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必读:这些糖分可能加速癌细胞生长!

李莲的手记 2024-07-20 09:00:55

在我们评论区或后台,经常被问到肿瘤患者是否能吃羊肉、鸡肉等等“发物”,或是蟾蜍这类“寒性大”的补品。在想要通过“吃”来应对癌细胞时,绝大部分人都忽视了一点——少吃“糖”。特别是精制糖(也就是白糖、红糖、冰糖、蜂蜜、糖浆等等容易被转化为“葡萄糖“的糖类)。

为什么肿瘤患者要少吃“糖”?

①肿瘤细胞喜欢吃糖

肿瘤细胞有一个特性就是吸收葡萄糖的速度快,而且需求量大。日常我们所摄入的葡萄糖往往来不及被人体妥善消化吸收就被肿瘤细胞抢先利用了。

几乎每个肿瘤患者都做过的PET-CT检查,其最常注射的示踪剂就是一类易于显色的“葡萄糖”,是科研人员利用肿瘤细胞吸收葡萄糖能力强这一原理设计的。可见肿瘤细胞汲取葡萄糖的能力足够用“耀眼”来形容了。

扩展阅读:PET-CT片和普通CT片有什么不一样?患者如何轻松看懂自己的PET-CT报告?

②多吃糖会降低免疫力

基础研究发现,过多摄入精制糖会导致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波动,从而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活性。免疫细胞是人体抵御癌细胞的重要防线,如果它们受到损害,癌细胞就会更容易逃避免疫监视和清除,进而扩散和转移。

因此吃多了“糖”,特别是“精制糖”不仅会为肿瘤生长“添砖加瓦”还会增加转移风险。即便不是肿瘤患者,普通人长期摄入超标的精制糖也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诱发慢性炎症,导致我们“小病不断”、癌症风险上升。

③每天吃多少糖比较合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肿瘤患者应该更严格控制糖类的摄入。

这里要强调的是,添加糖不止是白糖、冰糖等等,日常生活中的甜点、饮料、水果蜜饯中的“无形”的糖分也要算进去。目前几乎大部分人的糖摄入量都是超标的。

那作为一个嗜甜如命的人有什么办法既吃得甜,又让含糖量不超标呢?

代糖是“免死金牌”吗?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既能享受自舌尖传递到大脑的甜美刺激,又不用为身体增加额外负担,这样的好事是真实存在的吗?知道了精制糖不能多吃,那代糖、0卡糖呢?

①什么是代糖?

代糖即糖的替代品,泛指那些低热量的甜味剂,可以是人工合成的,也可以是天然的,如甜菊叶等等。

它们统一的特点是:特别甜但热量低甚至没有。以最常见的三氯蔗糖为例,它是唯一以蔗糖为原料合成的甜味剂, 甜度为蔗糖的600倍。再简单点理解糖与代糖的关系,大概就鸡和鸡精,玫瑰和玫瑰精油。

②什么是0卡糖?

有些种类的代糖无法被身体消化吸收,会直接被排出体外,其热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商家用“0卡糖”来指代这类代糖,让不少怕胖的人“疯狂心动”。

代糖、0卡糖比“真糖”有什么好处?

①代糖、0卡糖不被人体消化吸收,不易引起血糖波动,不存在导致肥胖和高血脂的风险。尿病人和肥胖人群等特殊人群可安全食用。

②对人的牙齿无害,不会导致龋齿。

代糖还会帮助肿瘤细胞生长吗?

从原理上说,代糖不能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葡萄糖),因此不会帮助肿瘤细胞生长。

但代糖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类风险像是蝴蝶效应中扇动翅膀的蝴蝶。例如频繁使用高甜味的代糖,可能会让我们对高度的甜味产生依赖性,引发“糖上瘾”,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越吃越甜”,最终损害身体健康。

为了评估人造甜味剂的潜在致癌性,法国一项大型营养健康研究曾长期跟踪了102865名法国成年人的数据,并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研究发现:

①人造甜味剂摄入量与总体癌症风险呈正相关。与无摄入组相比,摄入更多人造甜味剂的参与者全癌风险增加了13%。

②各类人造甜味剂致癌风险还有所不同。例如阿斯巴甜和安赛蜜可分别引起全癌风险增15%和13%,而三氯蔗糖与癌症风险的关系并不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摄入阿斯巴甜增加乳腺癌风险最高可达22%,增加肥胖相关癌症风险最高可达15%。

尽管这项研究存在局限性,代糖致癌的具体原因也仍然在分析中。但从调研结果看,代糖虽然比精制糖更健康,但也不是对人体完全无害的、绝对安全的替代品。特别是一些人工合成的代糖。

代糖的其他风险:

除了可能会提高的癌症风险,经常食用人工合成的代糖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还会有以下问题:

①扰乱肠道菌群平衡

代糖能抑制肠道菌群中的有益种群的生长,导致致病菌数量上升。澳洲一项研究证明,人体连续两周、每天摄入1.2升代糖饮料后,肠道菌群中对人体有益的双岐杆菌、乳酸菌和拟杆菌种群的水平明显下降,多达11种致病菌的数量发生了上升,甚至出现了新的致病菌。这会导致便秘、腹泻、消化不良等各种肠道问题。

②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高

体重正常、代谢系统正常的健康人服用了“0卡糖”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会明显升高。哈佛大学一项近20 万人的大样本队列研究结果也表明:每天喝含人工代糖饮料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19%,这甚至高于喝含糖饮料患糖尿病的风险。另一项针对新加坡青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喝代糖苏打饮料的青少年,2 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增加了58%,甚至高于选择含糖饮料的青少年。

③肥胖风险增高

当我们的机体感知到了甜味物质后,会理所当然的推测为“葡萄糖来了”因此分泌大量胰岛素应战。结果发现“此糖非彼糖”,胰岛素没有用武之地后只能偃旗息鼓。久而久之,狼来了的故事多了。胰岛素受体的敏感度就下降了,就开始消极怠工了。这会导致肥胖或代谢综合症等。

PS:代糖并不能帮助减肥

在一项关于代糖与健康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跟踪观察了约46万人的健康和习惯,同时对37项代糖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对比数据发现:倾向于长期食用代糖食品的人群并没有实现减肥,甚至与那些食用少量代糖食物的人群相比, BMI(身体质量指数)值略有升高,而且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比例也提高了14%。可见减肥没有捷径可言。

小结:

无论何种健康的食品,超过了正常使用范围,就会造成不良影响。比如人体必需的食盐,摄入过多也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因此,讨论代糖的安全性,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数值基础上。不能因为是代糖就狂吃海喝,摄入量变成脱缰野马。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健康目标,合理安排糖类和添加糖的摄入量,尽量选择选择天然食物中存在的糖类,如水果、奶类、粮食和薯类等,尽量减少含糖饮料、甜点、糕点、白砂糖、蜜饯等食物的摄入。如果选择代糖,也建议优先选择天然代糖而非人工合成的。

主要参考文献:

1.Debras C, Chazelas E, Srour B, et al.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the NutriNet-Santé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PLoS Med. 2022;19(3):e1003950. Published 2022 Mar 24. doi:10.1371/journal.pmed.1003950

2.Sylvetsky AC, Figueroa J, Zimmerman T, Swithers SE, Welsh JA. Consumption of low-calorie sweetened beverages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total energy and sugar intake among children, NHANES 2011-2016. Pediatr Obes. 2019;14(10):e12535. doi:10.1111/ijpo.12535

3.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5518389/Artificial-sweeteners-raise-risk-developing-type-2-diabetes.html

4. Suez J, Cohen Y, Valdés-Mas R, Mor U, Dori-Bachash M, Federici S, Zmora N, Leshem A, Heinemann M, Linevsky R, Zur M, Ben-Zeev Brik R, Bukimer A, Eliyahu-Miller S, Metz A, Fischbein R, Sharov O, Malitsky S, Itkin M, Stettner N, Harmelin A, Shapiro H, Stein-Thoeringer CK, Segal E, Elinav E. Personalized microbiome-driven effects of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on human glucose tolerance. Cell. 2022 Sep 1;185(18):3307-3328.e19. doi: 10.1016/j.cell.2022.07.016. Epub 2022 Aug 19. PMID: 35987213.

5.Suez J, Cohen Y, Valdés-Mas R, Mor U, Dori-Bachash M, Federici S, Zmora N, Leshem A, Heinemann M, Linevsky R, Zur M, Ben-Zeev Brik R, Bukimer A, Eliyahu-Miller S, Metz A, Fischbein R, Sharov O, Malitsky S, Itkin M, Stettner N, Harmelin A, Shapiro H, Stein-Thoeringer CK, Segal E, Elinav E. Personalized microbiome-driven effects of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on human glucose tolerance. Cell. 2022 Sep 1;185(18):3307-3328.e19. doi: 10.1016/j.cell.2022.07.016. Epub 2022 Aug 19. PMID: 35987213.

1 阅读:891

李莲的手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