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小说《红楼梦》中的名言。试问,小说中能做到人情练达的有几个人?
读者公认,在男主角贾宝玉这一辈儿,王熙凤算是个中高手。
凤姐听说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这么一句话,怎么看都不像是王熙凤说得出来的。
凤姐高情商的话有很多,比如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这一句: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这一句话,是夸人的教科书级例句。凤姐的这一句话直接夸了5个人,这5个人分别是:贾母、林黛玉、迎春、探春、惜春。
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凤姐这一句话说过后,能让在现场的每一个人都如沐春风……
这本事可不是人人都有的!
比如,鸳鸯女誓绝鸳鸯偶时的这一句:
凤姐儿道:“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贾母笑道:“这倒是我的不是了?”
贾母正为邢夫人替贾赦讨要鸳鸯做小老婆而生气,这时候谁有本事把贾母哄高兴了?
靠邢夫人自己吗?邢夫人做不到;
靠王夫人吗?邢夫人挨骂王夫人高兴着呢,这时王夫人根本不想出头。同时呢,大伯子要收房里人,哪轮得到小婶子多嘴,在这个必须避讳的前提下,王夫人乐得什么也不说。
靠贾宝玉吗?说实在的,贾宝玉那张破嘴也就哄哄女孩子开心,真到关键时刻,他的机变力顶不上去,根本不敢在一众长辈面前开口。
想要打破这个僵局,还得看王熙凤:
凤姐儿道:“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贾母笑道:“这倒是我的不是了?”
顺便说一句,贾赦为什么要讨鸳鸯做小老婆?是他看中了贾母的财产,这段情节涉及到的,是荣国府的顶格宅斗。
贾母当然会严厉拒绝!
可贾母拒绝之后呢?她自然还要找一个台阶下,而凤姐就是贾每需要下台阶时递梯子的那个人。
在这个时间点,王熙凤完全不去点破宅斗的内涵,将几十岁贾赦的算计,无限淡化成儿子向母亲讨要东西。
只是这个东西是鸳鸯罢了,贾教为什么要鸳鸯?那是因为鸳鸯优秀。
鸳鸯为什么优秀?那是因为贾母会调理丫鬟。
凤姐的一连串的话语,既把贾母给捧上去了,又把荣国府宅斗的大矛盾在表面上抹平压下去了,也难怪贾母会直接笑了……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这么八面玲珑、情商了得的王熙凤,怎么会当众说过这么一句话:
凤姐听说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得了玉益似的,王熙凤口中玉这个名字指的是谁?
以玉为名,很自然地是指贾宝玉,林黛玉也脱不了干系。读者都知道,宝黛可是贾母的心肝宝贝,凤姐怎么会当着众人的面,说贾母的两个心肝讨人嫌呢?
凤姐是真的讨厌贾宝玉和林黛玉吗?
当然不是。
那凤姐说的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这不过就是,随口的人情和笼络人心的手段……
一.王熙凤同宝黛良好的关系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读者读《红楼梦》前80回,真是找不到凤姐同宝黛交恶的论据呢。
事实也是如此,王熙凤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一直很好。
都说凤姐是凤辣子,她的身上有狠辣的一面,她下死手的时候,那是真会出人命的。
可话又说回来,凤姐是一个正常的人,只有有人严重损害她的利益的时候,她才会痛下杀手。
能让凤姐直接痛下杀手的,正是“作风”问题。
男子作风有问题,敢把花花心思惦记到凤姐头上:比如贾瑞这样的人,就会被凤姐狠狠捉弄;
女子作风有问题,敢惦记贾琏正妻的位置:比如尤二姐这样的人,更会被凤姐除之而后快。
对那些同凤姐没有利益相争的人,凤姐表现出来的就不是狠辣而是热辣了。
对于乡下的穷亲戚刘姥姥,凤姐热情招待,这份情温暖了刘姥姥一辈子;
对于婆婆娘家的穷亲戚邢岫烟,凤姐也是关怀疼爱,又是给开工资、又是给送奢侈品的。
凤姐和小说中的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会有利益纷争吗?
答案简单而直白,没有!
这就意味着,他们一直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先来说王熙凤和贾宝玉:
从大家族来说,贾赦和贾政属于一家人,分别成婚之后繁衍出两房人。
王熙凤是大房贾赦的儿媳妇,贾宝玉是二房贾政的儿子,
顺便说一句,贾赦和贾政之间或许能因为荣国府的财产扯皮,他们的儿子间则没有这种可能性。
侄子去争叔伯的财产,在叔伯有儿子的前提下,这同时违反了律法和公序良俗,不会得到律法和家族的支持。
在不存在贾琏、王熙凤,同贾宝玉争地位、争财产的大前提下,他们之间就不可能存在大矛盾。
至于贾母更疼爱宝玉,她会把绝大部分的私产都留给宝玉,这不是王熙凤有资格去争的。
古代女子的陪嫁,是女人的娘家给女人傍身用的,是女人在夫家活着的底气,这笔财产由女人自行支配。
同时呢?
《红楼梦》的故事,真事隐假语存。
红学家认为贾政一家是贾母过继来继承家业的儿子,我赞同这个观点。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贾赦就只是贾政的哥哥而已。贾赦一家没有资格染指荣国府的财产继承,他们只能在贾政、王夫人的手下讨生活。
贾赦说贾母偏心,那是自然的,谁让贾母过继的是贾政并不是贾赦。
等到了王熙凤夫妇这一辈,他们连说贾母偏心的理由都没有。凤姐真的是比贾赦聪明,她伺候并真心对待贾母,自然会换来贾母支持她当家这份丰厚的回报。
只要王熙凤还是荣国府的当家少奶奶,她手中就有资源,这些资源通通都是可以变现的……
而宝玉又是贾母最在乎的孙子,王熙凤自然要对宝玉好,凤姐没有嫌弃宝玉的资格。
再来说凤姐和林黛玉的关系:
表面上贾赦是贾母的长子,是荣国府爵位的继承人,可这真的只是表面上。
读者在看书的时候,完全可以把贾宝玉理解成为荣国未来的继承人。
也就是说,未来的宝二奶奶,才是荣国府正牌的当家少奶奶!
这是王熙凤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因此,王熙凤在宝玉的婚事上必然要选边站,这涉及到她实实在在的利益。
贾母支持宝黛配;
王夫人则支持金玉良姻进行抗衡。
王熙凤选择支持谁?
答案异常明确,王熙凤站贾母这一方,一直在为宝玉和黛玉的婚事造势:
你(黛玉)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我说他们(宝黛)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说合。我及至到那里要说合,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笑对诉,倒象`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说合。
王熙凤为什么会这么做?
站队贾母这和黛玉符合她的利益,答案也许就这么简单。
读者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贾宝玉取的是宝钗,荣国府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薛姨妈会撺掇着王夫人,马上让宝钗成为荣国府的当家少奶奶。
王熙凤有王家罩着,薛宝钗也有王家血缘,薛宝钗是真的可以取代王熙凤的。
然后呢?
王熙凤只能灰溜溜地离开荣国府的核心权力位置,住到荣国府隔断的花园子里,不停地被婆婆邢夫人挤兑、刁难……
这哪里是心高气傲的凤姐能过的日子。
贾宝玉娶了林黛玉就不一样了!
王夫人并不信任林黛玉,必须找人牵制林黛玉,她牵制林黛玉的首选,一定是自己的亲侄女王熙凤。
凤姐当然会全力阻止薛宝钗嫁进荣国府,顺便说一句,与凤姐有共同想法的还有李纨。
如果贾宝玉娶了薛宝钗会怎样?
这对于李纨来说会是个灾难。
如果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这就意味着王夫人彻底在荣国府当家作主。
然后呢?
王夫人本来就是个霸道的婆婆,她会把权力和财产,通过薛宝钗牢牢地控制在贾宝玉的名下,自己大权独揽。
如果出现这种状态,李纨一个寡妇没有丈夫撑腰,她与贾兰母子日子过得很该会有多苦,简直会让她不寒而栗……
如果宝玉娶了林黛玉,王夫人必然提拔王熙凤,为了不让王熙凤太过乍眼,王夫人同时也会分给李纨一些权力。
林黛玉、王熙凤、李纨,她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种平衡而稳定的局面,是王熙凤和李纨都想看到的。
豪门贵族与利益相关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没有亲情。
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在排斥宝钗成为自家人的这件事上,王熙凤和李纨是可以拧成一股绳的。
于是读者,就看到了一个把亲表妹薛宝钗不放在眼里,却和黛玉来往密切的凤姐;
于是读者,也看到了一个时时在压着薛宝钗的李纨:
好妹妹,你去只管去,我自打发人去到你那里去看屋子。
读者千万别低估这句话的力量,薛宝钗还没张罗搬走呢,李纨就已经派人去收屋子了,这已经不是间接,而是直接在撵人了。
嫌弃黛玉,这件事情在李纨和王熙凤的身上都不可能发生,那为什么凤姐还会说这句话呢?
请读者注意,凤姐儿的这句话是对李纨说的:
凤姐听说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凤姐会和李纨议论宝玉吗?
李纨敢同凤姐内涵宝玉吗?
答案都是否定的。
二人除了极有默契地反对薛宝钗嫁进荣国府之外,在其他的事情上相互并不信任。
那林黛玉呢?
当李纨和凤姐对黛玉都没有敌意的时候,读者就可以放弃宅斗这条线,只去看这句话的本意去解读了。
凤姐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二.随口的人情,可以笼络人心
凤姐嫌弃玉这个名字的时候,那天她究竟在干什么?
那真是特别的一天: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
这一天: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
芒种这一天发生了很多事。
比如宝钗扑蝶,偷听到了小红和坠儿商量同男子贾芸私相授受;
比如滴翠亭事件,听到了小红隐私的薛宝钗,将这一切甩锅给了林黛玉;
比如黛玉葬花,揭开了豪门荣国府虚伪的繁华……
当宝钗黛玉这两个女主角都有故事的时候,作者会为光芒丝毫不亚于女主角的王熙凤,铺垫怎样的情节才不落下风呢?
凤姐和小红的巧遇,带来了一个新节奏:
因笑道:“我的丫头今儿没跟进我来。我这会子想起一件事来,要使唤个人出去,不知你能干不能干,说的齐全不齐全?”红玉笑道:“奶奶有什么话,只管吩咐我说去。
小红和凤姐偶遇之后,她的精彩表现,才有了后面凤姐当众对玉这个名字的嫌弃。
小红惊艳读者,是因为她转述了平儿对他说的这一段话:
凤姐笑道:“他怎么按我的主意打发去了?”红玉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
小红的这段说奶奶,为什么会惊艳读者?
这个答案很简单,小红的逻辑清晰、口才了得,换成普通的读者,没有办法像小红一样将信息交代得这么流畅完整。
可小红的这段“说奶奶”,为什么能让凤姐如此看重小红,直接把小红调到自己身边工作不说,还把小红从小丫头升职成了二等丫头?
只因为小红会“说奶奶”吗?
很明显如果小红只是单纯的逻辑清晰、口齿伶俐,不可能让精明的凤姐直接想收她为心腹。
凤姐到底看中小红什么了?
先卖个关子,请读者跟我一起分析一下“说奶奶”的细节,我不做老生常谈,一定能让您看到新的东西。
小红说的几个奶奶到底是谁?
我们奶奶:指的是凤姐;
这里的奶奶:指的是凤姐命旺儿去拜访的那家的女主人,单纯的奶奶,指的也是她;
舅奶奶:指的是王家和凤姐同辈的媳妇,由于小说中只描写了凤姐有一个哥哥叫王仁,这个舅奶奶,指的就是凤姐的嫂子、王仁的媳妇;
那五奶奶是谁?
这个五奶奶,读者就要到小说中去抠细节了。
对这个五奶奶,小红之前没有任何定语,这说明五奶奶是贾氏一族的媳妇,因此直接可以按她丈夫排行来称呼,就比如荣国府的人对李纨的称呼是大奶奶,对王熙凤的称呼是二奶奶一样。
小说中出现过五奶奶吗?
当然有!出处就在这里:
贾琏笑道:“你怎么发呆,连他也不认得?他是后廊上住的五嫂子的儿子芸儿。”
这位看上去神秘的五奶奶,其实就是同小红自由恋爱的贾芸的母亲。
这时候,小说的的情节像绕了个圈子似的又绕回来了。
小红惦记着和贾芸谈恋爱,在这过程中出了岔头:先是遇到了薛宝钗,后来又遇到了凤姐。
凤姐安排小红去跑腿,小红来回话的时候又提到了贾芸的母亲。
作者绕了这么大个圈子,其实就是在向读者提示小红和贾芸对凤姐的重要性,这几个人的关系,绝不是读者看上去那么简单的。
这时候,读者就应该重新考虑一下,贾芸和小红是如何在凤姐面前上演升职记的?
曾经的我,想法也很简单,以为贾芸先靠自己是贾氏族人的身份,同贾琏和贾宝玉混好的关系。
贾芸再揣摩好凤姐的需求,掌握好凤姐爱排场的心理,在端阳节前恭恭敬敬地给凤姐送上了麝香冰片等等做了礼物。
然后,贾芸就讨到了一份好工作,在大观园中种植树木,这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嘛。
现在我打脸曾经的自己,贾芸在大观园中种植树木,这一份工作就能让他净赚150两银子,够刘姥姥一家过七八年的。
凭什么?
就凭贾芸姓贾?
恐怕不行,贾氏一族没有差事的小公子哥多着呢,姓贾不是他能获得工作的唯一理由;
就凭贾芸能奉承好凤姐?
还是不行,若以一个职场老鸟的眼光去看,贾芸对凤姐的那些奉承很生疏甚、至有些可笑,不是贾芸能直接获得一份好差事的大前提。
贾芸能在凤姐麾下工作的真正原因,就隐藏在小红的这句话中:
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
我翻译一下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凤姐会了贾芸的母亲,准备探望一个特定的人,贾芸的母亲打发人来说,王仁的妻子凤姐的嫂子带信来了,问那个特定的奶奶好……
这个时候,读者就能品出一些滋味来了,原来贾芸一家和王熙凤的牵扯如此之深,有时候,凤姐不方便自己直接同兄嫂来往的事情,这种事,都是贾芸的母亲替凤姐在张罗的。
这才是贾芸,能在凤姐面前得到好差事大赚的真正理由!
凤姐是多高傲和讲排场的一个人,除了荣宁二府的豪门贵妇和小姐,凤姐很少主动去结交他人。
像贾芹母亲周氏那种旁支族人,更是要经常给凤姐请安、主动巴结凤姐,凤姐才能给他们母子好脸色。
凤姐主动去会贾芸母亲这种民妇,这是极为反常的事情,值得读者仔细品味一下。
咱们再往深想一步,凤姐和贾芸的母亲五奶奶在一起神秘地鼓捣什么呢?
我做一个猜测,大概率是五奶奶在帮凤姐放高利贷(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这个我也找不到原文做论据)。
只有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让凤姐纡尊降贵,主动和一个民妇来往。
更是只有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让五奶奶这个民妇也认识王仁的妻子,真正进入凤姐核心的资源圈子……
这时候,读者再来重新品味一下小红的这段说奶奶,自然会有新的感受。
王熙凤对小红最满意的点在哪?
答案是在这个地方:
红玉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
李纨为什么会说,小红的话里爷爷奶奶一大堆,她听不懂?
原因就在这里的奶奶上!
至于我们奶奶、五奶奶、舅奶奶,李纨一听就会知道是谁。
这里的奶奶是谁?王熙凤一听就会意,却是李纨不懂、也不方便问的。
小红的能力强就强在,她能当众把一件隐私的事情交代给主人,同时不留一点破绽。
这本事是不是谁都有的。
就比如凤姐的心腹陪房旺儿家的,在帮助凤姐处理放高利贷的银子这件事情上,就漏洞百出:
平儿道:“旺儿嫂子越发连个承算也没了。奶奶的那利钱银子,迟不送来,早不送来,这会子二爷在家,他且送这个来了。
这一次,是平儿恰好看到撒了一个谎圆过去了。
平儿是凤姐的高级助理,她们会有忙到无法分身的时候,一旦在那个时间点,凤姐放高利贷的事情需要处理的话,由谁来办?
王熙凤自然会留心再选一个心腹,帮她处理放高利贷的事情。
很明显,这个人是小红。
这时候读者再来看王熙凤说的话,一切都显得那么合理,凤姐说的话,跟贾宝玉和林黛玉毫无关系,她只是在做随口的人情,用来笼络小红。
凤姐先是要认小红做干女儿:
说着又向红玉笑道:“你明儿伏侍我去罢。我认你作女儿,我一调理你就出息了。”
在听到小红的具体家庭状况后,凤姐就更高兴了,原来小红是荣国府二管家林之孝的女儿:
又笑道:“林之孝两口子都是锥子扎不出一声儿来的。我成日家说,他们倒是配就了的一对夫妻,一个天聋,一个地哑。那里承望养出这么个伶俐丫头来!你十几岁了?”红玉道:“十七岁了。”又问名字,红玉道:“原叫红玉的,因为重了宝二爷,如今只叫红儿了。”
这小红是荣国府二管家的女儿,本来就自带一个完整的人脉圈,对于凤姐来说,用这样的人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凤姐要收小红做心腹,那也等于间接抓住了林之孝夫妇,对于小红和小红背后的林家人,她自然要好好夸奖一番笼络住。
凤姐先是用林之孝夫妇不爱说话来,反衬小红的伶俐。
然后呢?
读者从小红的言语中可以看出来,那时候小红17岁,而在那个时间点,贾宝玉13岁。
也就是说林红玉这个名字是先取的,贾宝玉才是那个后到的。可谁让贾宝玉和林红玉是主仆关系,他们的地位有着云泥之别。林红玉必须为为尊者讳,她不能再用玉这个名字,其他的人都改叫她红儿或小红。
此时,读者在看王熙凤的表示:
凤姐听说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小红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再用林红玉这个名字,玉字是一定要隐去的。凤姐干脆就说这玉字讨人嫌,不用也就不用了。
这句话,不过是王熙凤对小红作的人情。
在大多数主人的眼里,下人不拘叫什么名字,随口取一个就行。就像贾宝玉随便一句话,那个叫蕙香的丫鬟就被改叫成了四儿。
这时候,王熙凤对林红玉名字给予尊重和安慰的态度,足以叫林家一家人都对凤姐感恩戴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