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陶刻家生长松观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文馆藏品

品艺中国 2021-11-15 13:40:42

生长松 ,汉族,祖籍江苏扬州 ,幼时受祖父影响开始学书法, 毕业于扬州广播电视大学。现为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 南京印社社员, 当代青年陶艺家

《石鼓文》是历史上留传下来的奇珍,是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这个鼓形的石碣早在唐初即被人发现于陕西凤翔郊外的荒草中,当时人认为是周宣王时旧物,韦应物、韩愈等人还作了《石鼓歌》长诗赞颂。之后千百年,学者、诗人、书家依然围绕《石鼓文》聚讼不已、兴致不减。目前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刻石,内容为十首歌颂秦王功业的四言诗。

石鼓形制奇特,其字体也被认为是从大篆到小篆演变中的过渡性字体,端庄凝重、古朴浑穆,是春秋战国时秦系文字的珍贵标本。"吾车既工,吾马既同。吾车既好,吾马既阜",一派整肃盛大的场面。秦国经过几代君王的励精图治,国力逐渐强大,在诸侯中崛起,为之后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处于上升期的秦国,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气息,《石鼓文》体现出的既整饬又活泼、既庄重又灵动的特征也符合这种时代风貌。《石鼓文》虽历代不乏研究者,但其在书法上的影响主要还是发生在晚清,杨沂孙、吴大澂、吴昌硕、王福庵等一批篆书家均在《石鼓文》上下过功夫,尤其是吴昌硕,专习《石鼓文》而加以变化,创造了自己鲜明的篆书风格。石鼓是花岗岩,石质坚顽,但由于在古代多次搬迁,有些字已经脱落,有些字将要脱落。为了防止搬迁时石皮破损脱落,马衡等人先用纸糊在石鼓的文字上面,这样做,即使石皮脱落,还可粘合。然后用棉絮、被单包裹石鼓,用草绳包扎。最后用木箱装好,随故宫文物南迁。于此可见马衡先生等老一代金石学家对文物多么珍爱和尽心保护。1949 年后又运回北京。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石鼓文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 2021-11-27 08:52

    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