,怎么能像要求普通人一样要求他们呢?你现在能够和我坐而论道,恰恰是因为他们的保护。等日后天下承平,我自然会一一收拾。杜弼听后,连连点头。
高欢的意思就是,现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正是用人之际,我还得靠他们打仗建功,相比而言,贪污不过是小问题。再就是,惩治贪腐属于另一条战线的搏杀,惨烈程度更甚于真实沙场。反腐这事儿还真要从长计议。
公元544年,天下已定,高欢彻底控制朝局了。贪官也养肥了,高欢觉得时机成熟了,决定打击反腐,这事他让儿子高澄来操持这事儿。之所以如此,一是锻炼儿子的能力,二是自己在后面,可以作为缓冲和兜底。毕竟要惩治的,好多都是一路走来的老伙计。他自己下不了手。至于操盘手,高欢没有让杜弼主持,因为高欢觉得杜弼过于书生意气,不懂变通。
高欢让让吏部郎崔暹担任这个反贪操盘手,辅佐儿子干这件大事。崔暹出自博陵崔氏,世家子弟。品行端正,克己奉公,自身底色很清白,的确是反腐的合适人选。但崔暹不愿意,因为他知道,反腐这事出力不讨好。反到最后,如果杀伐过重,高澄必然拿他开刀泄愤。他几次求高欢另选他人,但高欢不许。让他安心辅佐世子。
万般无奈的崔暹只好当这个冤大头了。崔暹的第一个目标是当朝宰相,尚书令司马子如。司马子如是高欢的义弟,与高欢一块起事当兵,拥有公司创股票,此人立功无数,但又贪墨无数。崔暹收集好证据,上书弹劾司马子如。高澄便把司马子如抓进了监狱。不过几天,司马子如就服软了上书请罪,后经审理,司马子如被抄家罢官。随后其他勋贵被处死或被贬官者无数。但高澄的反腐效果并不明显。因为被打击的都是元老重臣,因为这些人的存在阻碍了高澄的上位,打击元老重臣,就是高欢给儿子树立威望。这种有选择的打击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东魏“百官绝禄”。意思就是朝廷从来不发俸禄,官员生活完全依靠自理,如果不贪只能饿死。而贪腐就会被处死,这就形成了一种悖论。因此崔暹工作再出色也只能解决一些表象问题,治标不治本。这场运动之目的是,可能并不是真地为了反腐,而是要借此打压老部下,树立下一代领导威信。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崔暹远见,高洋接受东魏孝静帝禅位时,杜弼表示反对,跑来劝谏阻止,气得高洋要死,一次借着酒醉把杜弼给杀了。
而崔暹下场也不好,当初反腐时,崔暹查过侯景。后来侯景造反,满朝都说是让崔暹逼反的。高澄便想杀了崔暹,给侯景示好,经太后说情才得以平安。高澄遇刺去世后,司马子如就上表诬陷崔暹谋反,高洋贬崔暹为中书监,几年之后,崔暹就窝囊死了,死后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但这有何用,不过是卸磨杀驴。
崔暹去世时,高洋去他家里吊唁。高洋问其妻李氏,你很想崔暹吗?李氏回答:“原配夫妻自然很想”。高洋就说:“既然如此,那你就他一起去吧”。随后,拔剑斩下李氏的首级。算是给以司马子如为首的元老重臣出口恶气。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