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河北对抗关陇的正义之战?颜真卿:那我的兵哪儿来的?

江舸 2024-05-22 00:26:44

在唐朝历史上,安史之乱一般被视作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其对于唐朝乃至之后五代时期的政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关话题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一种关于安史之乱起因的论调,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争议,即安史之乱的本质并不是地方军阀与中央政府的对立,而是河北地区与关陇地区的对抗。

因为当时关中地区百姓奢靡的生活,让边境百姓背负了沉重的负担,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在安史之乱发生前河北地区百姓的生活状态,唐朝时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均田制,农户们在成年后能够领到自己的土地。

在唐朝初期由于人口数量较少,空闲土地较多,这一政策能够较好推行。

但随着人口的不断上涨,到了天宝和开元年间,自耕农们能够领到的土地已经十分有限了,有些人甚至根本领不到土地。

但朝廷的税赋又是真实存在的,许多百姓不得不借债生活,但是他们微薄的收入连偿还利息都比较困难,最终只能被迫成为流民。

由于均田制的崩溃主要来源于人口和土地资源比例的失衡,因此其最先发生在唐朝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即黄河中下游的河南道,并非边镇河北地区。

诚然河北地区由于靠近边境,百姓需要负担沉重的徭役,因此生产情况不容乐观,但是在关陇地区由于皇帝和贵族占据了大量的田地,这让当地农户的生存情况也非常窘迫,这并不能形成有效的地区对立。

就算河北百姓将矛头对准的是长安城中的达官显贵,这个说法也显得十分牵强。

因为在河北地区安禄山等军阀,也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如果叛军愿意跟随这样的领袖,自然说明上面的假说也是不成立的。

其次这一言论的前提,即安禄山起兵是得到了河北地区军民支持这件事也是值得商榷的,虽然安禄山确实是从河北地区起兵,但其麾下的士兵多为自己的私兵以及部分少数民族部队,加入叛军的汉人士兵数目十分有限。

虽然在安禄山起兵前期,河北地区大量官员选择举城投降,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支持安禄山的叛变,而是城中将士承平日久,已经完全没有作战能力了。

甚至有的将官在看到叛军攻城后被活活吓死,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奇景了。

但在安禄山大军远去攻打长安之后,河北地区许多城池在颜真卿的号召下,纷纷杀死安禄山设置的伪官,重新回到唐政府的怀抱。

很多士兵和百姓听到颜真卿的演讲后,还会动情垂泪,这充分说明了唐廷在河北百姓心中的份量,说他们支持安禄山反叛显然是无稽之谈。

写在最后

诚然在安史之乱发生时,河北地区的部分百姓确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这并不是他们挑起地域对抗的理由,因为其他地区的百姓并没有比他们好到哪里去。

而且从安史之乱后,河北地区百姓纷纷响应唐臣积极抗争的举动中,我们也能看出安禄山其实并没有获得百姓的支持,所谓安禄山是代表河北百姓诉求的“正义使者”之论可以休矣。

参考资料

王道鹏:《安史之乱对唐代农村社会的影响》,2012年4月发表,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0 阅读:29

江舸

简介:读奇闻历史,品天下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