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泽希齐扬当选伊朗总统后,很快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通话,就双边关系交换意见。佩泽希齐扬主动表示,如果伊朗与欧洲能够重建信任,做到相互尊重,那么不仅可以重启伊核协议的谈判,还能讨论其他有共同利益的话题。
对于佩泽希齐扬“套近乎”的表态,米歇尔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只是笼统地表示,希望伊朗和欧盟能恢复有效互动,消除外交上的障碍。
【伊朗新总统与欧盟领导人通电话】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欧盟并不排斥与伊朗恢复关系,毕竟在伊核协议持续期间,伊朗与欧盟是最大受益者,两边经贸关系进展迅速。
以至于特朗普决定要退出伊核协议时,欧盟主动采取措施游说美国,并制定法律避免自己与伊朗的经贸关系受到影响。但拜登一上台,欧盟立刻对前者的全球同盟战略趋之若鹜。
所以别看米歇尔对伊朗的措辞还算客气,但到了其他场合,欧盟对伊朗的态度,跟美国不会有太大区别,该严厉时还是会严厉,该配合美国制裁时也绝不会手软。
虽然在巴以问题上,欧盟没有过分地迎合美国,也在帮着向以色列施压,但这还不足以成为伊朗与欧洲关系中的积极因素。也许欧洲同样也看不惯以色列的所作所为,但他们对伊朗在中东安全格局中扮演的角色,也感到不太放心。
【伊朗新总统主张与欧盟恢复伊核协议】
更何况,现在的欧盟,很难脱离美欧关系的框架,独立地去和伊朗打交道。只不过要是明年特朗普上台,欧洲还是得未雨绸缪,不能现在就拒伊朗于千里之外。
但回过头来讲,佩泽希齐扬如何与欧洲打好关系,不能光看他如何说,还要看他的内阁是怎么往这个方向落实政策,但却偏偏在这个环节出师不利。
佩泽希齐扬这边定好了内阁人选,结果负责战略事务的副总统扎里夫,看了眼名单就果断辞职,还明确表示,自己离开是对内阁人员组成感到担忧。这时距离他上任,才过去两个星期。
扎里夫以前是鲁哈尼政府的外交部长,全程参与了伊核协议的起草与签署,多次与美方高层打交道,在国际社会也算混出了一些名堂,可以说是伊朗改革派阵营的得力干将。
我们也知道,鲁哈尼执政时,就是伊朗与西方国家政经关系的“蜜月期”,而扎里夫那时作为伊朗的外交部长,知道怎么与美欧国家打交道,多多少少也能说上几句话。
【负责战略事务的副总统扎里夫突然辞职,新政府出师不利】
佩泽希齐扬请扎里夫做负责战略事务的副总统,意图很明确,就是希望他能在欧洲这边打开局面,改善伊朗的外交环境。
但这一战略的成败,并不完全取决于扎里夫的本领,还得看内阁能不能团结配合。而扎里夫偏偏对内阁没信心。
当然他也给佩泽希齐扬留了点面子,没有直接批评后者的决策,只是认为自己作为副总统,无法在新内阁里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扎里夫辞职也有个人原因,那就是他的孩子有美国国籍,万一日后强硬派借题发挥,他这个副总统也很难当得名正言顺。所以与其等到日后争议找上门,不如现在就一走了之,远离伊朗政坛这趟浑水。
【在内阁人选上,佩泽希齐扬无法照顾改革派利益,不断妥协】
虽然自己上台不到半个月就辞职,让新总统很难堪,但他人难堪总好过自己难堪。
综合各方消息,佩泽希齐扬拟定的新内阁成员名单里,真正意义上属于改革派阵营的,只有一个卫生部长,还是一个不痛不痒的职位。
而在外交、情报、内政、能源这些要害部门,基本都是强硬派的天下,改革派完全没有置喙的余地。此外,名单里至少有6人曾在莱希政府中担任要职。
在改革派人士眼中,内阁名单如此安排,根本无法体现新总统的施政方向,重点反而放在了如何照顾军政高层的利益份额上。
甚至有人暗示,在制定名单时,佩泽希齐扬不是得看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脸色,就是得听议长加里巴夫的意见,此外还有伊朗武装部队在旁敲侧击。结果就是这个总统当得一点自主性都没有。
【即便出师不利,这个总统佩泽希齐扬还是得硬着头皮当下去】
乍一看,改革派赢下了总统选举,但没办法完全执政,依然要向强硬派妥协。在这种局面下,佩泽希齐扬即便再怎么想和欧洲修复关系,重回当年的蜜月期,也是有心无力。
面对强硬派的掣肘,被佩泽希齐扬寄予厚望的改革派干将都打起了退堂鼓,选择明哲保身,更显得这一战略目标不切实际。
扎里夫还能一走了之,但佩泽希齐扬还得继续硬着头皮,顶着各方质疑,继续在总统这个位子上干下去。
我们也不难看出,伊朗的内部矛盾,已经累积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佩泽希齐扬即便背靠哈梅内伊,也无法很好地弥合改革派与强硬派的分歧。
选了个亲美份子,
哈梅是不是快完了,接班人不明不白挂了,又选了个降派上台
坏就坏在哈梅内伊身上
伊朗政府早晚变成以色列人的走狗
你不硬自己人都怕
伊朗外強中幹嚇唬人的廢話太多。還不如真主黨8和胡塞膽量。見到美國就下跪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