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汽车产量排名直线拉升,作为山东经济双子星的济南、青岛功不可没。
文 | 门国锋
总第50期
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全国各省份汽车产量数据,过去一年中,全国汽车产量猛增297.67万辆,一举迈过3000万辆大关。广东汽车增量率先跨入百万辆门槛,产量达519.19万辆,占全国的17.2%。随着比亚迪等龙头车企的放量,新能源汽车成为广东汽车产业的核心增长引擎。
近年来始终在汽车产量排名前十边缘位置徘徊的山东,则是迎来意外放量,以197.39万辆的产量从全国第10位上升至第5位,其中77.77万辆的增量仅次于广东,位居增量榜的第二位。
在这一亮眼数据的背后,作为山东经济双子星的济南、青岛功不可没。1月8日,相关媒体从山东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济南、青岛两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接近全省总量的80%,成为全省产业发展的高地支撑。
在山东的汽车产业版图规划中,也是优先发展济南、青岛“两大基地”,联动发展烟台、日照、淄博等“五大集群”。在产业集聚、港口赋能等优势加持下,山东汽车产业有望进一步放量。
全省80%新能源汽车济青造
在山东打赢2023年汽车产量排名逆袭战背后,济南、青岛两大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烟台、日照、德州新能源乘用车产业集群,淄博、聊城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集群,都功不可没。
2月18日,山东省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结束后,比亚迪集团山东省总经理徐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3年,比亚迪在山东的5个基地总产值已超400亿元;2024年山东这些基地总产值预计将达500亿元,其中,济南比亚迪整车产量有望超30万辆。
在比亚迪在山东的5个基地中,济南有乘用车和零部件产业基地、电池生产基地和半导体生产基地,济宁有机电设备基地,青岛有比亚迪大巴工厂,总体看,比亚迪在山东整体布局非常好。
经过多年努力,青岛已经拥有整车生产企业8家,改装车生产企业32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900余家。聚焦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锂电池材料、电池制造、电控电机、底盘系统、车内外饰、整车制造及配套市场环节均有企业布局。
从具体分布来看,青岛有 4个产业资源集合度较高的高地:即墨汽车制造产业集聚区、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西海岸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城阳特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同时,青岛还布局了 3个新能源专用车及配套生产基地,即高新区新能源专用车及充电装备制造基地、胶州新能源专用车及LNG装备制造基地、平度新能源专用车及电池材料制造基地。
在济南比亚迪、青岛奇瑞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有力带动下,山东的汽车产业布局不断优化、集聚发展逐步成型,济南、青岛两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接近全省总量的80%。
山东还按照区域集聚、主体集中的原则,明确了“两基地、五集群、一走廊”的总体布局,优先发展济南、青岛“两大基地”,联动发展烟台、日照、淄博等“五大集群”,协同发展“山东半岛氢动走廊”,着力打造“两核引领、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
山东第5名排位能坐稳吗?
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山东和江苏新增汽车产量分别为103.82万辆、77.77万辆和70.67万辆,分别占据全国增量的34.88%、26.13%、23.74%。这也意味着粤鲁浙三省瓜分了全国超过八成的增量。
从全国汽车产量前十阵营来看,山东以197.39万辆的产量从全国第10位上升至第5位,江苏以165.03万辆的产量从全国第11位上升至第7位,妥妥的增长明星。
有新势力崛起,就有旧势力没落。2021年的重庆,2022年的陕西,都曾在汽车增量上与广东比肩。而进入2023年,广东汽车增量率先跨入百万辆门槛,产量规模、增量都成为难以比拟的存在。过去一年中,广东汽车产量达519.19万辆,占全国的17.2%,稳居第一位。陕西则是跌落到第十位。
2023年全国汽车产量前十省市分别是广东省、重庆市、上海市、安徽省、山东省、湖北省、江苏省、吉林省、浙江省、陕西省。
这其中,新能源汽车是广东汽车制造产业崛起的最大潜力点。2019年,广东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为15.59万辆,仅占全省汽车产量的5%。而2023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飙升至253.18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48.76%。
其中,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178.6万辆)超越上海(128万辆)、西安(98万辆),首次晋级新能源汽车第一城。而在2022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才87.47万辆,而西安、上海都已经在百万辆上下。
重庆、安徽也凭借亮眼的增长实现晋级。2023年,重庆汽车产量达231.79万辆,一举超越吉林、上海,排名第2。安徽汽车产量达208.8万辆,超越广西、湖北,跃升至全国第4位。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0余个省份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新能源汽车或充电基础设施的布局,进一步加码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当下背景下,各省份之间汽车产业的较量还在继续,作为山东经济尤其汽车产业龙头的济南、青岛还需要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