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除了父母,没有人希望你过得好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和年轻的时候,有很多变化?
年轻的时候,拥有什么成绩,获得什么奖励,恨不得昭告天下,让身边的人都知道;
你希望得到认同,得到赞美,得到别人的羡慕。
年龄越大,你的分享欲越来越低;
赚多少钱,获得什么成绩,有多少财富,买了新车……
这些你都不愿意跟外人分享,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因为你知道,身边祝福你的人并没有几个,更多的人会嫉妒你。
能够与你共情,看到你越过越好发自内心开心的人只有父母。
哪怕对方是你认识多年的朋友,也会对你产生不同程度的嫉妒。
嫉妒是一种复合型情绪,包括:羡慕,不甘,不公平感,愤怒等。
无论和谁相处,要学会隐藏自己,减少炫耀的欲望。
-02
你有价值,愿意帮你的人才多
互联网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各种人情冷暖和真相。
最近“间歇性爆火”的几个普通人,在他们身上都有人性的阴暗面。
没有火之前,周围的亲戚都会远离他;
火了之后,亲戚朋友一拥而上,表现得无比热情。
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都涌上来“攀关系”。
人性向来都是如此:趋利避害。
哪里有好处,就往哪儿奔赴;
哪里会有损失,就会刻意躲避开。
我们常说:
“融不进去的圈子,就别勉强挤进去了”。
本质是什么?
当你有价值的时候,你毫不费力就能吸引很多人靠近你;
当你一无所有时,就算你掏心掏肺,讨好卑微,也没几个人正眼看你。
还记得《三十而已》中的顾佳吗?
为了融入“上层太太们”的圈子,不惜花重金买奢侈品包包,打造自己的形象;
可参加了太太的圈子才发现,自己连“出现在朋友圈照片里面”的资格都没有。
当你一无所有时,不要幻想任何人脉;
当你拥有很多时,人脉自会来找你。
-03
别去改变任何人
尤其不要跟人产生“观念上”的争吵。
同一件事,你觉得这样做是对的,TA认为那样做是对的。
你们为此争吵得面红耳赤,都想证明自己才是对的;
浪费了很多口舌与时间才发现,谁也改变不了谁。
永远别去改变任何人,你不是救世主;
你改不了,也没有资格去改变对方。
换个角度讲:
当一个人真正想改变的时候,压根就不需要外界的压力,自己意识到就会改变。
不想改变的时候,就算你拿着鞭子在后面抽,也毫无意义。
所有关系都是如此。
家人相处,爱人相处,社交关系,都别去改变别人。
做好自己,与外界做到课题分离。
-04
对待“指责型人格”最好的策略:不闻不问
极致的冷漠是什么?
把对方当成空气。
不,连空气都不要当,应该让对方从你的“心灵层面”消失;
就算对方坐在你旁边,你也完全无视TA。
大多数指责型人格的内核,都是自卑+自恋+自负的组合;
通过指责别人的方式,达成自己的控制,或者抬高自己。
遇到这类人,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物理上和心理上远离。
你越是跟他们吵,越是证明自己,就越会陷入更深的焦虑。
-05
可以做善良的小事,但不要“垫着脚帮人”
在小事上经常帮助别人,是一件好事。
对你而言:
你获得了成就感,你的“被需要感”得到满足,你整个人能收获更多精神上的愉悦。
对TA而言:
眼前的困难得到了帮助,避免了一些损失。
双赢的局面,就是关系最好的相处状态。
这些小事,应该是你举手之劳的行为,不会对你自己的生活、情绪造成什么负面的影响。
换个角度讲:
当你决定帮助对方时,就要做好“得不到回报”的准备;
如果你能接受,那就可以去帮。
千万不要做什么事?
超出你能力范围的事,不可帮。
比如:你身上只有5万,可对方找你借10万,于是你就想办法帮对方凑够了10万。
出发点仅仅是:你觉得认识多年的朋友,对方值得你帮助。
这种行为对你,对你的家庭都是不负责任的。
-06
不回应你的人,不要去打扰
成年人的社交潜规则是什么?
不回应你,就是拒绝;
一直不回消息,就是不想搭理你。
你以为对方会像小孩子一样,打算和你结束关系,还要跟你说一句:
“我不和你玩了,请你把我删除了吧”。
成年人的离开,关系结束,都是从“不回消息”开始的。
你主动,对方要么疏远,要么沉默;
你付出,对方总是拒绝;
你邀请对方约会,对方不回应。
对方这么明显的意图,还不明白吗?
永远不要去打扰一个“不回应你”的人,会很累,很疲惫,很狼狈。
话题:跟人打交道,你有什么经验分享?作者亦开怀:
关注我,每天都可以看更多两性情感,婚姻家庭,社交性格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