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了3年、6年、10年的老白茶,叶片还是绿的,请问正常吗?

小陈茶事 2024-06-05 09:42:47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上个礼拜,有位外地茶友喝了2018白露茶后,心生不解。

“这真的是6年前存下来的白茶吗?为什么叶片还是绿的?别家看到的老白茶,颜色比你们的深很多,基本都转色了。”

6年的时光,的确会改变很多事与物。

但不至于让一款白茶彻底面目全非。

干度达标、里外烘透、标准仓储的白茶,在逐年安稳陈化下,外观梗叶颜色的确会发生微妙变化。

注意了,此处的“微妙变化”是个关键词。

逐年缓慢加深,逐渐让外观颜色降低色彩饱和度。

新茶时,白茶叶片颜色以绿为主。

春寿眉,草绿、嫩绿、葱绿、柳绿等,不同深浅的绿交织在一起。

秋寿眉,叶片以绿为背景色,受到明媚充裕干燥阳光影响,间或伴有部分砖红、土黄等,类似层林尽染的秋日山林。

当它们渐渐存老后,基础色不会变。

只是,叶片不如新茶时那么光鲜亮丽。

从新茶的草绿、柳绿等,逐渐转变成灰绿、暗绿、墨绿等颜色。

但不至于从绿转褐、从绿转褐、甚至从绿转红。

直接360度大转弯,改变了基础色阶。

又一次聊到这个相同话题,老白茶应该是什么颜色?

存了多年的老白茶,叶片还保留绿色正常吗?

背后没法一刀切,下文将列举4个特定案例。

图文结合,有图有真相,大家看过后便能懂。

《2》

一、黑褐色老白茶是一眼假的低端茶。

从视觉观感看,比起绿色老白茶,让人看一眼就感觉不舒服的,其实是黑褐色老茶。

这些年里,有过许多次和“黑褐色老茶”打交道的经历。

在它们身上,有着许多共同点。

外观看起来极为沧桑衰老,叶片以单一的黑褐、黄褐、咖啡色为主,没有半点绿色保留,也看不出任何自然陈化痕迹。

用料往往低端、粗糙,叶片粗老,以老叶片、蜡片为主,茶梗又粗又长,外形好似小木棍。

凑近闻,几乎没有任何舒适茶香,药香、陈香、粽叶香等全无踪迹,反而伴有仓味、堆味,以及言语难以描述的怪味。

此时,对你销售介绍这款“老白茶”的茶掌柜,或许会搬出这类话术。

“存放超7年、10年的老白茶都长这个样。买老白茶不买黑的,难道还要买绿的?这是我们家经典款,复购率很高。今天来交个朋友,便宜点卖给你……”

在低价诱惑面前,很多新茶友会被其打动,买下一款接一款的黑褐色老白茶。

殊不知,在这些外形黑乎乎的老白茶背后,藏着不少坑。

它们十有八九是渥堆做旧产物,年份虚标,弄虚做旧,用料极差,问题猫腻多多,将其泡开喝下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

《3》

二、速成“黑褐色老白茶”,易如反掌。

前两年秋天,我们做过这样的实验。

即,快速制成黑褐色老白茶。

当时收到这样的留言称,白茶要想存到转色,至少要七年以上。

闻言,当即做了个实验尝试。

结果证明,不需要7年,甚至不需要7天。

在温度湿度足够的前提下,很短时间就能让刚采摘下来的茶青鲜叶,迅速转变成黑褐色模样。

当时的实验操作,大致如下。

首先,采了一小袋寿眉茶青,数量不多,不到一斤,装在塑料袋内,一直没有敞开摊晾。

其次,闷在袋子里超过3小时后,再打开,已经能闻到几分闷闷的植物气息。此时摊开竹筐内,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最后,从早上的11点,晒到下午接近3点、4点后,凑近前检查。发现这小袋样品茶已经明显转色,转变成豆角干、晒梅干菜的颜色,黑褐色明显……

上述提到的这番操作,其实是实验复刻市面上常见的渥堆做旧茶。

先渥堆/厚堆/闷堆,接着再暴晒,或者利用极高的温度烘干。

渥堆+暴晒的双重打击下,能快速摧毁白茶叶片内部的天然色素物质(以叶绿素为主),从而彻底转色。

但这样下来,好茶的内在风味物质与养分物质,早已摧毁殆尽。

若是盲目相信老白茶是买黑褐色的好,一旦碰到这类渥堆做旧茶,就很容易中了圈套!

《4》

三、哪怕保留自然色系的老白茶,也未必是好茶。

看完前面的渥堆做旧示范案例,再来看开篇的问题。

相信很多人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老白茶要买保留自然陈化色系的,买颜色看起来带点绿的……

但这种单凭外观来选茶的做法,也存在很大风险。

容易让你与好茶失之交臂,买到极为平庸无奇的鸡肋产品。

五月份在试茶时,碰到过一饼2019寿眉饼。

拆开饼纸后,单看外表倒是没有明显异样。

除了茶梗有些长,叶片有些宽以外,整体的色系很正常。

暗竹绿、苍绿、黄绿等自然色系,在整饼茶的梗叶颜色上均匀自然过渡,没有做旧痕迹。

的的确确,完完全全,就是一款5年陈老茶饼应有的模样。

但那天的试茶结果看,这饼茶的真实品质并不乐观。

因为它的茶香很淡,闻整饼干茶,沸水泡后热闻盖香,再凑近闻叶底,从头到尾没有任何茶香登场。

泡开后,茶汤虽说清透,不浑浊,但是味道太寡淡。

平平无奇,乏善可陈。

好似在白开水里,添了几分略带茶味的微苦、微涩。

若没猜错,这饼寿眉的年份虽然是真实的,没有做旧。

但它的先天产区环境很差,内在茶味物质匮乏。

新茶喝,味道寡淡。

存老后,照样没有任何起色。

如此用料低端,平平无奇的白茶,哪怕它的外观自然,叶片陈化颜色正常,但也是不香、不好喝、没有性价比的鸡肋品!

《5》

四、买老白茶,不能只看表面。

单看表面,只能淘汰那些一眼假的问题茶。

譬如,颜色黑乎乎,单调一色的做旧茶。

但想进一步分辨优劣高低,需要认真泡开,感受茶香与茶味的差距。

从试茶检验的打分机制看,外观表面,只占30%比分。

而茶香、茶味、韵味综合相加,起码得占据70%的权重。

不管是什么茶,风味核心才是关键!

再次回到开篇,2018年的白露茶在存了超过6年后,叶片上保留绿色再正常不过。

白茶的自然陈化,从不是走“大跃进”路线。

不可能在短短6年、7年时间内,基础原色全变。

除非是做坏了,工艺不当,甚至人为直接做旧,或者是跑气受潮存坏等,在种种不利影响下,破坏了白茶外观基础色,才会导致异样变色。

否则,不同年份之间的白茶,叶片颜色的改变过程很缓慢。

从亮一分的绿,到暗一分的绿,基础色不变,明暗度与色彩饱和度逐渐改变。

如此,才是正常的老白茶!

《6》

参考一款白茶是否自然陈化,同类对比更有意义。

昨天下午,特意翻出了三款茶。

分别是2018白露茶、2020白露茶、2023白露茶。

摆在同一个茶样框内,放在一起对比。

两两对比,三者对比。

白茶寿眉叶片的自然陈化过程,一目了然。

单看2018白露茶的“单人照”,也许部分茶友会觉得,它比起市面上常见的黑褐色老茶而言,显得偏绿。

但和其余年份的白茶放在一起后,便能看出差距。

干燥、避光、阴凉、舒适的储存过程里,缓慢陈化的老白茶,从来不需要夸张化的色系大转变。

保留基础原色的同时,缓慢自然过渡。

跨越漫漫岁月长河,修炼出日愈醇厚甘香的风味实力,才是真正的优质老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1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