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世界炼油行业和石油贸易格局展望

彦彦化工 2024-10-31 10:56:51

编者按

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发布年度中期展望报告《2024年石油报告(Oil 2024)》,其中对2030年世界炼油行业以及石油贸易格局进行了分析和研判。当前,能源转型正在深刻改变全球的能源和经济形势,石油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在加快。作为石油产业链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炼油行业在世界经济和各国民众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系统全面地分析全球炼油行业发展趋势,既能够更好地研判未来石油行业变化,对于分析展望全球石油贸易格局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版文字由 王能全 提供

(作者系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前首席经济学家)

全球炼油行业增长放缓

国际能源署在《2024年石油报告》中指出,2024年至2030年,全球炼油行业将迎来一段缓慢增长的时期,预计设计能力(包括凝析油分离)将从1.042亿桶/日增加至1.074亿桶/日。到2030年,预计全球炼油生产能力可以满足世界每天8580万桶的成品油需求。

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世界前五大炼油能力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和沙特阿拉伯。不过,从炼厂加工量来看,2023年美国排名世界第一,当年加工石油的数量为1596.3万桶/日,占比世界的19.2%;中国排名第二,加工石油的数量为1510.2万桶/日,占比世界的18.2%。

预计到2030年,全球炼油产能将净增加330万桶/日,但预计炼油厂的加工量仅增加210万桶/日,成品油(不包括煤基合成油/天然气合成油、添加剂、工业直接使用的原油和馏分产品)的需求增长将只有120万桶/日。随着石油需求增长逐渐减弱,预计全球炼油产能利用率将下降,从而推动产能更加合理化。

预测期内,全球宣布关闭的炼油产能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未来几年可能会宣布关闭更多的炼油产能。2025年是炼油厂关闭的高峰期,届时将有总计80万桶/日的产能关停。其中,欧洲关停4个炼油项目的产能合计为48万桶/日,美国宣布关停的两个炼油项目总产能为38万桶/日。

炼油产能投资的放缓主要由于以下几个因素,即预期石油需求增长的放缓、推动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的法规发布(尤其是在欧洲),以及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政策的压力,从而使炼油商对进一步扩张犹豫不决。炼油行业的投资重点,已经从专注于项目规模和复杂性的提高,转向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灵活协同处理低碳原料和可再生燃料的生产。

此外,由于碳税不断上涨、生物燃料供应不断增加、燃油效率法规以及电动汽车销量的激增等因素削弱了对精炼运输燃料的需求,炼油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了抑制。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与近期创新低的炼油利润率形成了对比,导致许多炼油商减缓投资。

新冠疫情结束后,随着因疫情大流行期间受限和供应链瓶颈而推迟的项目逐步完工,全球炼油产能激增。2024年至2026年,全球投产的炼油项目约为440万桶/日,占预测期内总增量510万桶/日的大部分。2026年以后,预计完工的炼油项目相对较少。在全球需求放缓以及天然气、生物燃料和可再生燃料供应增加的背景下,未来三年可能是炼油净产能实现较快增长的最后时期。

从全球炼油净产能增加的区域分布看,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将净增炼油能力280万桶/日,占增长的近85%,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和中东的新开发项目。

国际能源署分析认为,对精炼产品的需求增长在2030年之前将转为负值,超出成品油需求而导致面临关闭风险的炼油产能将增加。2030年,欧洲和北美的炼油风险产能预计在100万至150万桶/日之间。相比之下,一些地区的闲置炼油产能将减少,尤其是在中国。多年来,提高炼油利用率一直是中国政府的目标。由于炼油利用率的提高,非洲和俄罗斯的炼油风险产能将小幅度下降。

全球炼油行业呈现分化新趋势

在《2024年石油报告》中,国际能源署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从目前至2030年全球炼油行业的发展趋势,认为2030年前,世界各地的炼油行业将出现较大的分化。

美洲:炼油业面临挑战

未来几年,美国炼油行业将面临重大的挑战,需求下滑的趋势和出口市场的萎缩,将给美国炼油利用率带来压力,这可能促使美国炼油商采取进一步的改造和重组措施,以保持行业竞争力。预计到2030年,美国炼油加工量将下降近100万桶/日,以适应美国石油产品需求下降140万桶/日的趋势。

在过去的十年里,由于资产老化,墨西哥炼油系统的利用率远低于平均水平。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正在推进炼油厂升级扩建项目,预计2030年墨西哥炼油利用率将提高至63%。2025年,34万桶/日的多斯博卡斯港炼油厂将投入运营,有望大大减少墨西哥对美国燃料的依赖。

在南美洲,仅由巴西推动的炼油产能将增加13万桶/日,与该地区约10万桶/日的需求增长保持一致。尽管炼油能力有所增长,但在预测期内,该地区仍将是石油产品的净进口地。巴西正在着力提升现有炼油厂的炼油能力和柴油质量,推进其与生物燃料行业的结合,预计到2030年,巴西国内柴油和汽油进口需求每天将减少近25万桶。

欧洲:需求低迷导致炼油厂减产

随着成品油需求的下降,预计从2023年到2030年,欧洲炼油厂的日加工量将减少150万桶。自2010年以来,欧洲一直以每年不低于22万桶/日的速度关闭炼油厂产能。2024年,埃尼集团关闭了12万桶/日的利沃诺炼油厂。2025年,英国13万桶/日的格兰杰默斯炼油厂将改造为生物燃料设施,bp将关闭盖尔森基兴炼油厂8万桶/日的产能,而壳牌将减少莱茵兰炼油厂15万桶/日的产能。在过去的五年中,欧洲平均每天向西非出口近50万桶汽油。但随着尼日利亚新建炼油厂的产能增加,欧洲炼油厂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非洲:炼油产能有望显著增长

在非洲,炼油厂产能在预测期内有望增加75万桶/日,这与该地区精炼产品需求预期增长84万桶/日基本一致。然而,非洲大陆仍然严重依赖石油产品的进口。

尼日利亚65万桶/日的丹格特炼油厂即将投产,成为该地区炼油行业的重要转折点。该设施仍处于启动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全面投入运营。在加纳,特马炼油厂的原油日处理能力年初达到了4万桶,旨在减少对进口石油产品的依赖。尽管非洲炼油产能上升,但预计2030年仍将需要近230万桶/日的进口石油产品,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地区需求,其中近60%是柴油。

中东地区:炼油产能增长将放缓

中东地区是原油和成品油的主要出口地。到2030年,该地区炼油产能将增加63万桶/日,占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总炼油产能增量的23%,炼油厂加工量将增加120万桶/日,利用率将攀升近6%。中东地区炼油产能的增长将在本十年的中期放缓。

伊朗将在2026年前,将其凝析油精炼量提高18万桶/日。伊拉克计划将其炼油能力扩大32万桶/日,同时提高炼油厂产品品质,向出口精炼产品过渡。沙特阿拉伯朱拜勒炼油厂将在2024年扩建2万桶/日。

印度:炼油能力持续增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的炼油行业发展迅速。凭借580万桶/日的总炼油能力,印度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炼油国。面对来自中东炼油厂的挑战,印度炼油行业希望在有效满足国内油品需求的同时,成为轻质和中间馏分油的可靠全球供应商。

人均GDP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推动了印度对石化产品的总需求强劲增长,从而确保印度炼油行业的持续活力。目前,印度有23家正在运营的炼油厂。到2030年,印度的炼油能力将增加到680万桶/日。

中国:炼油产能建设放缓

预计到2030年,中国炼油能力将增加90万桶/日,达到1900万桶/日;原油加工量仅增加40万桶/日,而石脑油和液化石油气/乙烷的进口量将增加90万桶/日。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高和汽油需求的下降,车用燃料尤其是汽油的过剩将会加剧。

中国建设炼油厂的步伐正在放缓。从2027年至2030年,中国没有重大的新建炼油项目。预测期内,中国年平均净增炼油能力约为13万桶/日,远低于过去十年的年平均值30万桶/日的水平。

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炼油业发展差异较大

到2030年,日本对成品油的需求预计将减少近27万桶/日。日本炼油厂以满足国内燃料需求为主,与较新的亚洲炼油厂相比,其规模和加工能力均处于竞争劣势。山口炼油厂今年一季度关闭后,自2006年以来日本累计关闭的炼油产能达到170万桶/日,相当于该行业近20年前峰值的三分之一。

相比之下,韩国的石油需求相对稳定,炼油产业与国内石化产业深度融合。韩国是油品净出口国,预计到2030年,韩国成品油的总过剩量将超过50万桶/日。尽管如此,韩国仍严重依赖进口液化石油气、乙烷和石脑油作为其石化行业的原料。

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巴板炼油厂,将在2025年将其原油蒸馏能力提高10万桶/日。泰国将在2026年完成其12.5万桶/日的斯里兰卡拉查炼油项目。文莱的大摩拉岛炼油厂二期项目将于2029年投产,计划增加产能5.5万桶/日。蒙古和越南也将对现有炼油项目进行小规模的升级,增加炼油产能5万桶/日。然而,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加上石化工业的扩张,这些亚洲国家仍将继续严重依赖汽油、石脑油、乙烷和液化石油气的进口。

全球石油贸易格局加速演变

全球炼油行业格局的变化,必然带来石油贸易格局的相应改变。在《2024年石油报告》中,国际能源署对从目前至2030年全球原油和成品油的贸易格局与未来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在供应增加和需求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全球原油供给将从2024年的供给不足转为过剩,预计2030年原油过剩量将达到70万桶/日。原油供应量超过了全球进口的需求,这为重建全球石油库存提供了机会。

大西洋盆地:更多的原油和成品油将运往亚洲

亚洲日益严重的结构性原油短缺,加上大西洋盆地日益增长的原油过剩,将决定2030年前的石油贸易格局。此外,中东含硫原油出口的减少部分,将被巴西和圭亚那石油供应量的增加所抵消。美国的轻质页岩油,将增加对欧洲、西非和亚洲轻质低硫原油的供应,大西洋盆地原油在这些地区的市场份额将增加。

预测期内,大西洋盆地炼油产能和原油供给的增长,均大幅超过成品油需求的增长,从而导致炼油利用率下降,这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国。在苏伊士运河以东的地区,中东、印度将引领原油加工量继续增长。

到2030年,大西洋盆地原油和凝析油的供应过剩将增加270万桶/日,而苏伊士运河以东的缺口将增加280万桶/日,这意味着向东流动的原油数量将增加。

美洲:世界重要的原油和成品油输出地

美洲的原油和凝析油净出口量,预计将从2023年的460万桶/日增加到2030年的800万桶/日。受美国和加拿大产量增加的推动,北美的出口量到2030年将增加至360万桶/日。

2030年,预计美国仍将有大约500万桶/日的石油产品供应过剩,包括液化石油气/乙烷、汽油、石脑油和柴油。美洲其他地区的供应缺口,可能会吸收美国近40%的过剩液化石油气,其余则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

今年5月初,日输送量89万桶的加拿大跨山管道开始运营,把更多的加拿大重质原油出口到了美国西海岸和亚洲,为区域间贸易创造了新的机会。随着重质原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种贸易模式的转变有望重塑全球的航运业。预计2030年前,加拿大西部管道的出口能力仍将保持在510万桶/日。

墨西哥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预计到2030年,墨西哥将需要约30万桶/日的进口燃料来满足需求。墨西哥多斯博卡斯港炼油厂的投运,将削减该国向美国墨西哥湾地区出口的重质玛雅原油数量,因为这些原油将在本土精炼。预计墨西哥重质含硫原油的出口量将从2023年的110万桶/日减少到2030年的13万桶/日。

在巴西、阿根廷和圭亚那原油产量增加的推动下,2030年拉丁美洲的原油过剩量将达到450万桶/日。其中大部分资源为轻质原油,有望满足亚洲地区的原油短缺,少量重质资源可用于补充美国重质原油的市场缺口。

欧洲:原油进口量将下降

欧洲的原油缺口,预计将从2023年的920万桶/日缩小到2030年的850万桶/日,炼油厂产量的下降将超过原油产量的下降。考虑到俄罗斯原油进口禁令可能仍会存在,欧洲炼油厂将继续需要吸引北美和非洲的原油,以填补与产量相比的缺口。

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原油成品油出口量均下降

在2030年之前的剩余时间里,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将保持石油净出口的地位。原油净出口量将从2023年的670万桶/日下降到2030年的630万桶/日,主要原因是欧佩克+继续减产将影响原油出口数量。

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原油和成品油供应,都保持着过剩的状态。不过,西方的制裁迫使许多国家用其他来源取代俄罗斯的供应,导致俄罗斯原油和成品油的出口市场面临挑战。

非洲:原油出口量将下降

随着上游产量的下降,预计北非2030年的原油净出口量将减少至160万桶/日。目前,欧洲加工了该地区大部分过剩的轻质低硫原油,但非洲的原油生产面临来自美洲的激烈竞争,北非地区的部分原油可能会流向苏伊士运河以东的市场。

随着尼日利亚丹格特炼油厂达到满负荷生产,西非的原油净出口可能会在未来几年下降。不过,问题是尼日利亚是否会将国内生产的原油转移到该炼厂,或者该国是否会选择进口越来越多的美国轻质低硫原油或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早期的原油贸易表明,将美国WTI原油运往尼日利亚,而尼日利亚等级的原油向国际市场出口,更具成本效益。

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将增加

预计2030年,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将占到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以及炼油产能增长的绝大多数。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的原油缺口,预计将从2023年的490万桶/日增长到2030年的770万桶/日,并主要通过增加来自大西洋盆地的原油供应来满足。亚洲的石油缺口到2030年将增加230万桶/日,炼厂加工量将增加140万桶/日,而该地区的原油产量将减少90万桶/日。

自2022年以来,中东增加了150万桶/日的炼油产能,再叠加欧佩克+的自愿减产,预计2023年至2030年间,中东地区原油出口将下降约30万桶/日,原油、凝析油、天然气液和石油产品的出口总计将增加140万桶/日,其中成品油出口量为550万桶/日,原油出口量为1720万桶/日。尽管中东地区的原油和凝析油出口量2030年将降至1720万桶/日,但仍是填补亚洲缺口的最大原油出口来源地。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原油净进口国,2023年平均原油进口量为460万桶/日。预计到2030年,印度的原油进口量将增加至560万桶/日,这主要是受炼油厂扩张计划的推动。尽管未来几年印度轻质和中间馏分油的出口潜力巨大,但随着国内对石化原料的需求不断上升,印度将面临日益严重的液化石油气供应短缺。来自美国和中东的廉价乙烷和丙烷的供应为印度提供了机会。

中国是亚洲原油供应缺口最大的国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原油缺口将达到1170万桶/日,比2023年增加近70万桶/日。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 阅读:1

彦彦化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