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状告央视、拒绝春晚,再到父子情深,陈佩斯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

小鱼聊娱乐啊 2024-11-08 01:16:57

要说娱乐圈最会开"花"的人,陈佩斯绝对是第一梯队。不过这"花"可不是那些闪闪发光的资产,而是他在北京郊区那一片花白的头发。

最近,短视频平台上一则关于陈佩斯的视频火了。镜头里的他,哪还有当年春晚舞台上那个滑稽搞笑的喜剧演员样子?头发花白、朴实无华,活脱脱一个地道的农民形象。而在他身边,总有一个人形影不离 - 他的儿子陈大愚。

"你看那边的土豆长得多好!"画面里的陈佩斯兴致勃勃地向儿子介绍着自家地里的庄稼,眼里满是喜悦。父子俩有说有笑,哪像是父子,简直就是多年的老友。这片位于北京郊区的上万亩良田,成了陈佩斯晚年最珍贵的"宝藏"。

当年他选择离开聚光灯下的舞台,转身投入农业,不少人都说他是"被封杀才去种地"。谁能想到,这片当初被人嘲笑的土地,如今已经升值到让人无法估量的地步。

但在陈佩斯眼里,这些地产升值带来的财富反倒是其次。最让他感到富足的,是每天和儿子在田间地头散步闲聊,享受着最简单也最真实的生活乐趣。没有了舞台上的表演压力,没有了圈内的勾心斗角,留下的只有泥土的芬芳和天伦之乐。

这哪是什么无奈之选?这分明就是最清醒的人生赢家之路。在一个人人都在为走红、爆火拼命的年代,陈佩斯却选择了最不"霸道总裁"的生活方式。但恰恰是这种选择,让他收获了最难得的幸福 - 那就是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你说,这样的人生,才不枉"清醒"二字吧?

说起陈佩斯的辉煌,不得不提那个属于他的春晚年代。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在1984年的春晚舞台上,有一个叫《吃面条》的小品,就是出自陈佩斯和朱时茂之手。那时的陈佩斯,凭借滑稽的扮相和搞笑的动作,把一个小人物的生活艰辛演绎得妙趣横生。这一炮打响后,他就在春晚小品界站稳了脚跟。

要问最经典的作品是哪个?非《主角与配角》莫属。这个节目里有个神来之笔,还是个意外。当时陈佩斯饰演一个长相滑稽的配角演员,戏里要跟朱时茂换角色。关键道具是一把带长背带的配枪,结果演到关键时刻,背带断了!换成别人可能就慌了,但陈佩斯是谁?当场快速把断掉的背带系上,这个即兴发挥反而让节目效果更绝,把"配角"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之后的《拍电影》《卖羊肉串》《姐夫与小舅子》,每一个都是春晚的经典之作。看看现在的春晚小品,是不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对比陈佩斯时代的作品,现在的节目仿佛都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 欢天喜地过大年,最后都得来个大团圆。

除了沈腾带领的开心麻花团队,其他的小品创作者们似乎都怕在春晚上"翻车",宁愿按部就班地走个过场。但在陈佩斯那个年代,小品可是真正的百花齐放。不光要让观众笑,还得在笑声背后藏点刀子 - 讽刺社会现象,诉说人间疾苦。

陈佩斯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但他不是用说教的方式,而是用幽默诙谐的表演,让观众在笑着笑着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种既能让人开怀大笑,又能引人深思的创作水准,放在今天依然是难得的。

如果说现在的春晚小品是一杯温开水,那陈佩斯时代的作品就是一杯陈年老酒 - 入口绵柔,但回味却越来越浓。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春晚让人念念不忘的原因吧。

说起陈佩斯为什么从春晚舞台淡出,还得从一场版权官司说起。

当年陈佩斯的小品红得发紫,央视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看准了商机,二话不说就把他的作品刻成光盘开卖。要知道那会儿可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网络资源,想回看节目就得靠这些光盘。但问题是,人家连个招呼都没打就开始卖,这不是明摆着不把创作者当回事吗?

陈佩斯可不是任人宰割的主,直接一纸诉状把央视告上了法庭。最后虽然赢了官司,拿到16万的赔偿,但这一仗打下来,可以说是赢了钱输了前程。从此他的作品在央视露脸的机会越来越少,各大地方台也都心照不宽地跟进,就这样,一代喜剧大师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

但说实话,这场官司只是导火索。在陈佩斯看来,整个行业环境的变化才是最让人心寒的。

以前的演员们私下里就像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什么创作想法都敢交流分享。可后来呢?一个创意在饭桌上随口说说,转眼就被人拿去变成了作品,你说气人不气人?更要命的是,这种"创意盗窃"还真没法较真,毕竟点子这玩意儿,在成品出来之前谁也说不清是谁的。

再加上年龄也不饶人,陈佩斯觉得身体已经跟不上高强度的创作节奏了。可观众的期待值却越来越高,压力像座山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与其创作出让观众失望的作品,不如体面地选择退出。

"现在的工作环境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陈佩斯在一次采访中感慨道。人与人之间多了太多防备,少了那份单纯的快乐。喜剧创作最需要的就是轻松愉悦的心情,可在这种氛围下,他发现自己连笑都笑不出来了。

所以说,陈佩斯并不是被封杀,而是主动选择离开。这何尝不是一种"人间清醒"?在看清行业生态后,与其在泥潭中挣扎,不如找一片干净的土地,重新开始。

这样想想,那场版权官司反倒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有时候,失去未必是坏事,关键是你能不能在失去中看到新的可能。

说到陈佩斯和儿子的相处方式,不得不提一提娱乐圈那些星二代的故事。

成龙在功夫片领域可以说是横着走,不管在中国还是好莱坞,提起他的名字那都是响当当的大哥级别。但提起他儿子房祖名,可就让人唏嘘了。当年那场吸毒风波闹得沸沸扬扬,最讽刺的是,成龙还是禁毒大使,这一巴掌可不就打在自己脸上了吗?这下好了,什么天伦之乐,也就只能在梦里想想了。

再看看郭德纲家,虽说把相声这门老艺术带火了,但和儿子郭麒麟的关系,那叫一个规规矩矩。台上台下,郭麒麟对老郭都是毕恭毕敬的,生怕逾越了礼数。在他们眼里,父子就是父子,哪来的什么朋友相处?

反观陈佩斯和陈大愚,这父子俩的关系就像是开了挂。你见过哪个当爹的,能和儿子打闹得跟哥们儿似的?在那些流传的视频里,陈佩斯早就褪去了舞台上的光环,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他和儿子在田间地头的说说笑笑,那种自然随性的状态,才是最让人羡慕的。

有人说这是陈佩斯的教育失败,没给儿子立规矩。但你看看现在那些"立规矩"的结果:不是父子反目,就是关系僵硬。反倒是陈佩斯这种放养式的教育,让父子关系处得像多年好友,这不比那些装模作样的"威严父亲"强多了?

说到底,家教不是说教,而是相处。陈佩斯选择和儿子做朋友,看似是放低了身段,实际上是站在了更高的角度。他明白,比起一个威严的父亲,儿子更需要一个知心的朋友。

这种教育方式,放在当下这个"虎爸狼妈"横行的时代,说不定才是最高级的家教范本。毕竟,能和孩子打成一片的父母,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人间清醒,或许就是懂得放下身段,学会和孩子做朋友。这一点,陈佩斯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陈佩斯的选择,或许给当下浮躁的演艺圈打了一剂清醒剂。

在那个春晚红极一时的年代,谁能想到这位喜剧大咖会选择退居幕后,在北京郊区承包上万亩良田?更没人会想到,被人嘲笑的"种地"选择,如今却成了最明智的人生抉择。

当其他艺人还在为了流量、热度拼命的时候,陈佩斯已经在田间地头找到了自己的"桃花源"。家财万贯又如何?奋斗一辈子却享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这样的人生未免太过遗憾。

现在的陈佩斯,不用再为观众的期待提心吊胆,不用再在创作上绞尽脑汁,更不用应付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和儿子一起在田园里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这种由内而外的轻松自在,哪是那些整天忙着营销人设的艺人能体会到的?

有人说他是被现实打败了,但我觉得他是真正看透了。在娱乐圈,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笑话会是谁。与其被别人当笑话,不如主动选择让自己开心。这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

所以说,人生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别人眼中的成功,而是自己内心的快乐。陈佩斯用他的选择告诉我们:有时候,放下,反而是最好的向前。

0 阅读:0

小鱼聊娱乐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