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面饸饹的历史传说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9-04 00:11:41

荞面饸饹,陕西名小吃之一,饸饹古称“河漏”,已有600多年历史。主要原料为新鲜芥麦,其特点是色黑条细,筋韧爽滑,挑起来不断条,清香利口。将精制荞麦粉用温水和成面团,取适量的面团放入饸饹床内压入开水锅中,煮熟后捞入温水盆中,食用时加入肉汤、素汤、杂酱等汤料拌食即可。冬可热吃,夏可凉吃,有健胃消暑的功效。制作历史悠久,素负盛名。

西安城墙内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地方名叫教场门,顾名思义,大概是当年八旗兵、绿营兵操演武功的地方。“门”没有看到过,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教场门”三个字出现在西安人的口中,常常是后面还挂荞面饸饹着另两个字“饸饹”

饸饹,多用荞麦面制成,比较固定的叫法是养面饸饹。据有人考证说,此食物在元代已经有了,根据王桢著的《农书·荞麦》节中有“北方山后,诸郡多种,磨而为面或作汤饼,渭之河漏”。“河漏”“饸饹”,两者在读音上无论按普通话还是陕西腔都很相近,也许后者是前者的转音吧。

教场门饸饹出现于清末,是由渭南吕家村一位姓孟的老人创出的牌子,其后人孟兆武少承家传,练就了一手做饸饹的绝技。1932年,他先在当时西安市最热闹的南院门第一市场售卖,后来又迁到教场门,此后几十年,在西安饮食市场中自成一家,名气大噪。孟氏做饸饹选料很考究,主要用关中千阳、陇县、白水、长武、蒲城诸县的新鲜荞麦现磨现做。

玚胧也是饸饹的一种,不仅西北有,辽宁、河北及山东也有。辽西人叫它擦胧;山东人叫它和乐,正规都应称为饸饹。

0 阅读:11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